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284)

作者:云依石 阅读记录

主家前途光明,仆役们也能获得好处,都是为奴的,也会分个三六九等。

当初他们的前主家落罪被抄,一家人四处零散,被官牙带到千里之外售卖,一度以为人生无望。

谁承想不过短短大半年时间,他们就成了解元家的仆役呢!

杜公子这么年轻,就中了解元,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光是想想就让人心跳加速。

金三说完想了一路的吉祥话,咂咂干燥的嘴,说起别人的名次。

“这届乡试一共录了三十二位举人老爷,咱家公子是解元,那位祁雅志公子是亚元,清风书院本次有六人上榜,公子专门问的那几个人里,王引智公子上榜了,排在第三十二名。”

亚元是乡试第二名,作为另一位被大众普遍看好的解元的有力竞争人选,祁雅志发挥的也很不错。

秋华年记得,这一届辽州乡试共有一千余位秀才报名参加,最后只录取了三十二名,录取率还不足百分之三,真是严苛。

清风书院能有六人中举,不愧辽州第一书院之名,今年的榜传出去,清风书院和其山长闵太康又要出名了。

秋华年多问了一句,“郁闽呢?”

杜云瑟眼睛微微动了一下。

“郁公子未在榜上,我看榜的时候远远瞧见了他,不过他坐在马车上,我没看清楚。”

“好了,你去前院帮金婆子一起收拾礼物吧,许多人家送了易碎的物件,小心一些。”

金三离开后,秋华年笑着看向杜云瑟。

“你刚刚是不是偷偷看我了,想什么呢,快老实交代。”

“……华哥儿对郁闽很是关注?”

秋华年失笑,“好歹是位熟人,好奇问问他考得怎么样罢了。不过他居然没有上榜。”

杜云瑟中肯地说,“郁闽长于文采,在时务策上略显稚嫩,应这一届乡试,本就勉强。就算中举也只会排在低位。”

“他考前两月又离开书院,换了环境读书,未中举人在预料之中。”

秋华年感慨,“多沉淀沉淀也好,做官还是要有实践能力更好。只是不知道郁氏会不会后悔。”

他感慨了一句,就换了话题。

“那位王引智也是清风书院的人?你专门问了他。”

“他是乙字班的学子,年近三十,家境贫寒,去年刚中秀才,已无余力再专心读书,所以报考这届乡试放手一搏,若不中举,便退学回乡,开私塾谋生。”

“乙字班啊,这可真厉害。”

清风书院的班级是按学生水平划分的,许多甲字班的秀才都没中举,王引智一个乙字班的居然中了,谁听了不说一声励志。

“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置死地而后生了,每届乡试都有许多不同的情况,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杜云瑟解元的名声如风一样传遍了襄平府,祝经诚与祝经纬亲自上门道贺。

苏信白身体不方便出不了门,但亲自挑了礼物,由祝经诚带过来。

“解元,哈哈,我祝经纬竟能有一位解元朋友!去年端午跑去爱河边上看龙舟,真是看对了!”

祝经诚看了他一眼,“你不好好读书,背着先生偷跑出去游玩,还能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祝经纬赶紧认错,“大哥,您是我亲大哥,大好的日子别计较了。”

祝经诚脸上浮现出笑意。

“虽然逃学是你的错,但结识了云瑟与华年,确实该记你一功。”

祝经诚最早费心结交杜云瑟,一方面是因为钦佩杜云瑟的才华,一方面也是为祝家提前投资有潜力的读书人。

当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投资见效的这么快,才一年多就投资出了一位解元。

按杜云瑟的势头,估计再有半年,还能投资出位进士。

甚至……探花、榜眼、状元。

杜云瑟中了解元的消息传来后,祝家老爷子按捺不住,专门见了祝经诚,嘱咐他一定要好好经营与杜云瑟一家的关系。

老爷子看得明白,这世道想要好好经商,背后一定要有官身依靠。

如今这一辈,祝家得了苏仪的青眼,靠上了辽州左布政使。

到了下一辈,或许靠的就是杜云瑟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祝家的礼备的极其讲究。

兄弟二人先把他们自己备的礼拿了出来,背过所有人,又拿出了一个盒子。

里面装着两张京城铺子和一张京郊庄子的地契。

铺子一个是平房,一个是二层楼,面积都不小,处于繁华地带,庄子有六十亩地,算是中型庄子了。

按京城的房价地价,这些东西少说也值三四千两银子。

而且京城是一个朝代最繁华稳定的地方,除非家业败落到迫不得已,京城的铺子和庄子向来只买不卖,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这一份礼大到让秋华年震惊,难怪要背过所有人。

祝经诚郑重地看着杜云瑟。

“相识一年有余,云瑟应当已看清我的为人与祝家整体的行事作风。这一份礼是整个祝家送上的,还请云瑟收下。”

这是明摆着要向杜云瑟投诚了。

秋华年没有插话,这些官场上的门道,他全交由杜云瑟权衡。

官与商本就是无法彻底分割的,商需要官作为依靠,官也需要商打通渠道,做许多不方便亲自插手的事情。

只要不要官商勾结,谋取民利,残害百姓,其实不必对此过于排斥,完全不沾尘埃的清流,未必是位能办实事的能吏。

杜云瑟伸手接下地契,与祝经诚对视。

“我收下它们,是因为祝家下一任的话事人是你。”

上一篇: 回溯初声 下一篇: 穿书之弃子赘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