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62)
孙锦语期待地看着白板上的糖,一只大兔子慢慢成形。
花岱延在后边跟肖克岚低声道:“你连给女儿买糖画的钱都没有?”
肖克岚不好意思道:“喊你声大伯,给买个糖画怎么了?我就那五十文,回回上街她都要买,够折腾几回啊?都让秀娥给惯的。”
看他窝囊样,花岱延忍不住憋笑,摇了摇扇子,“那行,下回再要买给我带过来,亲爹没钱,我这大伯有啊,别说买个糖画,这摊子我也能给她弄下来。”
孙锦语拿着比以往都要大的糖画兴奋不已,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路过的小孩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看女儿满意了,肖克岚准备带着她往酒馆走,看向花岱延:“你给孩子买了糖,要不跟我们一道去酒馆,带壶酒回去?”
花岱延回道:“下回吧,我得去仙乐楼,听说新来的清倌琵琶一绝,今日在大厅首弹,我得去二楼看台上占个好位置。”
肖克岚再次拉着女儿跟花岱延道谢,孙锦语舔了舔黏在嘴角的糖,连声音都是甜甜糯糯的,扬起脸对着花岱延说道:“谢谢花大伯。”
仙乐楼。
还没到傍晚的时辰,一楼大厅已经满座,都是为了听琵琶而来。
花岱延找了个二楼最佳的听曲位置,桌上泡的是武夷山大红袍,四碟小点心。
坐下不到半个时辰,楼上楼下都已经坐满了,还有不少的听客站着。在月荷姑娘走的这段日子里,仙乐楼的生意一天天萧条。听说这新来的姑娘是管妈妈从姑苏城花重金买来的,听说这姑娘近两年在苏州城也小有盛名,大伙儿都等着听这曲琵琶。
暮色将至,管妈妈带着一位绿衣少女走到了歌台中央。
“诸位稍安勿躁,想来各位都是慕名而来,南秋姑娘精通琵琶和筝,以后还望诸位爷多多赏脸!”
花岱延俯瞰楼下,看到管妈妈身后那姑娘估摸只有十三四岁的年纪,模样瞧着还挺通透灵气,身形纤若细柳,与她怀里抱的琵琶相比,更加显得纤瘦。
看到姑娘的模样,底下客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忽然二楼有客大声说道:“管妈妈,这姑娘看着太年轻啊,到底行不行?”
“妈妈挑人不能只看脸啊,光好看没用,咱们是来听曲儿的,要嫖妓就上群芳馆去了,哪还到你这来?”
这么一说,底下人跟着一个一个附和起来。
花岱延在上面盯了绿衣姑娘许久,也摇着扇子冲下头喊道:“小丫头,是不是来错地儿了?琵琶抱得稳吗?”又对着管妈妈说道:“妈妈要是没寻到琴妓,也别着急随意找人搪塞我们,本公子从六岁起学琴,十五六岁出入乐馆,什么样的曲儿没停过?想打发我没那么容,我看今日就散了吧,等妈妈何时寻到合适的人再过来。”
花岱延起身准备离开,在座的客人也纷纷离席了。
管妈妈无论怎么解释,都控制不住场面,绿衣女子从容镇静地走向歌台中央的凳子坐下,手指抚上琵琶弦。
渐进的琵琶声回响在大厅上空,人们嘈杂的声音也安静了下来。
花岱延楼梯还没下完,听着传入耳的琵琶声,脚步不知不觉慢下来,最后停在了楼梯中央。
这琵琶声婉转动听,如清泉般悦耳,扣人心弦。
花岱延转身上楼,又坐在了方才的座位上。
看到客人们安静下里,陆陆续续重回到座上,管妈妈笑咧了嘴,心想着看来这一百两银子没有白花。
第38章 吃饭
一曲毕,在座无不拍掌喝彩。
花岱延知道曲子弹奏完才缓过神来,也不由地收起扇子鼓掌。
“这曲子怎么从没听过?”
旁桌的客人朝着他问道:“花先生,您见多识广,可曾听过这曲子?”
花岱延细想了想,他游历江南,也上过京城,这首曲子倒是从未听过,摇头回道:“不曾听过。”
杜南秋首登仙乐楼歌台,一曲琵琶赢得满堂喝彩,大厅上接打赏的小厮都忙不过来了,都喊着再来一曲。
管妈妈开口道:“今日是让南秋姑娘给大家见个礼,往后还望诸位多捧场。南秋姑娘晌午才到临安,舟车劳顿,请各位爷多多包涵,容她下去歇息。”
花岱延还回味在方才的曲调中,回过神来从荷包里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递给二楼的小厮,“请南秋姑娘到花间阁。”
他手摇着扇子望花间阁走,后头几个富家公子哥跟了上来。
“花公子,方才这曲子太短没听够,可否能让我同席听一曲?”
“还有我还有我,大不了今儿我做东,有曲子大伙儿一块儿听嘛!”
……
一群七八个人,都是官家或富家公子哥,坐到花间阁没多会儿,管妈妈带着杜南秋过来,但这回杜南秋并未抱着琵琶上来。
大伙儿都在问方才弹奏的曲子叫什么名,还想让杜南秋再弹一曲。
管妈妈待大伙儿安静些后,把杜南秋引上前来,“我把南秋姑娘带上来见过各位公子。”
杜南秋跟在管妈妈身后,一一给在座的人行礼。
花岱延坐在中央,饶有兴致地看着杜南秋。
这小姑娘虽看着年轻,但举止端稳,谈吐得体。再看看这副容貌,算不上倾国倾城,在这仙乐楼倒是鲜少见到这样灵动的面孔。
最后管妈妈带着杜南秋来到主座前,“这位是琼花巷花举人,咱们临安的大才子,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你能得他的赏识算你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