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188)
但,只这一瞬,却已然被雷珍捕捉到了。
宁不羡曾经私下称赞过,雷珍其实是个很有趣的姑娘,总能让她想起京中某位不相熟的故交。这两人的共同之处便在于心思敏锐,擅于把握时机,随时调整立场,假旁人之手为自己做嫁衣。
或许是这两年轻松自在的江南生活令宁不羡已然有所懈怠了,故而她此时并未料想到,那意气之举的一碟烤梨,会为她在后来惹出天大的麻烦。
雷珍见那位沈大人在失望之后,面上表情又恢复了淡漠,冲她微点了下头。
她福身行礼,自报家门:“小女雷氏,见过尚书大人。”
“原来姑娘是雷刺史之女。”沈明昭不咸不淡地应了,随后视线凌厉地自陶谦面上一扫而过。
陶谦笑笑,估计在这位沈大人心里,他已然和雷允明狼狈为奸。
毕竟可能知道这烤梨典故的,除开某位此刻龟缩在院中不敢见人的,就只剩下他了。
不过,沈明昭却也只不悦了这么一下。
接下来,他就好像没事人一般领着众位随行官在亭子中坐了下来,品茶聊天,听着雷珍讲述她那宁不羡教予她的半吊子茶道。
如此一番下来,勉强也当得上是宾主尽欢,虽然这位雷三姑娘在此地烹茶的用意,怕是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
但沈明昭自己却恍若不觉一般,愣是与那雷三姑娘聊到了日头偏西,就连波罗子内的烤梨,也就着茶,吃得干干净净。
聊到最后,除开几个随行官还在自认为了解主官心意地吹捧着雷三姑娘的茶艺,陶谦已有些心不在焉,而那位雷三姑娘,却是时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去看那早已空了的烤梨碟子。
终于,天色将晚,雷珍不得不告辞回府。她终究是未出阁的官家姑娘,太晚回府会惹人闲话。
临别之际,只听得沈明昭忽然叫住了前方的女子:“雷姑娘留步。”
雷珍回身,略带疑色。
沈明昭垂下眼眸,缓声道:“沈某初至洪州,不通当地风土人情,若是雷姑娘方便,可否如今日般代为解答?”
话一出,几位随行官员的眼中都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意会、促狭之笑。
雷珍怔了怔,笑道:“小女荣幸。”
雷珍下山后便回府了。
雷夫人迎上来问她今日会面如何,但她却显得有些心绪不宁,一双眼睛望着那空了的波罗子,不知在琢磨些什么。
半晌,她才开口问道:“您清楚陶家那位陶娘子的来历吗……母亲?”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名妒火
另一边,沈明昭和一行随官参观完了茶园。
陶谦提出天色已晚,说是庄上已备好了晚饭,等他们去用。
不过不等沈大人眼神过去,那位出身江南的掌固就自己推脱说还打算在茶园内留一会儿。
沈明昭则淡淡开口:“明日需早起进洪洲城,无暇多聊,送些汤水来屋内就好了。”
沈大人开了口,剩余的随行官员也跟着纷纷附和。
陶谦也不强求,笑着一一应下。
回屋后,沈明昭对录事道:“明日此刻,本官要见到这位陶庄主……及其家人,这几年在江南的所有事迹,事无巨细,一一上报。”
“是。”
“对了,还有。”录事官看着面前的沈大人面色烦闷地揉了揉眉心,“让那两个兵士盯着陶谦的院子。”
“是。”
*
宁不羡躺在院子里,在满院药香的陪伴下,晒了一天的太阳。
陶谦帮她把院门着人守得非常严实,确保一整天下来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
直到用完晚饭,天色完全黑下来,她看着窗外高悬的月亮,这才意识到陶谦今日居然直到晚饭后的现在都还未出现。照理说,把沈明昭打发走了他就该来找自己谈今日庄上发生的事了啊?
她有些疑惑,只好喊惜荣。
“你去庄主屋里看看,有事回来报我。”
惜荣很快便去而复返。
“并无甚事,庄主此刻正在屋内看账,见我过去,便交代请娘子早些歇息。”
不,这有问题,有大问题。
以她对陶谦的了解,在这种局势紊乱时如此淡定地说出敷衍的话,只能说明一件事。
要么他遭大难了,要么他打算让她遭大难了。
……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总感觉都不是什么好事。
宁不羡斟酌了片刻,目光转向了正在给她添灯油的惜荣。
她微笑道:“惜荣,借你衣裳一用。”
惜荣不愧是惜荣,瞬间明白了过来。
她无奈地叹息道:“娘子小心些。”
一盏茶后,小院的门开了。
天色已暗,女子的脸藏在门廊下灯笼未照到的阴影中,就连小院门口的守卫都没注意到出来的“惜荣”姑娘换了人,更别说远处佯装喂马草,实则暗暗盯着这边的兵士了。
离去时,宁不羡借着夜色朝马厩那儿看了眼,嘴角无声翘起。
果然啊沈大人,这么快就上盯梢了。
她在心内暗暗感叹着这位沈大人的敏锐。
小院内透出的灯火按照约定,被在院内佯装成宁不羡的惜荣逐一熄灭,这表明,院内的主人已经休息了。
远处的兵士放下手中的马草,暗自打了个呵欠。
连着几天骑马赶路,直到今日才到地方休整,他也早就困乏得不行了。
再等了一会儿,门口的守卫在那个侍女离开后也取了灯笼离开院门,回去休息,他见小院内的灯火实在是没有再亮起来的意思了,决定自己也回去向沈大人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