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550)
在他的地盘上,应该没有闲的无聊的道士来骗自己吧?要不然跑得了道士也跑不了庙。谁会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哪怕是出家人,应该也没这么无聊。
所以这道士说的是真的吗?
张玉田与马瑀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轻轻颔首,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得到支持后的张玉田,又把目光转移到打扮奇特的夏青黛身上,再看了一眼已经老神在在坐回蒲团上的庙祝,笑道:“有趣!有趣!难得今日这般有趣,那我们便往东去看看。”
他看着欧文问道:“这位使者,您刚才说想去我们大清的乡下看看对吧?现在还有兴趣吗?”
欧文淡淡一笑:“当然。”
“那就请吧。”
走出庙外,马瑀望着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开口道:“这街头巷尾都看过了,要不现在坐轿子吧?”
“好。”不待传教士过来翻译,欧文直接代替大家做了回答。
要改坐轿也很简单,街边到处都蹲着等客的轿夫呢。愿意花力气赚点辛苦钱的老百姓是永远都不缺的,无论是欧洲还是大清。
几个人纷纷坐上轿子一路往东,围观的人群还是很多,轿夫们好不容易才从拥挤的巷道挤出来,一路直奔城门而去。
出了城,就只剩下泥路了。但与此同时吃瓜群众变少了,就算是小路也变得宽敞起来。
夏青黛当然不会巴巴地跟在后头,她直接就在庙祝震惊的目光中原地消失,回到现代玻璃缸前,看着底下的小人们赶路。
可惜她不是真的神仙啊,不然就给大家来一个缩地成寸的法术,加快一下速度。
看着轿夫们一路吭哧吭哧地扛着人赶路,累得满头大汗,夏青黛也有些不忍。
她扭头看了看,很快就眼睛一亮,跑到书桌前拿起桌面迷你扇过来,对着云层往下吹风。
她并没有把风扇拿的过低,只隐在云层之中。即便如此,对于底下的小人们而言,也能送来不少舒爽了。
毕竟七月的天,原本是一丝风都没有的。
除了举着电动桌面扇给大家扇风,夏青黛还拿了一把团扇遮在欧文头顶的天空。这样就好像有一朵乌云一直在跟着他跑,只要别迷信地认为乌云跟着跑不吉利,那么在炎热的赶路途中有一块遮阴之处还挺爽的。
第497章 芭蕉扇
午后的烈阳下,英吉利红毛、大清随行官员以及跟在后面的跟班护卫,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往乡下去。
“今日这云也奇怪,就一路跟着我们。”不知走了几里地,王师爷终于忍不住开口说了一句,“这不像是个吉兆啊。”
甚至连从天上吹下来的风,他都感觉有点阴森森。可能是在财神庙里的那个神神叨叨的庙祝,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他是不赞成听庙祝的话,漫无目的地往东走的。但是他只是一介小小师爷,县令和总兵大人都一致决定的事,他也没有反对的权力。
众人在出城前就下了轿子,换乘由农村闲散劳动力组成的滑竿。倒不是他们想折腾,只是运输行里的轿子一般只跑城内短途,滑竿才会接上山和下乡的长途。
滑竿跟躺椅差不多,能半躺着。因此坐在滑竿上的人,可以望天放松,自然也就能发现头顶跟着他们跑的那片“乌云”。
“这怎么不是吉兆呢?”张县令也早就发现阴影跟着大家跑的奇怪现象了,一直仰着头在研究,“马大人,你看这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头顶这片乌云一直没散。”
“难说,这云看着是有雨,咱俩是想一块儿去了。”马瑀嘴角咧出一个笑,心里也正想着美事。
定海城已经数月没有下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连今年的梅雨季节都没下过几场像样的雨。岛上水库、护城河以及各沟渠都快干涸了,农业情况非常不乐观。
身为父母官的张玉田已快被旱灾愁死了,马瑀他身为地方总兵,面对旱灾一样忧心。前者甚至不辞辛劳地走了十庙求雨,最近还计划着把龙王庙里的龙神像抬出来祭祀。
如果还求不来雨,可能下一步就是让士兵鞭打龙神像了。
如今看到天空中的乌云,怎么不多想呢?他们做梦都想着天空能下雨。
虽然除了顶上这一片跟着他们移动的乌云之外,其他地方仍是烈阳高照,但挡不住大家往好处想。
斯当东和约翰·巴罗托了欧文“金发”的福,可以跟着出城看看。虽然没办法自由活动,但一路只用眼看,也有不少收获。
至少他们知道了大清这边的农民也种土豆、种玉米、种棉花、种小麦,还种水稻,沿河岸还有许多看起来像是桑树的树。
不过一路走来,道旁沟渠里的水,都已经肉眼可见地快干涸了。田间不时还能看到挑水的农民,在一趟趟地给庄稼浇水。
斯当东和约翰·巴罗歪着脑袋小声地讨论了几句,一致认为这里可能在闹旱灾。
“欧文伯爵,您以为呢?这地方是不是在闹旱灾啊?”
一直仰头看着云层中的夏青黛的欧文,闻言随口应了一句。下一秒他就发现,女神拿着扇子和电动风扇走了。
他才坐起身,队伍就忽然停了下来,前方随即传来一阵“乒铃乓啷”的声音。
所有坐着滑竿的人都感觉到身下一阵摇晃,轿夫们的腿显然是软了,正介于放下轿子和继续抬着两种状态之间。
斯当东一个挺身昂起脑袋,循声望了过去。好家伙,眼前的情景差点没把他从滑杆上吓得滚下来——前面正有两群穿着无袖交领衫的汉子在挥着锄头、钉耙等农具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