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465)
“嗯,他还在京城呢,不过除夕应该可以赶回家。正常工作时间的号挂不着,我们下班了去找他老人家嘛。”
“行,要你们两个都查不出来的话,再去麻烦你师父。”
“嗯,你烧菜,我去联系杜仲。”
说完夏青黛就转身进了房间,掏出手机给杜仲发消息。
夏青黛:杜师兄,现在还在学校里吗?有没有回家呀?
杜仲:有事说事。
夏青黛:#^_^#我一个阿姨最近胃不舒服,去医院做了胃镜没查出名堂,想让你再看下,有没有时间?我到时候也会一起把脉,我们互相探讨一下。
杜仲:何时?
夏青黛扬起脑袋冲着厨房的方向喊:“哥,王阿姨什么时间做检查?尽量配合一下我这边的时间能行吗?”
夏商陆回道:“你约吧,对方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好了。王阿姨今年退休了,时间很自由。”
夏青黛于是“啪啪”打字:捡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如何?
她知道跟杜仲不必客套,到时候按规矩付诊费比说什么都强。
果然杜仲很快就回复了过来,文字风格一如既往:下午六点,来江大附医。
夏青黛:好的,谢谢杜师兄。
杜仲没有回,夏青黛把手机一放,转身去厨房跟自家老哥说了时间。
江大附属医院,杜仲把手机往口袋里一放,就换了拖鞋走进手术室。
他因为出色的缝合技术,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超听、超视能力,当手术二助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因此虽然他只是个实习生,但却已经拥有不少手术经验了。有时候一个掌握了大投喂术的二助,比补品还令主刀舒服。
杜仲行走医院,在女护士那儿可能是靠颜值,可是在医生这儿却绝对是凭实力。
之后一下午的时间,杜仲沉浸在手术室中,而夏青黛也没有重新回古堡,她就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看书学习。
虽然现在是寒假,夏青黛也不能一天天光想着玩啊,她还是为自己制定了学习的时间。
学医嘛,秉承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就对了。
第419章 平平无奇的病
医学生要学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放松是一点放松不了的。除了医学上的内容,还有许多其他毕业必过的证书要考。
去年阳历十二月份的时候,她们整个寝室就都去考了英语四级。
为了这个英语考级,大家每天的晨读也是必不可少,很占时间精力。
夏青黛自己估过分,不出意外的话稳过。她的英语听力无敌强,毕竟每周都去“英国”沉浸式体验呢。而笔试内容有着备战高考的基础,也还处于巅峰水平。
趁着这两年状态好,夏青黛打算到明年六月再考六级,争取大一这一年就把四六级全部拿下。
未来如果有精力的话,她还会去考雅思,不管未来会不会出去留学,知识和证书都是有备无患。
英国她肯定要去一趟的,看看自己的古堡在二十一世纪会是什么模样也好。
夏商陆下午也没有出去浪,两兄妹都宅在家里,一个学习一个码字,各自为了未来努力。
到了下午四点半的时候,夏商陆放下键盘,拿上车钥匙喊夏青黛出发了。
约的是六点,他们要先去王阿姨家接上她再走。一来一回再开到江大附医,时间也差不多了。
接上王阿姨后,夏青黛在车上就开始了面诊,不过没看出什么名堂。毕竟她强的是真气横推式的把脉,真正的中医诊断手法她才刚学,并不厉害。
而在车上这种晃动的环境下,她也不方便真的把脉的,只简单问诊了一下,便聊起了别的话题。
到达医院时,正常的门诊都已经下班,只有急诊的绿色通道还大开着门。
杜仲跟完一台手术下来,洗完澡刚穿上衣服,手机就响了。
他看了下来电显示,接通后跟夏青黛说了两句,便挂断电话走出舒适的手术层,来到约定的外科门诊部。
这里的人基本上都走光了,只剩下几个清洁工在做零碎打扫。
“杜师兄,麻烦你了。”
“嗯。”杜仲懒得说客套话,只冲着夏青黛兄妹俩点了点头,算是招呼过了。
王阿姨在见到杜仲的时候愣了一下,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么年轻帅气的小医生真有那个诊断本领吗?
这还是在杜仲戴着口罩的情况下呢,他要是脱了白大褂,再把口罩一摘,估计都没人会相信他的医术。
毕竟医生嘛,总是越老越吃香,看起来长得着急的人就比面嫩的要受信任。
杜仲这种颜值,日常交流的时候能起到积极作用,遇上病人时,大概率是要被质疑的。所以他在坐门诊时几乎不摘口罩,绝对戴得严严实实。
“去那边躺着。”进了门诊间,杜仲也不废话,直接就指挥了起来。
在王阿姨慢慢吞吞地搭着话,坐到平床上脱鞋时,杜仲转头问夏青黛:“你给她把过脉吗?”
“我还没有。”夏青黛回道,“你先来吧。”
“好。”
说完他就走上前,开始对王阿姨进行体格检查,其实主要就是做胃部、腹部叩诊,对他来说就相当于在给病人做四维彩超。
大约几分钟后,他就停止了检查,伸手示意夏青黛上前。
夏青黛从自己背着的双肩包里取出脉枕,再拉过一张椅子坐在边上。
“王阿姨,我也来给你把个脉。”
“噢哟,好唉,青黛你是学的中医噢?”王阿姨会乖乖配合,也说不上是对夏青黛的医术有多信任,纯粹是出于对小辈的喜欢,毕竟对方才是一个大一的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