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191)
她有时常常回想,若她不是死过一次,若她不是无比珍惜着这再来一次的人生,她的精神或许早被折磨疯了。
偶尔有时,她也会念起在沈家的好。
虽然罗氏针对他,沈老太君不喜欢她,可沈家正房对她是真的很好。
沈夫人如今怎么样了呢?二郎呢?灵玥呢?阿水呢?
她觉得,好像比起沈明昭,她更在意那些从前在沈家,给过她欣慰安稳的故人们。
恍惚间,惜荣低唤了她一句:“娘子,人散了。”
她这才回神,定睛往山下看去。
唯一的红袍官服不见了,蓝衫的姑娘也不见了。
青服的录事官和掌固站在陶谦旁边,那位掌固居然执起了那翻锅的大铲,大概是打算自己上手试试看。
看来消息没错,沈明昭这次来,确实是带了圣上的旨意,不光是想要为朝廷征收茶税,还打算看情况将茶叶收归官营。
那可就糟糕了。
茶叶收归官营,如她和陶谦这般的江南茶园大户,朝廷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揪错,将茶庄查抄,杀鸡儆猴。
而沈明昭这厮,以他上辈子抄国公府的履历看,其简直就是一个抄家灭族的大户!
上辈子宁不羡都拔剑拦了,那个神经病居然真的拿手来撞她刀子!这事她现在想起来都要生气!他知道她不敢真的对朝廷命官怎么样,刀划手背那一小道口子,她都不会喊疼,再多个一时半会儿估计血都凝固了!
可他轻描淡写地,对着当时自认还仅仅是一个后宅弱女子的宁不羡,冷声冷气地道:“伤害朝廷命官,扣下。”
宁不羡两辈子记忆中的第一碗牢饭,就是拜此人所赐。
他才不会有半分怜悯和愧疚!
虽说重活一辈子她倒也不计较这事了,毕竟人家也是职责所在。
可这回她不是无辜被牵连的旁观者。
沈明昭这次的抄家对象是她!
在他五年前亲手毁了她一手支起的西市铺子之后,梅开二度!
她不确定沈明昭是不是真的完完全全确定了陶娘子就是她,可他显然没有半分收敛的意思在。
不行,绝不能如此!
陶谦逼着惜荣在她耳边硬生生念叨了三天,宁不羡都是举棋不定。直到此刻,她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走,咱们下山,去茶园里。”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与君重逢
“雷三姑娘何事见教?”沈明昭站在溪沟旁,蹙眉望着眼前的女子。
方才众人巡视茶庄之时,这位原本落后些身位的雷三姑娘忽然快步上前几步。跟着他的巡官们大多知道自五年前,沈少夫人去了行庄休养后,便再未露面,而今借着游历江南的机会,再寻一位红颜知己,也是人之常情。眼见沈大人与雷三姑娘关系日密,此刻上前,众人也都纷纷识趣地落后些身位,佯装对制茶感兴趣,围到了陶庄主身边,给沈明昭和雷珍让出说话的地方。
陶谦见自己被巡官围住,也并未多疑,只是含意颇深地笑笑,没多说什么,视线有意无意地朝着远处的半山亭瞥了一眼,之后又恍若无事地收回。
上前的雷珍低声告诉沈明昭,有要事要说。
沈明昭回头望了眼巡官们,那些人正佯装背身对着他们,煞有介事地凑在翻炒炉边装相。
他收回了视线,点头:“雷三姑娘请。”
于是,两人便来到了茶园僻静处的溪沟边。
此地位于茶沟引水渠的边缘,距离制茶区甚远。两岸风景迥异,靠庄的一边半人高的茶树排列有秩,而对岸却是一派天然野趣,野草疯长,芦苇茂盛,白毛毛的芦花从好似铺在地面上一层洁白的雪褥,风一吹,便悠悠而荡。
沈明昭退开半步稳妥距离发问,而下一刻,雷三姑娘湖蓝的裙摆便毫不吝惜地沾上了泥地。
雷珍跪在地上,沉声道:“民女冒死,求大人救我阿父一命!”
饶是沈明昭,也不由得被她突如其来的一跪弄得有些茫然。
不过为官多年的良好素养使他压住了自己的情绪,只是平静地唤她起身:“雷三姑娘可以起来说话。”
可雷珍却不愿起来。
她奋力地咬着嘴唇,似乎是要将自己已然发白的嘴角折磨出血迹才肯罢休。
不知为何,看到眼前这幕的沈明昭却恍惚间升起了一股熟悉的感觉,似乎曾经也有人在他跟前做过这一套,且表情更为真挚,手法更为娴熟。
他朝后又退了一步,神色较之方才更为冷肃:“雷姑娘是大家闺秀,如此伎俩未免自轻自贱,还是起来说话吧。雷刺史究竟如何了?为何要本官相救?”
雷珍原本酝酿好的情绪被他打得一顿,心中默默感慨着这位沈大人的油盐不进。
她咳嗽了一声,开口道:“大人想必知道,我们一家并非洪州人氏,而是七年前我父调任洪州之时,全家才随行至此。”
沈明昭点点头。
京城委派流外的官员,上至州刺史,下至县令,为保证执法公正,都遵循同一条基本的调派原则,那就是,绝不可出任原籍地父母官。
即,洪州刺史,绝不允许为洪州籍人,京兆人士,绝不可能就任京兆尹。
“洪州虽地处江南西道,有彭泽之水,却四面环山,地势险峻,不如吴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便于耕种。事实上,我父上任洪州前,历任刺史都对洪州境内大面积的贫瘠红土坡束手无策,我父亦是如此。大人既为户部尚书,便该对这洪州情况知道一二。”
沈明昭点头:“洪州虽为上州,却并不算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