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羡(52)
仔细想来,重活一世,她似乎都一直忙着保命,忙着逃脱被送去庄子的命运,忙着抱大腿给夫人充打手,都没怎么好好想过自己这辈子该怎么过。
这辈子该做点什么呢?
沈明昭许诺她,只要她做好沈家的女管家,就保她一辈子荣华富贵。
话虽然这么说,但依着两辈子积累下来对男人秉性的了解,这事显然靠不住。
沈明昭这厮如今是沉迷公务,清心寡欲。但他要是万一哪日忽遇真爱,她也不好在那宅院中赖着不走,估计就是敲一笔了事。那到时候离开了沈家,她又该去做点什么?总不能真的跑回宁府来继续仰人鼻息吧?那不行。
她无奈道:“我?大概就想多挣些银子吧。”
毕竟,银子才是立身之本啊。
“挣银子?”宁云裳有点懵,她自小没为银子的事情烦恼过,所以也无从理解宁不羡对银子的执念,“你现在……银子不够用吗?”
宁不羡有些哭笑不得。
她的银子……一直也不够用啊。
作为宁家不受宠的庶女,在拥有和沈明昭的婚事之前,寒水轩内的日子还不如夫人身边受宠的仆役。作为上辈子国公府内倒霉的宁姨娘,她大多数时间都处在一种主母克扣为难、丈夫不管不顾、仆役耻笑苛待的境遇里。
宁不羡两辈子的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挣扎在缺钱的漩涡中。
这些,都是自小金尊玉贵、锦衣玉食的宁云裳,所无法体会的。
而她和沈明昭能够达成一致,也不过是因为,沈明昭这位东家出手,真的很大方。
然而,见宁不羡许久没有回答,宁云裳有些会错了意。
她一拍手心:“啊!你是想要去经商吧!”
“经商?”宁不羡一愣。
做个商妇?说实话,这绝非她所愿。
历朝历代,四民分业,士农工商,商为末本。
商人奔走四方,累天下财富,却也因此为士大夫所嫉。
士大夫以商人居无定所,游走四境为由,指责其不事五谷农桑,难以登籍入册,在衣食住行上为商人设下诸多限制。
其中最为严厉的一条,便是商户子弟,永不得科考入仕。
这条铁律,自前朝直到大俞,从未变过。
即便她是庶女,她也是尚书之女,是士大夫家的女儿,怎可自降身份,去做个走街串巷的商妇?
她无奈道:“姐姐糊涂了,我怎么能去做一个商妇呢?”
“商妇?”宁云裳一愣,紧接着她很快明白了宁不羡的意思,她嗔道,“谁让你去做商妇了?不是你说想要多多挣银子的吗?这还不简单,我母亲名下在京城便有不少铺子,往日她虽从不出面经营,但都在幕后打理着,这些铺子营收都还不错,你若真想挣点钱,我求她拨几个予你做嫁妆?”
宁不羡摇头:“别傻了,那是夫人的东西,肯定都是留给你的。”
“你是我妹妹,我的不就是你的?”宁云裳抿嘴笑着,“我呀,就指望着我的不羡妹妹经营有成。将来我在朝堂,你在市井,相辅相成,守望相助,你觉得如何?”
是挺美好的愿景……虽然肯定实现不了。
宁不羡点头:“那自然极好。”
不过,理智上虽然知道宁夫人绝不可能将铺子赠与她,但她心中还是起了一些别的念头。
她若是将来离开沈家时,真攒下了不少银子,确实可以去私下买个铺子,然后再请人替她出面打理,自己窝在幕后收钱,有营收总比坐吃山空要来得好。
宁不羡做好了未来的打算,就这么一等,等来了她与沈明昭的大婚之日。
卷二:沈家篇
不羡
卷二:沈家篇
第二十八章 大婚之日
纳采出九,谓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胶漆取其固;棉絮取其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嘉禾分福,双石两固。
问名谓卜,携以活雁。
纳征束帛,谓之将迎。
寒水轩屋内,宁不羡对着镜子,慢条斯理地虚描着早已画好的眉毛。半晌,又取了红纸,对其轻轻一抿。
外间的门开了,阿水见她还坐在铜镜前,颇为无奈道:“姑娘,沈家的人已经到门口了,姑爷的催妆诗都念完了,你还没好?”
“哦?念得什么?”
阿水本就不怎么通文墨,再加上沈明昭骑在马上,外头人多吵得很,她只约莫听清了一句:“什么……不须面上浑妆却,留著双眉待画人?”
宁不羡虚描着眉的手一顿:“不过就是意思意思,他还真催?”
说得好听,不必画完,等着他这位郎君来替她亲笔画眉,其实就是等烦了。
她施施然伸了个懒腰:“哦,那让他再等着吧。”
阿水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由着宁不羡去。
她猜测,宁不羡的怨怼大概来自前些日子崔录事成婚。
或许是怕亲自送帖尴尬,崔宜着钟氏写了帖,送至宁府来。宁不羡接了帖,原本想着相识一场,有始有终,打算去赴这个宴。结果,崔宜成婚那日,她大门还没出,就被沈家的车马堵在了门口。
沈夫人坐在车上笑眼盈盈地望着她,请她一道去凌云寺敬香。
宁不羡想都不用想,知道崔宜今日成婚,并且有闲心让自己母亲来堵她的,只有沈明昭。
这厮似乎是吃了之前宁不羡中道逃跑的亏,学聪明了。既然如此,疏不如堵,反正把人锁着,她总翻不出什么新的风浪吧?
这种行径令宁不羡十分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