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326)

作者: 青竹lin 阅读记录

这些年旅游区开发起来了,寨子里跑出去的中青年,才又回来了一批搞旅游业。

比如杜仲大伯家的儿子,就从羊城辞职回来,把自家的地收拾了一下,弄了一片给游客搭帐篷野营的区域,收点场地费。

中年男人阿甘也是回寨创业的人之一,一边扒饭,一边说:“原来是阿良哥家的娃啊!你叫杜仲?听说你当医生了是不是?”

“嗯,学医。”

两人正说着话,男人身后的屋子里传出来一道充满喜悦的声音:“阿甘,是小仲回来了吗?”

“是吧,说是叫杜仲,阿良哥家的。”阿甘回头应了一句,再看看杜仲,嘀咕道,“这真是阿良哥的种?瞧着不像啊。”

“去!别胡说!”

里面走出来一个背有些微驼的老妇人,轻轻拍了阿甘的肩膀一下,语气略带嗔怪,然后满脸笑容地大声招呼杜仲:“哎呀,真是小仲回来了!太好了!快来三婆这里坐坐,好多菌子咧,来吃一碗!”

杜仲把消音耳塞默默塞回耳朵里,然后对着老太太露出一个状是腼腆的笑,轻轻道:“三婆不急,我先回去跟爷爷奶奶说一声再来。”

“哦,也是。”老太太一拍大腿,“是该先去跟你阿爷阿奶说一声。三婆我啊最近老是头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等你空了过来帮三婆看看?”

“好,没问题。”杜仲摆摆手,转身离开。

寨子里住户密集,这边路口有了动静,其他地方的人便也纷纷走了出来。

看到单肩背着个双肩包的杜仲,纷纷喜不自胜地跟他打招呼,那模样跟看到人民币没什么两样。

事实上杜仲对于朝歌寨里的本地人来说,就是行走的人民币,毕竟可以免费给大家看病呢。

自从他上了医学院,每年回来都会被全寨上下老老少少围住,挨个排队求义诊。

杜仲有一年多没回寨子里了,因为去年他公费出国当交流生了。机票昂贵,自然没有必要国内外来回折腾。

前些天又赶上他堂兄带着全家包括爷爷奶奶来西湖旅游,双方见过面。

本来他跟家人们约好了要过年才回寨子,之所以这次十一就回了,主要还是前两天的鉴定报告引发的后续。

他想要回寨子里调查一些事情,一些关于他自己的要紧事。

虽然心事重重,但表面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看不出什么端倪。

快走到自家半山腰的竹楼时,隔壁大伯家用来给游客露营的平台忽然传来一阵诡异的笑声。

这声音对外人来说很轻,但对于杜仲来说却跟正常面对面的笑毫无区别。

他不由摘下消音耳塞,停下脚步,凝神细听了一会儿。

随着他注意力集中起来,那道诡异的声音越发清晰。并通过折射、反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渐渐在他的大脑里成像,就跟多维超声设备的原理差不多。

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平台右边的某个帐篷里,有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高鼻深目之人,在对着空气一本正经地编麻绳,且嘴里不断地碎碎念,说着外星语。

杜仲脚步一转,抬步走进不远处的大伯家,很快就引起了里面人的注意。

他的堂兄杜琪宝惊喜地喊:“小仲,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了过年才回吗?”

杜仲淡定道:“好久没回来,反正放假了,就回一趟。”

接着话音一转,说道:“露营地有老外中毒了,送医吧。”

杜琪宝一听就叫:“这死老外,猴急猴急的,我就说再等一等吃,还没煮熟透呢,非要催着我上菜!这下好了吧!艹!”

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往屋子里面招呼人,一起去露营地看那个中毒的老外。

中毒这件事,在他们这儿不算事,每年都要发生很多起。生活在大山里,气候又常年温热,一下雨,漫山遍野的菌子招摇地散发着诱惑,想不吃都忍不住啊!

寨里的人宁可怀疑是自己厨艺的问题,身体状态的问题,锅的问题,也不会怀疑是菌子的问题。

杜仲跟着杜琪宝一起去帐篷里找到那老外,在后者要去拖老外时,他的鼻子轻轻嗅了嗅,眉头一皱,连忙拉着他堂哥退了出来。

“怎么了?”杜琪宝疑惑地问。

“有麻子的味。”这是当地黑话,代表着大山里漫山遍野疯长的野生大麻。当地铲的速度比不上它长的速度,后来就不管它了。

杜琪宝眼睛一下瞪得溜圆:“艹!!!”

第292章 记忆中的女人

在面包车出发前,杜仲给老外简单做了个体格检查,确定对方没有生命危险,且是个老麻友之后,便把这事跟村长说了。

至于后续的事,就与他无关了。

这座容纳了朝歌寨的大山,物产丰富,草木深深。最近几年每到一定季节,就会有许多外国驴友过来踏青。

至于他们是真踏青,还是假的,吸引他们的是蘑菇还是茶树亦或者别的,他不关心。

帮着堂哥一家把陷入幻觉的老外送上了下山的面包车后,杜仲谢绝了大伯父、大伯母的午饭邀请,告辞回家。

朝歌寨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山寨,这里的人家每户都种有茶树,现在寨子里卖的最多的特产除了菌子,就是茶叶。

但整座寨子的中心景点既不是茶树林,也不是菌菇山,而是正中央的一棵千年大榕树。

枝繁叶茂的古榕树,独木成林,犹如虬龙般纵横的根系和巨大的树冠,以及肆意伸展的枝干,垂成天然拱门,自带古朴苍劲之美。

早晨山中经常起雾,这个时间走在树下的人,往往会错觉自己进入了一片迷雾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