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种田成团宠,侯府全家悔断肠(76)

作者: 福暖四时 阅读记录

谢砚眉目微敛“有点儿,但不多。”

谢砚看着绕在陆明朝指间的那一片薄且小的菜叶子,脑海中想象着碧玉簪斜插在发髻的画面。

青丝如墨,脖颈白皙纤细又修长。

佩戴碧玉簪,定是极其清雅脱俗。

或许不只是碧玉簪,珠链、耳饰、手镯,也得一应俱全。

“你倒是不谦虚。”陆明朝并不知道谢砚的思绪已经发散到了首饰。

谢砚思绪回拢,神色里带上了些许怀念“明朝,我基本上是在北疆长大的,边关民风质朴爽直又热情不拘小节,我父兄深受北疆百姓爱戴,上街总会带回各种各样的东西。”

陆明朝眨眨眼,将门之子。

“你现在也很受昌河县百姓的喜欢。”

谢砚轻笑“那是沾明朝的光。”

“年少时沾父兄的光,娶妻后沾妻子的光,仔细一想,我也是好福气。”

谢砚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

陆明朝抬手拍了拍谢砚的肩膀,一副哥俩好的模样“那我以后再闪闪发亮些,让你多沾沾。”

“现在是不是可以去订下那个铺面了?”

谢砚摇摇头,神神秘秘“不急,先带你去个地方。”

在距离青云书院一街之隔的巷子里谢砚停下了脚步。

谢砚上前轻叩门扉,片刻后,一瘸腿老翁打开门,在看清谢砚时,苍老的眸子里闪过亮色“小公子。”

谢砚颔首,进入院中。

院门阖上后,谢砚开口“陈伯。”

“这是我的妻子。”

“少夫人好。”老翁忙问好。

“明朝,这是陈伯,曾是我父亲麾下亲兵。”

谢砚没有遮掩,坦白的介绍给陆明朝。

陈伯略感诧异,但也知晓小公子不是莽撞之人。

坦白是因为信任。

他只需要知道这是小公子信任的人。

陆明朝眉眼弯弯“陈伯好。”

陈伯眼神慈爱又不失规矩的打量了陆明朝几眼,越发欣慰。

小公子娶妻了,是一个好的开始。

“陈伯,我带明朝转转。”

这是一处二进院落,前院遍植翠竹。

在冬季的萧瑟中,翠竹林虽无春夏之繁茂绿意盎然,但其在清冷之风中的摇曳,犹如在沉寂之中潜藏的盎然生机,尽显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庭前修竹长琅玕,任是隆冬不畏寒。

戛玉筛金承雨露,亭亭青翠拂云端。

穿过垂花门,后院挖了方小池子,池子结了冰,秋末的残荷枯枝被冰封其中,宛若手艺极佳的能工巧匠呕心沥血雕刻的玉饰。

寂寥,又安静。

“明朝,这座小院冬日无红梅绽放,春日无梨花点缀,但你我可以移栽两株,无需数年,便能冬日见花瓣如火花蕊如霞,春日梨树亦能亭亭如盖。”

“与昌河县最好的书院,也只有一街之隔,步行一刻钟可至。”

“二哥和怀谦在此,安全又便利。”

是人莫怕】

第六十七章 是人莫怕

“明朝,这座小院冬日无红梅绽放,春日无梨花点缀,但你我可以移栽两株,无需数年,便能冬日见花瓣如火花蕊如霞,春日梨树亦能亭亭如盖。”

“与昌河县最好的书院,也只有一街之隔,步行一刻钟可至。”

“二哥和怀谦在此,安全又便利。”

“之前看好的那处院子,白日里用来做生意最是合适,但来往时人多眼杂。”

陆明朝抿抿唇,如今瞧着是荒凉了些,但细细打理打理就是生机勃勃。

“甚好。”

谢砚松了口气“明朝,那我们去订下你看好的那处带一进小院的铺面吧。”

陆明朝挑眉“只租铺面也可以啊。”

反正现在已经有青云书院旁的二进小院了。

住在周围的,大多是些就读在青云书院且家境不俗的学子,最是清幽安静,空气里弥漫的是浅浅淡淡的幽香墨香气,似乎能让人静心静气。

“你喜欢。”

“我也乐意。”

谢砚的眉梢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几分恣意而耀眼的神采。

最苦的日子,他已经熬过来了。

“带个小院,总归会方便些。”

告别了陈伯,谢砚带着陆明朝寻牙人商定交钱,又过了契。

待一切妥当后,天边温吞吞的太阳摇摇欲坠,在即将到来的夜色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无力抵抗,只能静静地等待着被黑暗所吞噬。

风似乎也在为夜色助力,刮的越发起劲。

陆明朝拢了拢大氅,从空间超市里寻出一些老人孩子惯爱的吃食,整齐的绑好,交由谢砚拎着,朝城门走去。

守在城门口的官差看着谢砚手中的大包小包,又想起自己在孙府门外吃了一肚子的西北风就有些恼火。

“一人五文!”

官差摸着腰间的刀鞘,凶神恶煞道。

陆明朝:见过涨价的,但没见过这么涨的。

来时三文,回时五文。

这城门是镶了金吗?

“这么会征城门税,想必昌河是大乾的交税大县吧。”

“阿砚,这城门我不想出了。”

“明察秋毫断案公正还我公道,将孙二少收监两载的县令大人怎会定下如此重的税,必遭了蒙蔽。”

“不如你我返回县衙,当面告知县令大人吧。”

十文钱,不是没有,是不想给。

尤其还是如此针对意味强的十文钱。

谢砚神情郑重严肃“有理。”

官差:???

他见这对年轻夫妻毫发无伤,只以为是孙二少蠢笨跟丢了人。

不曾想,竟是已经交锋过了。

他守在这城门口,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