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365)

作者: 青竹lin 阅读记录

这个周末夏青黛终究是没能回家玩她的小人国,被死缠烂打的夏诗诗留了下来。

她送了夏诗诗一条帝政裙,夏诗诗还给了她一套魏晋时期飘逸的大袖衫汉服。正好特别契合这场国际交流活动的主题,展现我泱泱大国之古文明。

这年头好的汉服一针一线手工做起来非常贵,但便宜的影楼风甚至只需要二三十。

夏诗诗送的这套汉服从做工到材质,不输夏青黛拿出来的帝政裙,估计不是普通的网络货,价格也得上千。

周六穿上汉服,一口流利外语,还能实时翻译的夏青黛,一出现就引来老外连赞“beautiful”,一时风头无两。

这一天,她跟着大部队一起去瓶窑老街感受华夏非遗文化。

走进瓶窑老街,里面好多人穿着马褂或汉服。大袖衫飘过历史的痕迹,让夏青黛有一种穿梭时空的错觉。

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连墙角的青苔都仿佛在述说着岁月的故事。

走进纸伞馆的时候,她还巧遇了另一组的一位老熟人——杜仲。

他也是被青年志愿者协会里拉来的外援,因为他有一年英国交流的经验,英语口语方面非常强。

“杜师兄,太巧了。”夏青黛上前打了声招呼,这位越了解,就会越想打好关系。不说未来他能不能成为大医吧,就现在他手里负责的项目能刷出来的论文,也够叫人上头的。

杜仲对着夏青黛点了下头,释放了一点情商。

“你会法语,我们这一组有两个法国姑娘,就并入你们组了。”杜仲开口从来不爱废话。

夏青黛偏头望去,只见两个金发女郎正在拿着手机对着这边一顿拍拍拍。

几乎一瞬间,夏青黛就明白了,热情浪漫的法国姑娘一定叫杜仲非常头疼,所以才甩给她。

“没问题。杜师兄你会来这种地方我还挺意外的,耳朵不疼吗?”夏青黛偏头问他。

杜仲无奈道:“略疼。”

“你是被谁请来的啊?”夏青黛好奇,杜仲可不像是不懂拒绝的人,一般的交情应该没办法让他过来。

杜仲没回答,不过眼神看向了某处。那里正有一位夏青黛的老客户——仙女果果冯妍希。

杜仲因为某些事,欠对方一个人情。

“咦,她也在。”夏青黛才望过去,冯妍希就像背后长了眼睛一般,向着这边扭过头来。

今天她穿着一套汉服与洛丽塔结合的裙子,上半身是汉服的风格,下半身是公主式的蓬蓬裙。挺童话的,符合她一贯的模样。

看到夏青黛和杜仲站在一起,冯妍希跟身边的两个留学生说了句话,然后就朝他们走过来。

杜仲的余光瞥见,直接抬步走了,去给一位看起来并没有非常需要帮助的老黑哥当起了翻译。

夏青黛确定,杜仲这是有意避开冯妍希的,看来两人也不算关系亲密。

“你好。”夏青黛扬起一个标准的对待忠实客户的如春风般的笑容。

她现在的洛丽塔裙子,绝大部分都是卖给她的。就上次卖了一条给别人,还是仙女果果介绍的。

“你好呀,浅浅的疼。”冯妍希笑着走上前,眼睛却追着离开的杜仲而去,“今天很感谢你们过来帮我们社团噢,等会儿晚上我请客。”

“不用了。我室友喊我来的,她答应了要请我吃大餐。”

“噢,夏诗诗学妹是吗?”

“嗯,是的。”

“好哦好哦,那改天我们再聚哈!”冯妍希因为惯喜欢拿钱开路,因此在校内外消息都格外灵通。她是少数知道夏青黛是梁院士关门弟子的人,因此对夏青黛的笑容更盛了三分。

两人稍微寒暄了两句,便分开各忙各的了。

今天来自三十一个国家的学子都云集在瓶窑老街,志愿者的事情忙着呢。

第238章 非遗街上来一次把脉义诊

瓶窑老街的非遗场馆特别多,青瓦白墙和青石路面给人一种淳朴的自然美感,自带远离尘嚣的气质。

如果不是百来只像鸭子一样吵吵闹闹的留学生,这里实在是一处可以静下心来感受历史风貌的好地方。

带老外感受良渚文化,也是蛮有意思的。

因为良渚遗址里的出土文物,就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距今最远的足有5800年,这是实打实的出土文物,而不像棒子国一样只是口嗨,考古的意义正在于此。

带着老外去感受一下华夏古文明,听他们在边上大惊小怪,夏青黛都感觉自己的爱国情又被熏浓了一分。

跟长辈们不太一样,像夏青黛这种00后民族自信心是极强的,从来不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

什么崇洋媚外,华流才是最牛的。

在纸伞馆体验亲手做纸伞时,夏青黛画了一幅人体解剖图,把边上的老外惊到了。纷纷过来围观,夏青黛便趁势向老外们宣传中医,以及梁氏诊脉法。

画人体解剖图,也是梁老的拿手好戏啊。夏青黛跟着梁老学过其中技巧,又在伦敦解剖过无数的尸体,心中对各种各样的内脏都有概念。

众老外一听,下一处的陶艺馆都不想去了,纷纷围住夏青黛,想她帮他们把把脉,画一画他们的内脏情况。

画,夏青黛懒得画。但是把脉没什么大问题,便大刀阔斧地在中央位置上一坐,老外们乖乖排队一个个等着。

其他没什么好说的,里面的人肾虚、脾虚是常态,夏青黛也懒得多说,但有一位,她足足把脉把了十几分钟。

“等等,你的五脏有陈年旧伤,是儿时受过意外伤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