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295)
大清的邻国统治者是英吉利白人,这一点大清朝从上到下都知道。
但乾隆对于欧洲的殖民统治不太明白。他不懂为什么远在欧洲的国家,能隔空统治与大清接壤的印度。
且就是在后年一月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法国国民公会判处死刑。
在巴黎协和广场被押上断头台上,年仅三十八岁的路易十六人头落地,终结了一个时代。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大清朝关注着法国的乾隆耳里,对他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以乾隆帝王的视角,巴黎发生的一切可以用四个字归纳——“弑君犯上”。
这也为乾隆敲响了警钟。
本就暮年,已没有太多进取之心的乾隆,有了年轻时征服准噶尔汗国、平定回部、拓展了帝国疆域之贡献,只想躺着吃老本,不想再努力了。
因此他对于路易十六被砍头做出的反应,是加紧对民众的控制。
“此等刁民,即鸣枪伤一二何妨”,这种朱批随处可见,之后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灭白莲教行动。
他不会去思考法国革命前夕,已连年遭受天灾,农业歉收,民不聊生,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饿殍遍野。
而法国王室却还是天天派对、茶话会、舞会地醉生梦死、奢靡浪费,玛丽王后甚至向路易十六谏言:“让民众们吃蛋糕吧。”
就这样的王室,被反了多正常。
乾隆看不到——或许看得到,但是不在乎。
正如他对于大清的贪腐、帝国的暮色,不是不懂,只是年老体衰,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只想躺平了。
西方世界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群星璀璨。改变人类进程的牛人层出不穷地诞生,一个崭新的时代已徐徐打开画卷。
但乾隆却希望让大清停留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沉寂于“凡尔赛”的梦中。
他对于英国忌惮有之,防备亦有之。只可惜方向错了,怎么努力都是错。
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枪炮范围内。
乾隆拒绝英国使团提出的那些通商协议内容,到了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上全通过了。
“唉!”夏青黛叹了口气,看到这段历史就有点不开心。
“我要不要明年去把英国使团的船给砸沉了出一口气?”夏青黛摸了摸下巴,自言自语了一句。
这念头一起来,就遏制不住。
不过在畅想了一番后,夏青黛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念头。
毕竟这一年的英国使团,是给大清送好东西去的,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果蒸汽机都带上了!
要知道德国什么的想要蒸汽机技术,那都得靠偷渡高级技工回国,给予高薪才得以跟上工业革命步伐的。
只要有心,机器可以禁止出口,但技术传播很难禁止。
这么好的东西,英国谁都不舍得给,大方给了乾隆,他居然还看不上。上行下效之下,底下的官员自然也不会多重视。
所以说领头羊真的太重要了。
年老体衰思想跟不上潮流的人,继续当华夏的王,就是整个华夏的大灾难。
夏青黛心想与其去锤播种文明种子的英国使团,还不如去锤腐朽的大清官场!
也不知道提前送乾隆老头归西,有没有效果。
“不,这太幼稚了,根本原因并不在此。”夏青黛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如果乾隆死了就能迎来新气象的话,之后的鸦片战争也不会发生了。
她能不能把地图拉到华夏,去华夏搞工业革命啊?
正胡思乱想着,手机里忽然传来一阵“叮叮叮”的声音。
“谁呀,周六一大早的就来信息轰炸?”夏青黛收回烈士子女的一颗愤青之心,回到现实世界。
她打开手机微信,发现夏诗诗新拉了个群,群成员排除了施燕。
“我晕,刚开学就要搞事了吗?”夏青黛汗了。
第264章 赚钱不寒碜
夏诗诗:我要装空调!真的,不能不装,受不了!就算今年熬过去了,明年后年大后年呢?我们起码得大五才有机会搬到研究生的双人宿舍!
夏诗诗:你们肯定也愿意装的吧?江城热得让人崩溃,这可是火炉城市啊!
程潇:我同意。
程潇总是下意识地以夏诗诗马首是瞻,两人经常一个鼻孔出气。
夏青黛在看到这个三人小群出现的一刹那,就知道肯定是为了空调这件事了。因为除此之外,寝室四人没有其他分歧。
但她还是没有立刻回话,网络就是可以让人有仔细思考的余地,不必立刻给出回复。
夏诗诗:@夏青黛,你怎么说,同意吗?空调费和电费我都可以出大头,施燕可以不出任何额外费用。
程潇:电费可以平摊的吧,都享受了的。江城是真的热啊。
夏诗诗:没关系,不差这点电费,但是空调一定要装。我本来空调也可以全部出的,但是这样我感觉不尊重你们。
夏诗诗:既然一定会装,何不一开始就装?早享受一天是一天。
夏青黛看夏诗诗迫不及待@她了,沉吟片刻,发上来一句话:那我们怎么通知施燕呢?是否有个统一口径?直接撇开她,我觉得不妥。
夏诗诗:只要你们都同意装,施燕我去说。我等会就请她一起去吃早饭。
程潇:我同意。
夏青黛:+1
既然夏诗诗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她也没什么好坚持反对的了。
这件事说完,小群就安静了下来。
夏青黛在椅子上坐了会儿,热得受不了,捧着笔记本回房间吹空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