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海岛美人(114)

作者: 浓露轻晓 阅读记录

李华英少不得又谦虚了两句,就是不提让她进屋的事,李桂花也觉得无趣,又说了两句话之后,便准备告辞离开。

“这次她拿的菜有没有虫子吃的窟窿眼儿?”

李华英进来后,林碧清笑着问道。

李华英已经从听说了林碧清来岛上,李桂花送她全是窟窿眼的长豆角的事了,闻言笑道:“她这次乖觉,送的菜水灵得很。”

吴美娟心眼比较实在,说道:“那个李桂花要是真心变好,咱们这么做,是不是不妥当?”

林碧清愿意相信有真心变好的人,也不排除李桂花也是突然顿悟想变好的,可她总觉得不踏实,于是说道:“她真心变好自然好,不过不管咋样,我都不想和她交朋友,大概就是不合眼缘吧。”

李华英同意儿媳妇的观点,“这人和人交往也讲眼缘的,小清不喜欢李桂花,咱们不跟她交往就是了。”

闺女还怀着孩子呢,吴美娟也不想为了别人让闺女心情不好,便不再提李桂花的事。

说了李桂花的事,林碧清想起了明天要去大学报道的事,问:“我明天要去羊城大学报道?你们去吗?”

李华英拍手,“去,宝宝的小衣裳还不够,得再买点儿。”

吴美娟附和,“是啊,小被子和小褥子也才做了两床。”

接着俩人又商量起了给孩子准备哪些东西来,林碧清想起她们俩从老家提过来的两大兜旧衣裳,问道:“你们拿的那么多衣裳,还不够孩子穿吗?”

吴美娟:“等孩子生了,你就知道多费衣裳了,一会儿拉了,一会儿尿了,那是一天三四身衣裳都不够造的。”

林碧清无法想象一天换三四身衣裳的繁琐,不过她有个优点,不懂就听懂的。

说了明天的安排,今天的大喜事还没有庆祝呢,李华英大手一挥,“咱们上《华国日报》的事还没有庆祝呢,我出钱买肉庆祝。”

吴美娟笑呵呵,“算我一份。”

而她们出去买肉的时候,遇到了李珍珠她们,她们也是来供销社买肉庆祝的,她们一看见林碧清就过来打招呼,“你们也来买肉啊。”

林碧清笑着反问:“咱们华国的传统庆贺就是吃顿好的,不买肉喜气总觉得会少点什么。”

李珍珠等人大笑,“可不就是这个,不吃肉,怎么叫庆祝。”

笑过之后,大家又纷纷说了家里的奇葩事,李珍珠说道:“我家老季非要把报纸用玻璃框裱起来挂墙上。”

胡细妹、章玲芳和陈翠花纷纷笑了,“我家的也是。”

接着她们又问:“慕团长啥反应?”

林碧清:“他倒是没说用玻璃框裱起来,不过却专门做了一个木头箱子,要把所有能收集到的报纸都收藏起来。”

其实本来慕杰也要用玻璃框的,还是她说就用用玻璃框也会被氧化变黄,他思来想去就想出了买木头箱子密封保存的办法。

他还说:“将来咱们的每个孩子,甚至每个孙子,或者重孙子,都要给他们一份传家宝,不能厚此薄彼。”

他这幼稚的行为,林碧清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

“林同志,买肉啊,咱们这还有块五花肉。”

供销社的售货员看到林碧清,笑得别提多热情了,不仅仅把给自家留的最好的五花肉拿了出来,态度还殷勤得很。

回去的路上,李珍珠打趣道:“现在南舟岛上谁不知道跟着林同志有肉吃啊。”

说着她的眼睛还盯着林碧清手里的五花肉。

林碧清斜了她一眼,抬脚跟着李华英她们走了,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现实,你有实力了,那么你身边的好人就会多了起来。

他们在庆祝的时候,南舟岛的项目组研究的种植蓝红藻有了进展,已经证实蓝红藻是无性孢子繁殖,华国人工养殖孢子繁殖的海藻技术还比较成熟,这个倒不是什么难题。

难题就是蓝红藻的产量太低了,根据生物学家预计亩产才20吨,要知道巨藻的产量亩产可是50——80吨呢。

“蓝红藻一直是野生状态,种子没有经过人工改良,咱们再研究研究,争取让产量翻一倍。”

邓教授鼓励大家,并且再次确定了目标。

而底下的有位研究人员觉得目标太大了,便提议道:“教授,翻一倍目标太大,咱们不如定个小目标,让产量增加三分之一如何?”

邓教授笑了,“小目标可以定,大目标也要有,研究时候思想上要敢想,做事态度却要谨慎。”

研究人员洪刚是个年轻人,今年才二十八岁,却在海洋生物学方面很有天赋,已经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邓教授非常看好他。

而洪刚显然是一个好奇宝宝,又问:“教授,据我所知蓝红藻目前作为农业肥,还处在实验阶段,而目前能证实的也就能做防晒霜,一个防晒霜值得咱们花这么大力气研究吗?还是说蓝红藻还有其他的用途?”

邓教授笑了,“确实有,医药方面已经证实蓝红藻对治疗高血压有奇效,你也知道咱们华国是人口大国,而得高血压人也多,所以这个用途你觉得够吗?”

洪刚觉得蓝红藻肯定还有其他的用途,刚想再问,可邓教授不给他机会,指挥他去干活了。

周年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劝道:“做研究有时候不需要太强的好奇心。”

洪刚不解地问:“可我以前的导师教我,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周年笑了笑,“你导师说的对。”

他只是出于同事情谊提醒一句,他能不能理解,就看他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