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345)
许婵微微一愣,浅笑道:“我还是想要蝈蝈笼子,公主喜欢看你练枪,你打给她看吧。”
东方子峻一时无言,头微微垂下,脸又羞红起来。
……
六月,东方子峻跟随卓昱往西北边关,玖学堂上也再没见嘉禾公主的身影。
这让许婵陷入困境,以前玖学堂还有东方子峻垫底,如今夫子课上时时刻刻盯着许婵,别说打瞌睡了,开点小差都不成。
都怨自己被不进去诗文,夫子每日罚抄,一连两月都没功夫下厨房。
这天中午放课回来,心里想着要抄《春江花月夜》三十遍,脑子都麻木了,下马车的时候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丫鬟眼疾手快赶紧扶着。
刚走进王府侧门,门房小厮说道:“姑娘终于回来了,王妃让您赶紧去一趟主院。”
许婵心里顿时怦怦直跳,难道夫子又告状了?前日上课时,实在太困了,没忍住打了个盹儿。没想到这夫子手板也打了,诗文也罚抄了,怎么还跟王妃告状呢?
内心忐忑不安,一路嘴里嘀嘀咕咕来到主院。
一进正堂,当看到侧座上头发微白的妇人时,眼泪水瞬间挤满眼眶。
第201章 神秘猎户
“外祖母——”
孙秀娥正在与陈眉说话,听到声音看过去,朝思暮想的外孙女就站在了眼前,像是做梦一般。
祖孙两人相视一瞬,连忙跑上前抱住。
之前听丁月梅信里说,孩子刚回来的时候骨瘦如柴的,如今看着身子和气色都好,小脸蛋白里透红。
许婵已经有孙秀娥这么高了,趴在外祖母的肩头喜极而泣,这几年里她一直盼着外祖母来接她,总算是盼来了。
孙秀娥之前几年里一直吃药,身子仍有不适,这一年里与许婵和孙锦语通了信,这病慢慢地好起来。原打算年初的时候过来接许婵的,但那时候身子还未痊愈,肖克岚不让她来。
这趟上京不仅是为了接外孙女,孙秀娥还要感谢陈眉和王婉儿,但来得有些不巧,王婉儿带着卓彻到西北去还没回来。孙秀带来了几坛子酒和一些安乡当地做的酱肉,给了陈眉一些,王婉儿虽然不在,孙秀娥还是带着东西到卓府拜访任娘子。
家里肖克岚也挂念许婵,若不是安乡河渠还未完工,他也想告个假一道来接外孙女的。
孙秀娥在京城待了两三日,便带着许婵回安乡。
回到安乡,肖克岚见着许婵泪眼婆娑,想当初孩子在泉州吃的苦,只怪自己考虑不周,应该当即找人把她接到身边来。
许婵在京城读了两年书,字还是认得不少,但肖克岚还是让她到学堂念书去,觉得多识几个字,没有坏处。
想起麓霖书院严厉的夫子,许婵上学堂有些胆怯。
肖克岚好说歹说哄着外孙女去,想她保证,等到年满十二岁,便可不读了。
许婵没辙,阿娘的来信里也劝她多读书识字,还是顺了长辈的意思,上学堂念书。但这这里学堂与麓霖书院的学堂的不一样,夫子看起来没那么古板严厉,许婵学得也轻松许多。
又一年春夏,安乡依旧旱得厉害。
虽然肖克岚知道自己只需一封书信到京城,灾粮不久便会下来。但他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河渠就快完工了,这多少能减缓些,若是能再下点雨,今年的收成还有望。
肖克岚一向是不信巫术,可听说巴陵知县上个月请来了巫师做法事,求来了一场大雨,心里也跃跃欲试,想找个巫师来试一试。
巫师求雨也不是任何一天都可以的,得观察天象和云层。连着试了两次,都失败了。
又等了一两月,总算遇到合适的天气,云层厚厚的,巫师卜了个吉时,在城楼上祈福求雨。不到一刻钟,天色渐渐暗下来,正是午后的时间,天色却宛如黄昏。一声巨雷轰鸣,大雨随之如瓢泼般倾倒下来。
百姓们欢欣鼓舞,都站到大雨中欢呼起来。
冬日是酿酒的好季节,许婵平日在家跟着外祖母学做菜,这次要学酿酒了。
孙秀娥酿酒洗米泡米都用的是泉水,许是年纪大了,感觉腿脚不利索,打泉水的事就交给了许婵。
挑了两个晴朗的下午,许婵带着家里的两个小厮和一个丫鬟上山取泉水。
城外有一座龙虎山,山上有一年四季流动的山泉水,许婵准备了两个大木桶,驾着木板车朝着往山上走。
两位小厮在前面驾车,木板中间放两个木桶,许婵和丫鬟小红坐在模板末端。
小红比许婵还小两岁,家里穷正当要把她卖了换钱时,遇上孙秀娥到牙行来给许婵寻个使唤丫头。
孙秀娥本想找个十二三岁,最好能照顾许婵的,觉得小红岁数太小,害怕照顾不好。
可许婵偏偏就要小红,当时是在牙行门外,小红哭着求爹娘别卖她。因为乡邻们都说小红唱歌好听,牙婆是想收来卖到妓院去的。
许婵想起当日被祖父卖给人家做童养媳,顿时心生怜悯,求孙秀娥买了小红。
安乡地方偏僻,寻常的小丫鬟价钱十到十五两不等,但买这小红,孙秀娥花了二十两。
好在小红是穷苦人家出身,年纪虽小,人挺勤快,做事也麻利。天冷了给许婵添衣服,天热了每日用热水给许婵擦凉榻。
小红的歌喉是天生的,小时候在地里帮爹娘干活儿,一边做一边唱着歌,旁边的人都夸她嗓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