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猴赛雷(460)+番外
伴随着暑假的来临,星辉娱乐公司的制作团队,经过日夜赶工,终于赶在暑假之前,完成了电影《精武门》的制作,可以公开上映了。
在七十年代,电影行业还没有“暑期档”这样的概念。李蓁蓁之所以一直催促,就是为了赶在暑假期间播放。
对于这部电影,香江的市民可谓是期待已久了。在《精武门》还没上映之前,星辉娱乐公司就已经展开了广告攻势。不仅在各大报纸杂志上,都刊登了电影的广告。还别出心裁地发布了软文广告,甚至还编成短篇小说,在报纸上连载,最大限度地扩散了电影的知名度。
所以,《精武门》一上映,立刻就在整个香江掀起了一阵风潮!
在精神娱乐匮乏的七十年代,看电影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娱乐。知道消息的香江市民,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拖家带口,都想跑到电影院里一睹为快。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以至于《精武门》的电影票,开始变得一票难求。
李蓁蓁作为星辉娱乐公司的老板,当然享有特权。她并不需要跟普通民众那样去排队,而是第一时间就在自家的电影院里,观看了首映仪式。
为了这一天,薛怀文也是准备了很久,他邀请了许多知名的电影评论人和娱乐记者,踌躇满志地想要证明自己。
李蓁蓁邀请了周然前来观看首映式,她并不想去应酬,因此静静地坐在贵宾席上,等待着电影的上映。
不得不说,有了充足的电影经费,这部《精武门》的制作非常精良。让李蓁蓁这个见惯商业大片的人,也忍不住大呼过瘾。
这部电影,围绕着陈真的视觉展开。他是霍元甲的徒弟,为了给自己的师傅报仇,陈真不停地寻找仇人,最终报仇雪恨。
但是《精武门》并不仅仅是一部武打片,也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快意恩仇的电影。它的核心,是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当电影播放到陈真为了替霍元甲报仇,独自来到日本武馆,最终手刃仇人的时候,电影院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一些观众甚至失声痛哭。
此时此刻,在这个黑暗的电影院里,所有的观众都是一样的感受。
“华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是电影传达给人们的信念。
在香江这块殖民地,华人长期受到歧视和压迫,这些年他们通过自己的抗争,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这远远不够,因为通往上层阶级的通道,始终被白人把持在手里,华人根本摸不着边。
而《精武门》的横空出世,恰恰满足了华人的精神诉求。
在场的观众,无论是娱乐记者,还是影评人,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后,都在心里引起了共鸣。是啊,华人不可欺,谁欺负我们,我们就要欺负回去。
甚至可以说,《精武门》这部电影,适时地激起了民众的民族情怀,为华人争回了尊严。
李蓁蓁上辈子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这是她第一次观看,效果非常震撼。她都已经这样了,更不要说那些土生土长的香江人。
坐在她旁边的周然也被触动了,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认真地观看一部电影。他越看越心里发紧,不知不觉间,双手已经紧紧起攒起拳头。
电影还在继续,当播放到陈真被日本人陷害,最终死于警察枪下的时候,电影院里瞬间一片悲声,某些人甚至嚎啕大哭。
英雄的陨落,最能刺激人们的心灵。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是电影院里还是哭声不断。
李蓁蓁看到这里,就知道这部电影已经大获成功。
果不其然,《精武门》上映没过久,就成为了香江最受欢迎的电影,没有之一。
《精武门》满足了大多数香江华人的需求。在这部电影里,有江湖侠义,也有铁汉柔情,有朋友恩义,也有爱国情怀和民族情结。可以说,华人追求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都能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它还在全民之中掀起了一阵功夫热,直接导致了香江武馆的火爆。双截棍和咏春拳也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发展到了后来,连小孩子也参与进来了。走在大街小巷上,经常能够听到孩子们“阿达”、“华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演武声。
第124章 心有余悸
在这个炎热的7月份, 香江的股市也和天气一样火热。由于最近又有十几家公司陆续上市, 股民们看到机会, 纷纷涌入股票市场, 直接把股市行情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面对这样的股市行情, 外国资本当然不肯放过了, 他们就像鲨鱼闻到血腥味, 以极快的速度蜂拥而至。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PD基金公司的推波助澜。李蓁蓁为了引诱外国资本落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 连日以来都在PD基金公司忙着布局。
这一天中午时分,李蓁蓁刚开完一个重要会议,正打算睡个午觉, 就接到了谢长平的电话。
“谢副总, 有什么事情吗?”
谢长平的声音有些兴奋:“老板,今天从大陆那边来了一船古董, 我刚刚把它们存进仓库, 你要不要过来看一下?”
听到谢长平的话, 李蓁蓁顿时精神了, 困意全消。
她握紧了话筒, 高兴地说:“谢副总, 那你等我一下,我现在就过去。”
放下电话,李蓁蓁招呼上保镖, 马不停蹄地赶往铜锣湾的古董仓库。当他们的车队来到了仓库外面, 看门的保安立刻跑出来打开了外面的大门。
这个大仓库,是李蓁蓁专门用来存放古董的,里面的珍宝价值不菲,安保措施也很严格。就比如负责看门和巡逻的保安,全部都是洪门派过来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