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348)
许婵把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搬到屋子里去,洗了几个李子,碗装着拿出来。
“姐姐,这是昨日我外祖母上街买的李子,酸酸甜甜的。”
许婵把一颗李子喂到阿雪嘴边,自己也拿了一颗吃。
看到小木屋周围还有许多野花盛放中,感叹道:“山下的花都开过了,这山里头的野花还这么多。社学上夫子有教过李白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
阿雪微愣片刻,浅浅笑道:“是白居易。”
许婵仍固执道:“李白,就是李白。”
阿雪淡淡说来:“这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元和十二年春,白居易任江州司马,闲暇中游庐山,作下这首即景吟诵的绝句。”
许婵脑子嗡嗡的,愣了片刻轻声喃喃道:“是吗?我怎么记得夫子教的是李白呢?”说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能上课走神儿了,反正白居易、李白都有个白,嘿嘿嘿……”
羞涩了会儿,许婵又问道:“姐姐以前也读过书啊?”
阿雪嗯了一声:“爹娘还在的时候读过两年,可惜了雲哥儿还没能好好叫一声爹娘,没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家里就落魄了。”
许婵惋惜中,记起上次跟阿雪聊天,说她八岁便来了这里过着隐世的日子。想来她也曾出身世家大户,早早地启蒙读书。
忽然想起她带来的包袱里有两件夏日穿的薄衫,她的零花钱买不起新衣裳,这是家里丫鬟压箱底准备扔了的。许婵那天正巧碰见,觉得丢了可惜,就要来带给了阿雪。
说着把她往屋里扶,“我给你带了两身衣裳,快进来试一试,这夏日穿这皮毛太热了。”
阿雪:“你怎么这般破费?还带回去吧,我都习惯穿这个。”
许婵:“不破费,这就是我从家里手来的旧衣裳,你别嫌弃就行。等下回再来的时候,我再给阿雲哥哥带几件。”
进到屋内,许婵挨着帮阿雪换上衣裳,阿雪穿着就是瘦了些,别的还挺合适。
“这会儿刚入夏,这山里也冷些,我先帮你收进箱子里,等天热了你拿出来穿。”
屋子里只有一个木箱子,还是年初的时候,许婵从集市上花三吊钱淘来的。里面杂乱塞着几件皮毛衣裳,许婵收拾了下,一件一件叠好,整整齐齐放进去。
忽然发现箱子底下有一样东西,摸起来一看,是一个刺绣荷包。
这荷包已经抽丝了,看上去旧旧的,颜色也不鲜亮。许婵拿起来拍了拍,“姐姐这个荷包是你的吗?都已经脏了,我拿皂荚给你洗洗吧?”
阿雪坐在椅子上,听到这话心忽然紧张起来,连忙说道:“不用,快给我吧,不用洗!”
许婵:“这也抽丝了,要不我帮你缝一缝?不然这线全掉了。”
阿雪急得伸出颤抖的手,嘴里一直念道:“不麻烦了,给我就行。”
看她着急的样子,好像很在意这个荷包,许婵不敢多问,只好把荷包拿给她。
荷包伸出去的一瞬间,她看到上面模模糊糊绣出的几个小字——纳兰嘉雪。
第203章 远客
许婵回去,连着几夜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到阿雪的荷包,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怪自己没看清,那荷包上的四个小字模模糊糊的,但敢断定有两个是“纳兰”。
据她所知,除了天家一脉,她再没遇见过这个姓。
不过回头又想想,她不过十二三岁,能遇见过多少人?说不定这天下姓纳兰的人多着去了,只是她没见过别人。
七月。
傍晚吃过饭,许婵到河里钓了两条青鱼,高高兴兴地提着鱼篓回家,已经开始盘算明日要怎么吃这鱼。
清蒸还是红烧?要不还是做鱼汤好了,这两条鱼有点小,而且外祖母外祖父都爱喝鱼汤。
入了官舍大门,走道上小厮小跑来报:“姑娘可回来了,夫人正差小的去找您呢,家里来客人了。”
许婵加快步伐,心想难不成是舅母来了?一边走一边问道:“是临安肖家舅母来了吗?”
小厮回道:“不是,是从益州来的。”
许婵兴奋得一跳,把鱼篓给小红,跑着来到堂屋,看到堂上除了孙秀娥,还有石慧莲和东方子谦。
“哎呀!多年不见,阿婵都快长成大姑娘了。”石慧莲头发已经越显灰白,看见许婵来,连忙起身迎上去,笑出满脸的皱纹。
许婵行了个礼:“石姨婆安好。”紧接着又看向石慧莲身后的清秀俊朗的男子,“子谦哥哥好。”
东方子谦连忙拱手回礼:“阿婵妹妹。”
石慧莲眼睛上下打量着许婵,双手亲切地拉着她,笑说道:“这丫头长大了,倒是显得端庄了些。”
孙秀娥不禁笑出声:“快别这么说她,跟小时候一样调皮呢,只是许久没见你们,倒是端起来了。”
话一说完,许婵脸上渐渐染上红晕,羞涩地低下了头。
想着石慧莲祖孙两人刚到还没吃饭,孙秀娥让婆子去催厨房,多准备几个菜。
许婵一听,连忙说道:“我去吧,刚从河里钓了两条鱼。”
不等孙秀娥说话,许婵已经朝着外头跑去,孙秀娥和石慧莲看着她的背影都笑了起来。
“瞧这不是?一会儿就原形毕露了,跑得跟兔子一样。”孙秀娥笑眯了眼,连忙招呼着石慧莲坐下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