临安有酒家(332)
仔细斟酌一番后,知府淡淡说道:“去年底里好像是搬到城外去了,至于具体什么位置,下官真不知晓。”
其实他是知道许四海家在何处,每日都派了衙差乔装改扮成村民,在他们家院子附近日夜盯梢。许修文是这家的儿子,还想着万一哪天这人偷偷回家让他逮住,还能挣得一番功绩。
问了知府什么都问不出来,花岱延又找来其他官员,都害怕跟许家沾上边受连累,没有一个人敢说。
这时知府衙门门外,许婵抱着两包桂花糕跑来,递给了守门的衙差:“这是知府大人要的桂花糕。”
衙差接着纸包,掏了四吊钱出来给她,这是方才知府大人交代过的,还笑着问道:“小丫头多大了?这么小就帮家里铺子送货啊?”
许婵眯着眼睛一笑:“七岁了。”
送货送久了,好多客人都认为她是糕点铺子家的孩子,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没解释反驳。许家犯了大事,她觉得还是别让他人知道她是谁家的孩子好。
她接过钱装进布袋里,再去送下一家。
衙门内花岱延想着直接上这里来,一问就能知道许四海的家现在何处,如今什么都问不出来,心里有点慌乱不知所措。
衙差把桂花糕装了盘,知府大人亲自端到花岱延面前来,笑盈盈说道:“花大人,您一路辛苦,这桂花糕是我刚叫人送来的,您尝尝……”
他话还没说完,花岱延就准备起身离开。
但闻到桂花糕的清甜香气,花岱延拿起一块往外走,“这桂花糕不错,哪里买的?我也买点带路上吃。”
知府大人脑子一转,立马吩咐人把桂花糕装起来。
花岱延抬手制止:“不必了,大人只需告诉我这家铺子的位置,我自己去买就行。”
知府大人:“就出门沿着主街往南走,走到第四个岔路口,里边有个‘郑记’的招牌,那里就是了。”
花岱延点头道谢往外头走,知府大人手里又递上了一个木盒子。
“花大人这是要去诏安了吧?这里面是关于许修文倒卖军粮案子的卷宗,还有许修远一干人的供词,前几日刑部的大人来过,带走了一些,这是昨日才整理出来的,劳烦大人带过去。”
花岱延接过盒子,微微俯身向众位官员说道:“留步吧。”
出来上了马车,让车夫去找那家郑记糕点铺子,初九坐在一旁,方才也在城中打听过了,没有问到许家人的地址。
马车停在了巷子门口,车夫看到了里头百步内的“郑记”招牌,对里头的人说道:“老爷,马车进不去,马车先停这里,我进去买。”
“嗯,去吧。”
马车内的花岱延刚打开知府大人给的木盒子,小心翼翼拿起里面的一张张纸看。
车夫把马拴上,正要进巷子,许婵快速从他面前飞跑而过。
许婵跑回铺子里,布袋里掏出十几吊钱来,交给郑老板。
郑老板:“辛苦了阿婵,先歇会儿,这都还没出锅,一会儿还有七家要送。”
许婵坐在门口的石头歇息,这铺上的事都是郑老板自家人打理,郑老板负责前面柜台收钱卖货,后头厨房里是郑老板的媳妇和儿媳制作糕点,将糕点打包。
车夫来到铺子前,先是看了眼门口的许婵,心想这不是方才巷子口跑得飞快那小姑娘?原来是这家点心铺子的孩子啊。
“掌柜,还有桂花糕吗?”
郑老板微笑着说道:“您稍等一会儿,正在锅里,马上就出锅了。”
等了片刻,车夫催促道:“还有等多久?我家老爷还要赶路呢。”
郑老板眼睛望向巷子口那辆马车,连忙说道:“快了快了,半盏茶的功夫就好,您要多少?一会儿我让那孩子给你送过去。”
车夫要了两包桂花糕和两包海棠糕,走出巷子,坐到马车驭位上等。
过了一会儿,许婵拿着四包糕点出来给他,“您的糕点,两包桂花糕两包海棠糕,一共八钱。”
车夫把钱付给许婵,还夸道:“小丫头真懂事,这么小年纪都能帮着家里做事了。”
许婵微笑着回应,拿着钱跑回巷子里。
初九打开出门拿点心,花岱延听到刚才有小孩子说话的声音,打开车窗来,只看到一个小姑娘飞跑的背影。
“那谁啊?”花岱延看着那背影问道。
车夫:“哦,糕点铺子家的小孩,这么小还帮家里忙。”
花岱延轻轻嗯了一声,又吩咐车夫:“到城南边转一转,问一问许四海家人何在。”
马车一路走,车夫一路问,都没有人知道许家人的下落。
花岱延犹豫了半晌,心想后头丁月梅和肖三郎过几日就到了,立即出发去诏安。
……
许婵今日忙坏了,郑老板给了她两块海棠糕,她包起来放在布袋里,工钱也揣好了,到蜜饯铺子等许婼一起回家。
傍晚回去路上,姐妹两个等着路上没人的时候,把点心和蜜饯拿出来,吃完了再回去。
天黑回到家里,看见齐氏过来,许婵下意识伸手去摸布袋。忽然脑子一紧崩,布袋里什么都没摸着,手还穿出了布袋。
这什么时候破了个口子?
工钱掉了,齐氏拿起棍子追着她打,吴氏赶来劝阻才救下许婵。
“二嫂,阿婵这布袋本来就不结实,您也不能怪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