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566)

作者: 青竹lin 阅读记录

这个时期的定海民间其实是吃不起肉的。

牛不用说,根本不许随意宰杀。偶尔有一两头老死的牛可以贩卖了,基本也都是被消息灵通者提前预定,根本流通不到市场上。

羊和猪因为圈养周期久,价格昂贵,市场上的量也不多。

只有鸡鸭鹅等家禽和海鲜相对多些,还有一种卖得很好的肉——狗肉,但这些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年到头能沾个两三次荤腥就算生活幸福了。

这一次官方居然免费发肉,实在令人受宠若惊,且不可置信。

也因此,有一个消息在民间疯传。

据说总镇府的院子里,铺满了闻所未闻的天赐神米。这次发给老百姓的猪肉,也不是普通的猪肉,是天庭豢养的天猪肉,吃了能延年益寿。

昨天在岛东部的和平村一带,就有消息称天上有女神仙又降雨、又送神米。今日这场送肉的善行,就是神仙显灵之故。

但不管怎么说,总之这次朝廷是实实在在真发了肉,绝不是打嘴炮,不得不令人激动。

趁着老百姓对朝廷义举感恩戴德,官府公信力因此爆棚之际,官府又不失时机地宣布了一项重大消息:

自明日起,将招民众铺桥修路,以改善交通,促进民生。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工程并非以劳役之名摊派,而是采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偿方式——发放“神米”作为民工的薪酬。

神米每一颗都有手掌大小,绝非凡物。

关于这件事,是张玉田在收到马瑀的信件后,跟他的师爷们商量出来的对策。

今日天神大发慈悲,不仅抛洒真丝布,还给了米、肉、菜,十户人家里有八户人家都发了横财。

但夏青黛只说了让马瑀发粮,没说怎么发、发多少,这不就给了县令可操作的余地。

直接给予,最容易养出懒汉。因此张玉田才想出了这一招,旨在激励民众勤勉劳作,避免直接给予导致的惰性滋生。

张玉田深知,民以食为天。神的恩赐固然大大缓解了百姓的生计之困,但这份突如其来的恩赐,也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与忧虑。

这神秘的力量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意图?神为何会选择此刻降临?又是否会有其他未知的要求或考验随之而来?

总之他是随时准备着应付突发情况。

他一方面组织人手从总镇府拿肉、拿粮,统筹安排,确保每位百姓都能得到公平的份额;另一方面,他秘密派遣心腹探听四方消息,试图揭开神迹背后的真相。

是真神还是邪神,是人还是妖,总得有个说法。

之后的时间里,夏青黛再没有在十八世纪的定海现身过。不过她又给小人们投喂了一颗大白菜,还降了两场细雨。

自打离开浮翠山庄老本营,她体内的信仰之力就没有像今日这般充沛过,到底还是华夏人多力量大呀。

英国使团的船只在定海停留两天后,船上被总兵马瑀插上几根写着“英吉利贡使”的彩旗,然后再次启航赶路。

下一站的目标是天津大沽港,这是清朝人给他们选定的进京路线,他们自己没得选。

船队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夏青黛就安安心心地在师父身边跟师抄方,一点都不浪费时间。

7月下旬,经过种种坎坷,船队终于来到天津大沽港。

跟上一次的定海不同,这次大沽港的人们对他们的到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密密麻麻的围观老百姓且不去说,还有大清军兵列队欢迎,并送了他们大量的见面礼。

其中包括猪羊牛等家畜,还有鸡鸭鹅等家禽。更有绫罗绸缎、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以至于船队随行的大货船都险些装不下。

使团主使马戛尔尼后来还在日记里这么写:“由于大清朝官员送来的牲畜太多,导致很多在路上就被挤死了。

大家只好把死掉的动物扔进海里,结果就发生了可怕的一幕。

原本在岸上欢迎我们的老百姓,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跳下海,去争抢那些死去的动物尸体,任凭大清官员如何呵斥也没用。”

跟主使马戛尔尼记录大清老百姓的穷酸样角度不一样,副使斯当东的日记本里,则记载着大清官员们的奢靡享乐生活。什么一天五顿饭,顿顿有荤腥之类,那都是小意思了。

对夏青黛而言,大清官员们的贪腐奢靡她尚能忍受,老百姓们追着英国使团的船,捡他们残羹冷炙才叫她难受。

老百姓都过成这样了,官员们对于英国人倒是慷慨大方。

但因为马上要见乾隆了,她并没有做太多事情,暂且忍耐,以免节外生枝。

自从见识过大清的县衙后,夏青黛就觉得自己还是要稍微低调些,谋定而后动。

第511章 礼仪之争

这两天夏青黛的心情都不好,马戛尔尼和钦差大臣徵瑞等人们的应酬,她半点都不感兴趣。

带着欧文腾云驾雾出去放松心情时,又因为飞错了地方,无意间撞见了满是罪孽的露天弃婴塔。

那悲惨的画面令她永生难忘,五脏六腑能忍住不翻江倒海,只是因为在伦敦医院的停尸房里她解剖过太多的大体老师,有了很强的抗压能力。

但幼小的婴儿终究与其他的大体老师是不一样的,很难有人面对此情景会无动于衷。

夏青黛二话不说,当即拿起大铁锤,锤塌了那座建成佛塔模样的弃婴塔。并在边上挖了土,好歹让这些没机会长大的小小冤魂入土为安。

欧文就站在旁边不远处默默看着,感受着夏青黛糟糕透顶的心情,一时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