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351)

作者: 青竹lin 阅读记录

商业大佬安抚他爹道:“阿爹,莫急,我随后联系梁老。”

又看向杜仲:“你确定是什么腹茧症吗?”

“高度疑似,我建议尽快手术,越拖手术难度越高。”

“我才不做手术!肚子上开一刀还能有好啊?”老头情绪又上头了,中年男人连忙安抚。

夏青黛和杜仲在一旁保持沉默。反正他们俩就负责诊断,具体要怎么治,看患者家属怎么选了。

给老头把腿上的留针取出后,夏青黛和杜仲便告辞离开。

临走前,杜仲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夏青黛知道他当然不可能是对别墅有想法,估计还是对那位患者念念不忘。

“怎么了,杜师兄,你对那个腹茧症很感兴趣吗?”夏青黛抬头问他。

“嗯。”杜仲也不否认,“这是罕见病,能写论文的。”

“噢。”夏青黛懂了,“如果他们要在江城治,总归是要进入我们江大附医主任手里的。杜师兄你可以关注下呀,到时候去观摩。”

“说的没错,这手术难度很高,纤维不好剥离,一般的胃肠外科医生根本拿不下来。”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上了劳斯莱斯。

上车后就不再聊这个话题了,毕竟司机是患者家里的。

杜仲打开手机看里面下载的论文,夏青黛则把今天出诊的记录“啪啦啪啦”发群里,引得师兄师姐一阵回复。

梁老很少在群里发言,不过这一次居然也冒出头了。他直接点了夏青黛的名,让她等他后天回来后,再跟他一起去看下病人。

夏青黛自然是别无二话。这是老师带着自己长见识呢,还有什么好多说的,治病又不可能真叫她上。

对于罕见病的患者,有上进心的医生都很喜欢的。不说能不能写出一篇论文吧,至少一篇新闻稿是没问题。

从别墅区出来,夏青黛没有让司机把她送回学校,而是选择半路下车,坐直达的地铁回家。

第314章 伦敦厂里的自行车

夏青黛一回到浮翠山庄,就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大家伙——十八世纪本土版的自行车。

该自行车款式基本复刻夏青黛买来的凤凰牌自行车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上面没有橡胶轮胎,只有个车轱辘,另外就是链条也没有装。

在伦敦他们有收购马车制造厂,用来生产研究自行车也是正对口。

当时夏青黛把这些自行车模型拿下去也就是随手为之,没想到几个月时间就有雏形出来了,连车链子都有。

现在法国其实也有自行车的雏形了,是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的。

它只有两个轮子,没有传动装置和脚踏板,前进的动力靠骑在上面的人用两个脚蹬,跟现代比较流行的儿童平衡车差不多意思。

现在夏青黛的工厂靠着复刻现代版自行车模型,让车型与现代基本相同的自行车提前问世,比历史上早了近百年。

“哈,这玩意儿真的被造出来了呀!”夏青黛开心地围着自行车转了个圈。

“是,从伦敦送来的,昨天才到。”欧文给夏青黛说着未来的计划,“我打算把它放在圣诞节前夕举办的伦敦博览会上展出。相比保养昂贵的马车,这种体积小又方便的自行车肯定能掀起流行热潮。有它就不会堵车了,伦敦的中产需要它。”

“哈哈,好想法。”夏青黛开心地赞同,“不过还缺个橡胶轮胎,最好能去美洲巴西买点橡胶树来。”

想到此,夏青黛问欧文:“我们在东印度买了种植园的吧?”

“是,在西印度群岛也买了个甘蔗园。”

“那可以都种些巴西三叶橡胶树,以后车的轮胎就靠它啦!”

欧文点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橡胶制品在英国基本上都是被拿来做原始版的橡皮,到十九世纪初又会开始用来做雨衣。

如果夏青黛这位“神仙”不干预的话,橡胶要发展到能造轮胎的程度,还得再半个世纪。

天然橡胶可是好东西,是军事、交通和民用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所以她必须得拥有一片橡胶林。

两人围着自行车和橡胶轮胎说了会儿话,然后才各忙各的。

欧文继续他每日治安官和庄园主的工作,夏青黛则派司机谢瑞德开着越野车去接好朋友简·奥斯汀。

她已经有大半个月没跟对方见面啦,十一假期去了维也纳救莫扎特,回来又在现代上了一周的课,委实很想念她。

不过在简奥斯汀到达之前,白小姐闻声过来让夏青黛上法语课。

连续大半个月没有用武之地,白小姐内心的忧虑无法言说。

夏青黛完全把这件事情忘了,看到白小姐才想起来自己还要学法语呢。

于是她先跟着白小姐去教室上了一节法语课,吩咐玛丽待简·奥斯汀来之后,就带她先去书房看书。

对于简·奥斯汀来说,相比请欧文的堂妹卡罗琳作陪,她应该更喜欢看书独处。

一节法语课上完,白小姐还希望安排一节音乐课和一节画画课。不过夏青黛可不愿意一整天都拿来上培训班了,遂提议把课堂搬到室外。

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正适合踏青秋游。

在湖边的橡树林里绑上几张吊床,铺一张羊毛垫,再摆上几个装满水果的篮子,摆上画架,在湖光山色之中写生,心情都会瞬间变美好。

卡罗琳被离不开人的老欧文太太留住古堡作伴,夏青黛三人抛下她们自己去玩。

三人之中,白小姐是家庭教师,画画的技巧自然最高。简·奥斯汀也是跟着家庭教师上过画画课的,水平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