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184)
她觉得,钱不是他想要的东西。
那他想要的是什么呢?
陶谦抬起眼皮,两人的视线隔着腾起的水雾相撞。宁不羡忽然想起了两人初次对谈时横隔在中间的博山炉,那时她还暗暗在心内腹诽,这人想必是故意横个炉子在中间好把自己的眼神藏起来。
可如今却恍然间觉得,她似乎从未看透过那双眼睛。
它一直都被遮挡在某种水雾的背后。
陶谦对着她笑了笑:“眼神藏好,二姑娘,你有多久没用这种探究的眼神看着我了?”
她顿了片刻,试探道:“你让我……有些不安。”
而他笑了。
“看来二姑娘这五年确实过得挺快活。”他放下了手中的杯子,静静地凝望着她,“我就不一样了,我没睡过一个好觉。”
“……”宁不羡觉得他想必是不会告诉自己为什么了,便体贴地换了话题,“好吧,他要你提着脑袋去做事,那么我呢?需要我帮你做什么?”
“原本的口信是看好雷允明,必要的时候打点好他。不过,以你说的,他想要攀附沈大人的心思来看,想必打点是打点不好了……看来,雷刺史在洪州,算是做到头了?”
宁不羡笑着感慨:“那位殿下可真有本事,人在苍州,手居然还能伸那么长。”
“不然也不值得你我的投名状,不是吗?”
两人相视一笑。
*
次日,宁不羡将自己洗漱打理一新,坐上了去刺史府的马车。
她今日穿的是适合春日的罗裙,虽不如从前的绸缎质地,但却是如今民间布庄内所能压染的最好的工艺。
浮云山庄名下的这间瑶仙布坊,位于洪州城内,是整个洪洲城最大、最出名的一间布庄。庄子里的花样每两旬翻新一次,全是比照着京中最新的时样。坊主人陶娘子自己就是庄子里的活招牌,她穿着自家布庄每旬的新样,点茶迎客,出入州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明眸皓齿,行走间葳蕤生光,羡煞一众年轻姑娘。
姑娘们争相效仿着她的穿着打扮,哪怕面对面时总要硬气地诋毁她一句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车子在府门口停住,吴管事正在门口等着。
她下了车,矮身见礼,吴管事对她微点下头,算是回礼。
“三姑娘等着您,请随我来。”
吴管事领她走的居然不是后院,而是前院。
前方书斋内朗朗的读书声在她们经过那里是微妙地一顿,她顺水推舟地偏头望去,果然在窗边看到了那个正举着书装作念的认真的少年。在他的身旁,几个同为官家出身的同伴,正嬉笑着拿他打着趣。
雷谨耳根血红地放下遮脸的书,嗫嚅道:“陶……陶娘子好。”
宁不羡柔声见礼:“雷三郎君好。”
周围又是一阵耐不住的嘻笑,带念书的先生已然气急败坏地走到了窗边来拎人,制服这帮纨绔的同时,还不忘抽空嫌恶地瞥了眼窗外的宁不羡。
好吧,书生总是会对那些会扰乱他们心智的美人又爱又恨,觉得自己无法求取功名和得偿夙愿,都是由于对方的蛊惑而失败了。
也不知道美人们蛊惑他们失败,图什么。
宁不羡收回视线,盯着前面吴管事的背影。
一边要给女儿和三品大员想方设法地牵线搭桥,一边还要给自己的儿子娶心仪的小妾,雷夫人,可真忙。
兜兜转转绕了一个大圈,终于到了雷珍的院子。
雷珍笑吟吟地朝她迎了上来,挽住了她的胳膊,语调亲昵热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人是亲姐妹:“陶娘子你终于来了!等你好半天了呢!快!把洗好的茶具贡上来!茶点也备好!”
宁不羡也假模假式地笑着夸赞起雷珍小院里的花藤和秋千架。
她觉得这位刺史府三姑娘很有趣,总是能让她想起京城里那位陇西世家出身的杨姝华。
“雷姑娘请看,此乃茶碾、茶夹、茶杵、茶舀……我先给姑娘演示一遍基本的操作,姑娘先练习一下,明日我们再从辨水开始。”
“辨水?”
“有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而三水之外,还有天水。区分水品,先眼观,次鼻闻,最后亲尝。”
“尝?”雷珍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大乐意,不过她并未表现出来,而是好声好气地同宁不羡微笑解释,“听上去似乎有些繁琐,陶娘子见谅,我么……其实只是对茶道有些好奇,想着能略通一二,修身养性,倒不是说要如陶娘子和陶庄主般精于此道……”
宁不羡面上笑容不变。
其实就是,沈明昭这次明眼人都知道是奔着茶税来的,雷允明让女儿这时从旁作陪,扮演一个知茶识性的女子,定能很快引起对方的注意。
而这种需求,做个半吊子也就够了。
“明白。”宁不羡笑着点头,“那我就专注调教姑娘斟碾时的手法即可。”
表演嘛,动作优美,姿态高雅,嘴里能说出几个旁人听不懂的生僻词即可。
雷珍含笑点头。
宁不羡在基本的手法外,又教了她打茶沫,点茶手艺,如何以香料调味,如何配置茶点,雷珍都一一记下。
雷三姑娘是个聪明人,短短半日,就已然表演得有模有样了。
茶勺轻轻舀起一碗茶汤,雷珍捧起茶碗,将宁不羡当作了她来日要讨好的那位沈大人,笑吟吟地双手奉于她跟前:“请用茶。”
宁不羡也笑着接过,轻抿了口:“好茶。”
雷珍坐了下来,招手示意一旁的丫头上茶点。
丫头们捧着四格装满的波罗子盛了上来,雷珍指着那套盒里的果点,对宁不羡笑道:“陶娘子看我配的茶点可还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