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头上有触角(52)+番外

作者: 烛世 阅读记录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买家里,会不会有被小白偷过网的。

还是东西卖便宜点,就当回馈社会了。

“小白,明天店里的东西恢复原价的时候,给所有二次购买及以上的顾客都打九折吧!”

小白头也不回的道:“行,你是店长你说了算。”

正好一条私信进来,小白的两只小爪子忙的飞起。

看小白那小小的一只在大大的键盘前面忙碌的样子,夏瞳不忍心了,总有种雇佣童工的心虚感。

摸了摸鼻子,走上前对小白说:“我来吧!你去玩一会儿。”

“等等,我在逗这个家伙,老好玩儿了,等我回完他你再接上。”

【老子天下第一:我看评论区都快被换快递的呼声淹没了,你真不建议你老板换个快递?】

【客服大白兔奶糖:因为邮政快递里有老板亲戚,合作可以省钱啊!】

【老子天下第一:能省几块钱,顾客不是最重要的吗?没了顾客你们老板赚什么钱啊!】

【客服大白兔奶糖:一块钱也是钱啊!我们老板老穷老穷了,一条裤子还和我换着穿的那种。】

【老子天下第一:……-_-||。】

背后默默窥屏的夏瞳:“……”

小白,你就是这样败坏我名声的?真是白心疼它了。

“小白你和那个家伙慢慢聊吧!我去睡觉了。”

把房间开启睡眠模式,床那一块儿的灯光瞬间暗了,抱着周先生的衬衫,夏瞳打算睡了。

小白看夏瞳睡觉还不忘抱着那件白衬衫,摇摇头痛心疾首的道:“我这么英明神武的系统,怎么会有怎么花痴的主人。”

还没睡着的夏瞳:“……”

真是对不起了啊!我是个这么花痴的人。

第29章 受伤

时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棋迹 朝着燕大百周年庆不断推进。

令夏瞳惊讶的是,上辈子这个这个时候,何老师早已通知她们,百周年庆上的芭蕾舞表演,由京都舞蹈学院的学生代替,这辈子却迟迟没有这个消息传出。

一切……是真的变了吗?彻彻底底的变了吗?

今天早上夏瞳醒来的尤其早,不到五点半就醒了,打理完自己,夏瞳想着,反正时间还早,不如走着去学校。

学校距景和小区不算太远,就算是步行,也不过就是半个小时。

重生以来,一直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偶尔周末回爸爸家,这个阔别的八年的城市,也不曾仔细看过,对比下与八年后有什么变化。

这样生活倒说不上无聊,却实在是匮乏。

寒假的时候去旅游吧!

夏瞳脑子里不禁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多走走,多看看外面的风景,对于心境的成长,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抬头望了一下周毓家的方向,到那个时候,不知道她和周先生……会到哪个程度了。

半路上偶然看到一家新开的书店,全店书籍正在做八折优惠,门外揽客的海报,还是周先生新出版的小说《晓梦》。

看了下海报上的两个纯纯的少男少女隔着樱花相望的海报,夏瞳眼中不禁掩染上了点点笑意,唇角也不由自主的勾了起来。

走进店里,看店的是个挺阳光帅气的小哥。

“起的很早啊,美女。”

“你们店也开得很早啊!”

“咳……我爸还在睡呢!我睡不着了就来开店了。”其实是昨晚无意间咖啡喝太多了,一整晚都没睡着,真是够呛。

看了看小哥眼下浓重的黑眼圈,夏瞳也没有深究的意思,只是笑着道:“原来是小老板啊!那帮我拿漫步乌云间的《晓梦》,冰糖海蜇皮的《万魔之尊》,还有周公子的《诡事》。”

小老板很是熟练的从各书架上拿出夏瞳要的三本书,口里还夸赞道:“美女很有眼光啊!选的都是大神的书,我们店里做优惠,再加十五块能免费再送一本价值二十八块的书。”

夏瞳:“……”开店的都这样啊!有种销售的即视感。

夏瞳:“那……再给我拿一本周公子的《悬案集》。”

小哥顿时眉开眼笑:“好嘞。”

然后麻溜儿的把书给夏瞳打包好,生怕她反悔了似的。

结了账,接过书,放进书包里,四本书这一放,还真……挺沉的。

班级里没有一个人,夏瞳拿出钥匙开门,反正每天负责开门的是她和副班长,谁早来谁开门。

拿了那本《万魔之尊》在看,其实夏瞳不怎么喜欢看小说的,也就只会看周先生写的。

而周先生写的女频的青春婚恋文,男频的打怪升级流,实体的悬疑恐怖,夏瞳反而比较喜欢升级打怪的。

看着看着就沉浸进去了,虽然周先生的书夏瞳以前就已经看过一遍了。

“嘿!夏瞳。”

肩膀上被重重一拍,夏瞳受惊猛地回头,看是田雯,忍不住抱怨:“你也拍的太重了,刚刚吓我一跳。”

“看的什么?”田雯拿过夏瞳的书,看了下封面,“《万魔之尊》,冰糖海蜇皮大神的新书,你也看这种网络小说?我还以为你肯定只看那些外国的原文书,或者看关于芭蕾舞的专业书。”

“我就看这三个作者的,别人写的小说我不看的。”

“让我看看啊,周公子的,冰糖海蜇皮大神的,还有女频漫步乌云间大神的,眼光很好呀,都是男频、女频、实体界的至高神的小说,话说这三个人的小说我也都看过,总感觉……”

“什么?”对别人对周先生写的小说的评价,夏瞳有点在意。

“虽然是不同频的,但总有种微妙的相似感,那种字里行间里,对一切事物的辛辣嘲讽,也可能我口味比较相似,相似文风的小说看太多了,产生了错觉,这三个作者又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可能只是性格想法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