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种田成团宠,侯府全家悔断肠(150)

作者: 福暖四时 阅读记录

朝她下手时,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巴不得趁她病要她病。

要不是她机敏,坟头都长草了。

夜深人静时,却又铺纸挥墨作画。

这不是有病,是什么?

宣他过堂】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宣他过堂

“掐指一算,孙记仓库的大门也应该被拥堵的百姓挤开了吧?”陆明朝歪头,眨巴着眼睛问道。

自上次自省后,她就不会再对孙志晔手下留情了。

杀招自然得配杀招,否则岂不显得她弱势!

孙志晔没有一把火烧掉霉变米粮的机会。

谢砚伸出手,将陆明朝被风吹得稍显凌乱的发丝轻轻拨至耳后,他打趣地笑道“明朝在掐算之道上已然登堂入室,成就非凡。”

“那是自然。”陆明朝抬抬下巴,傲娇不已。

顿了顿,继续道“还是没有沧海遗珠的消息吗?”

谢砚颔首“隐卫还在查。”

陆明朝秀眉微蹙,抿抿唇“待县衙受理了邢老婆子检举告发孙志晔一案后,保住邢老婆子的命。”

“那个叫阿邢的小厮是孙二少最信任亲近的下人,在外鬼混眠花宿柳也好,调戏良家女子也罢,二人皆形影不离。”

“或许,邢老婆子会有线索。”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若真不湿鞋,那她就得怀疑孙二少是不是不能生。

“还有孙二少素来去的花楼一贯点的妓子,都可以旁敲侧击去套话。”

风月场上,松的不仅是男子的裤腰带,还有男子的嘴和脑子。

三杯两盏酒下肚,美人揽怀中,便轻狂的不知此去从何处,只知颠倒天地间。

谢砚轻叹“明朝,倘若寻来寻去,当真寻不到呢?”

陆明朝长睫颤动,眉目微敛,遮住了眸中一闪而逝的料峭寒意“无中生有。”

孙志晔杀害孙二少一事,在孙老爷孙夫人心中是解不开的心结散不开的郁气。

更莫说,事后,孙志晔还毫不留情的把孙老爷和孙夫人送去了荒僻清苦的道观。

清苦孤寂的日子里,最是能把思念和郁气催生成恨意。

若孙二少有血脉留于世间,孙老爷和孙夫人再无顾忌!

“无中生有到底有隐患,还是继续寻找,毕竟还没到祭出那把利刃的时候。”

……

昌河县。

孙记仓库。

杜仲来迟了。

在他下马的一刹那,仓库坚固的木门好似经历了激烈的碰撞,摇摇晃晃。

人群拥挤,潮水般,一浪接一浪。

木门重重落下,瞬间激起一片尘埃,弥漫至四周。

杜仲看不清是何人抢先踩着木门冲入了仓库,只知道一人带头,其余百姓仿佛追随领头羊一般,如开闸泄洪唰的一下尽数涌入。

仓库的看守拦不住,也不敢拦。

完了!

全完了!

杜仲脸上只有无尽的慌乱。

没一会儿就听仓库里响起百姓的惊呼声。

“米粮真红了,别的粮肆卖粮要铜钱,孙记粮肆卖的粮是要人命啊。”

“刚冲进来的时候,还有人在挑拣红米粒呢。”

“朝福粮肆日日抽检,孙记粮肆昧着良心以霉充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我可是听南山堂的老大夫说过,即便把发霉变色的米挑拣出来,剩下的米也有毒不能食,说什么什么,堪比慢性毒药,吃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怪不得我老娘死的不明不白毫无征兆,原来是吃孙记的米吃的。”

“来来来,抓一把,必须抓一把,省的孙记不认账。”

百姓中,有一作书生打扮的人振臂高呼“来此之前,在下听闻一老妇敲响了鸣冤检举告发孙大公子的恶行,因是奴告主,受了三十刑杖,被打的血肉模糊。偏生,又有证据称那老妇是挟私报复。”

“如今看来,挟私报复是假,正义揭发是真。”

“既上苍让吾等撞见此事,那就是赋予吾等伸张正义保护弱小使命。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姑息一个恶人。”

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听的人热血沸腾。

“押着这些挑拣米粒的人送官,证明那敲鸣冤鼓的老妇人不曾说谎。”

作书生打扮的人,激起了百姓心中的万丈豪情,雄赳赳气昂昂,腰板儿都挺直了不少。

杜仲领着一众护院拦在仓库门前,扯着嗓子大声呼喊“孙记绝无意将受潮发霉的米粮卖出!”

“他是奸商的狗腿,别听他胡扯,豁出命去为我们老百姓求公道的婆子还等着我们去救呢。”

人群中,不知从何处传来声音。

“冲出去!”

一阵儿推搡,若非护院护的严实,杜仲险些被踩成肉饼。

“抓住他们!”

灰头土脸的杜仲指着人群中两个气质格外出众的人,气急败坏的吩咐道。

护院们面面相觑。

这种情况,稍有不慎轻则受伤重则丧命。

事到如今,就算抓住那两个一直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人又如何。

孙记米粮发霉变红是真。

百姓亲眼撞破还揣了一把是真。

县衙里还有个宁受刑也要状告的邢老婆子。

心思活跃的护院,已经在想着换主家了。

县衙。

许县令正欲暂时搁置案件,收押邢老婆子,待证据确凿后再行审判,就听县衙外喧闹叫嚣声震天动地。

官差匆匆来报“县令大人,衙外百姓声称有孙记兜售有毒米粮的人证物证,愿为邢婆子作证。”

“说为人抱薪者,不可使之暴毙于风雪。”

许县令神色一僵。

这事儿,昌河县的读书人都掺和进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