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441)

作者: 青竹lin 阅读记录

刚才她一路都担心出意外,毕竟坐颜士贤的顺风车遇到过有人追尾的情况,也不怪她会多想。

帮着摆放好造景箱,看着夏青黛如释重负的表情,颜士贤好笑道:“放心,一点都没给你磕碰到。”

夏青黛对他莞尔一笑:“嗯,我知道,谢谢你啦!”

“客气。”

颜士贤在对方的笑容下,只觉疲倦一扫而空,还有什么比来自女神的体贴更叫人心动。

之前夏青黛在返回老家搬东西的时候,还遇到了楼下的那个小孩子正要跟着外婆出门,一见到她就被吓哭。

孩子的外婆见此很无语,怕凶神恶煞的人也就罢了,明明就是一个长相喜气的漂亮小姑娘嘛,真不知道孩子怕什么。

颜士贤也很意外,因为在他看来,再没有比夏青黛更软萌可爱的少女了。按说这样属性的女孩子,应该会很讨小孩子的喜欢啊,他都不理解那个小破孩看着夏青黛哭什么。

夏青黛本人倒是对此习以为常,她很明白孩子为什么怕她。

在现代,她一直是个人形凶物。猫猫狗狗见了她都退避三舍,更别说一小孩子了。

这趟搬家,跑了四车后,东西基本都搬完了,之后就是慢慢整理的事。

晚上夏商陆叫了一份火锅套餐送到家,三个人围着餐桌一起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第397章 迟来的惦记

入夜,夏青黛躺在新家的床上,望着窗口。

月光如水,洒了一室,清冷寂静。

夏青黛连厚窗帘都没拉,只拉了一层透光不透明的白纱帘,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白纱帘后飘窗上的玻璃缸。

学了风水的大姨,千叮万嘱让他们兄妹俩搬家的第一夜,一定要住新家。夏青黛和夏商陆都决定照做,反正也没什么要紧事。

等家里的东西都整理好,尘埃落定之后,夏青黛还要邀请徐艳和颜士贤一起来家里吃一顿便餐。

请徐艳是免得以后在小区里遇到了,被她责怪不通知。而颜士贤帮他们搬了家,自然更该招待。

这个寒假,夏青黛大部分时间都在小人国,看起来就像是一直宅在家里。而徐艳当然不会留在江城,估计天天在天涯海角玩水中潜浮呢。

除了徐艳和颜士贤,搬新家还需要请自己的师傅一家。以后她跟梁老也是邻居了,跟师会很方便。

梁老在得知夏青黛要搬到这小区时就说了,让她年后去中药房跟师。哪怕梁老本人不在,师兄师姐们总也有在的,代师授徒很常见。

一觉睡醒,天还未亮。

夏青黛打开灯,坐在床头的书桌前背医书。万籁俱寂之时,最适合死记硬背。

说要在新家待一夜,她就待足一夜,绝对不提前离开。为了避免自己被古堡的热闹吸引,夏青黛一晚上都没有趴在玻璃缸前看小人们。

此时也是专心学习,不往玻璃缸瞟一眼。

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今年一整年都没有去过外婆家,到新年时也该去看望一下老人家。

夏商陆计划跟去年一样,正月里再出发,夏青黛对此没有异议。

在江城有了艳遇,还找到了好工作的夏青黛发小王燕曾,要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才放年假。

夏青黛打算在招待徐艳和颜士贤时,顺便也一起邀请王燕曾来家里认认门。

以后都在一个城市生活,总要走动走动的。毕竟夏青黛兄妹俩在江城算是没有什么亲人了,如果连朋友都不走动的话,就更冷清了。

被夏青黛自动排除在亲人之外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觉浅,这个时候也睡醒了,躺在床上聊起了这对小儿子家的儿女。

“老头子,你说商陆他们兄妹俩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奶奶陈菊芬在黑暗中叹了口气,“他们的爸被评烈士,兄妹俩日子也不会太难的吧?”

爷爷夏国强本不想回答,但陈菊芬一直在念叨着大孙子,说什么也不知道他结婚了没,大孙女还有没有在读书,勾得他也记忆浮上心头。

“你要这么想他们,就去西湖看一趟呗。”夏国强翁声翁气说了一句。

“去了怕会被人嫌。”陈菊芬有点犹豫,“商陆那孩子气性也强得很。”

“我们就去老楼房看一眼,又不干嘛,谁还规定不能去了?”

“真的去?”

“去吧,反正去灵隐寺也得路过那儿。”

“也不知道兄妹俩他们还住不住在老地方。”

“不住那里,能住哪里?”夏国强很笃定,“现在江城买套房子多贵啊,没人帮衬他们还能搬到哪里去。”

“也是。”陈菊芬想到大儿子家的孙子前年结婚,还要到他们老两口这儿掏退休金的事儿,就一阵肉疼。

这个小孙子,花了他们老两口那么多钱,却连新家的门都没让他们进去过。

想起来老两口都要生气,但气归气,也只能憋着。

“唉!明天拿两个红包去看看孩子们吧。”陈菊芬忽然又说了一句。

“唔,你看着办。”

快过年了,没什么人探望的老两口格外寂寞,睡眠浅就特容易想起从前,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嘛!

其实双方这么多年不来往,他们也不知道兄妹俩的近况。还是通过亚运会时的最帅警察新闻,才知道大孙子夏商陆重启了自己父亲的警号,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对于这对孙子孙女,两位老人自然是有愧的,但不多。

之前十多年,俩老人都不太会想到他们。现在年老了,被大儿子和小女儿两家嫌弃了,才开始想起死去的小儿子一家。

当初跟大孙子因为儿子的抚恤金和房子继承比例的事情闹掰,但最终拿到的那笔钱,却没有进老两口的口袋,都被大儿子和小女儿两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