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种田成团宠,侯府全家悔断肠(348)
谢太后抬抬手“既有身孕,起来回话吧。”
陆明朝的腹中,是她谢氏的血脉。
当年事发突然,她使尽浑身解数才救了二郎的儿子如安。
偌大的谢家,除了父亲,除了远在北地的阿砚,她只来得及救下如安。
她的兄长、弟弟、子侄都死了。
嗯,她的儿子也死了。
还好,谢家命不该绝。
命不该绝啊。
谢太后喉头哽咽,微微缓了片刻,想问些什么,又不知道最想为什么,更不知该从何问起。
话语几度涌至嘴边,却又被吞回。
最后挥挥手,淡淡道一句“下去吧,”
她想为什么呢?
问阿砚?
问珩儿?
还是问如安和静宜。
静宜本可以有母亲的陪伴的。
萧遥容得下她们母女。
“曲水流觞宴还不开始吗?”
“哀家久闻秦府的曲水流觞宴清雅无双,为人称道,心向往之。”
“开始吧。”
“让哀家见识见识。”
众宾客:再一次感叹谢太后的大心脏。
“你欺人太甚!”秦太师咬牙切齿,低声道。
谢太后笑容玩味“欺人太甚?”
“哀家没有。”
秦家,不算人!
三男争一妻】
第三百零一章 三男争一妻
“哀家发自肺腑的建议秦太师,即刻快马加鞭入宫面圣,直言哀家欺人太甚,扰了你秦府的曲水流觞宴。”
“哀家就在此静候陛下的圣旨。”
“秦太师,稍稍让开些,影响哀家欣赏宾客的清谈文斗,吟诗作赋了。”
萧鼓声起,琴瑟和之。
曲水流觞宴,终于有了几分热闹。
谢太后眉眼含笑,静静注视着人群的某一处。
片刻后,谢太后敛起视线,对着一旁的老嬷嬷道“哀家要听秦元清作诗。”
秦元清,秦家大郎,文武双全。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多好的寓意。
可惜了。
谢家二郎死前,秦元清用弓箭射瞎了二郎的眼睛。二郎的头颅,也是秦元清亲手砍下,高悬于旗杆的。
二郎,是谢家最具将帅之才的人。
次次狩猎,秦元清次次不如二郎。
次次马球,秦元清也次次不如二郎。
一朝宫变,秦元清终于有机会泄心中嫉恨。
老嬷嬷轻抬手,霎时间,曲水流觞宴一片寂静。
“秦大公子秦元清何在?”
老嬷嬷冷厉严肃的声音飘入风中。
众宾客:又开始了!
谢太后又要开始阎王爷点名了。
但秦元清是秦太师的嫡长子,是秦家下一任家主,地位非比寻常。
不及而立,已是三品大员。
明眼人皆知,秦家一日不倒,秦元清位极人臣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满朝文武,无人敢对秦元清不敬。
谢太后这次的阎王爷点名,怕是要铩羽而归了。
秦元清上前,垂首拱手“臣秦元清拜见太后娘娘。”
“哀家听闻秦家大郎文韬武略,上京子弟无人能出其右,今日就莫要藏拙了。”
“秦大郎,就向姑娘之死作一首悼亡诗吧。”
秦元清心下恼怒,面上却丝毫不显。
“太后娘娘,这不合乎礼法。”
“自古以来,悼亡诗多为丈夫为逝去的妻子所作。”
“恳请太后娘娘宽恕。”
谢太后轻飘飘的瞥了眼老嬷嬷,老嬷嬷心领神会“秦大公子天纵奇才,定可创先例开先河传千古。”
“请吧。”
“禀太后娘娘。”秦元清有恃无恐,不卑不亢“所谓悼亡,乃追悼哀思。”
“臣与向姑娘素无交集,委实难以悼亡。”
谢太后漫不经心道“素无交集?”
“不见得吧。”
“那便稍作等待,有了交集再作也不迟。”
老嬷嬷极其配合“老奴派人去催催两位殿下。”
谢太后抬手指了指“不用催。”
“来了。”
端王萧斐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说道“太后娘娘,侄儿与二弟确实在秦二公子的居所中发现了绣有并蒂莲图案的荷包、鸳鸯戏水的手帕,以及向大姑娘写给秦二公子的信件。”
端王双手将装满信的木匣子捧了过去。
谢太后轻轻摇头,吩咐道“分发下去。”
“所有人一起辨一辨与向大姑娘私通又不敢承认的寡廉鲜耻之辈是不是秦二郎。”
“免得让人质疑是哀家公报私仇。”
端王捧着木匣子的手僵了僵。
谢太后真是毫不掩饰对秦家的仇恨。
今日种种,就是将秦家的脸皮撕下来扔在地上,再狠狠踩上两脚。
“别耽搁,哀家还在等着秦元清给向大姑娘作悼亡词呢。”
端王:???
秦元清给向蓉悦作悼亡词?
顿时,端王不迟疑了。
秦元清倒霉,他就欢喜。
于是,端王亲手将木匣里的信一一发下去,并贴心的嘱咐轮流传阅,万不能错过任何一封。
情意绵绵的内容,羞的未出阁的女子不敢多看,走马观花掠过就匆匆传给旁人。
快马加鞭冲去向家搜向蓉悦闺房的清玉公主,也抱着一个木匣子赶了回来。
“太后娘娘,清玉不辱使命。”
“向尚书叫嚣着要去父皇面前弹劾清玉。”
“太后娘娘会替清玉作主的吗?”
谢太后轻抬眼皮“哀家会护着你。”
清玉公主大喜过望“太后娘娘,这些都是道貌岸然的秦二郎写给向蓉悦的情诗,足足有十八封呢。”
“清玉已经按时间顺序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