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十八世纪当神仙(59)
其中工作态度占百分之三十,工作能力占百分之七十。为仆人的表现打分的人,分别是管家以及主人欧文,按最终的得分发放奖金。
工作态度里包含了是否尽职职责,是否积极主动,经手账目是否清晰,是否诚实守信。
工作能力的表格就详细多了,小到拖地的干净度,大到用水、用火的规范性、安全性。总而言之,把仆人该做的活都表格化、具体化了。
这样一来,摸鱼派就比较痛苦,而原本不善言辞的埋头苦干型,则迎来了春天。
除了对原有仆人进行整顿,浮翠山庄还对外发起了招聘。
在这个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季,多的是快饿死的贫民。有大户人家要招仆人,这还不一窝蜂涌过来啊!
这消息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整个伊芙拉镇人尽皆知了,每天都有一群群面黄肌瘦的人跑过来求职。
欧文把招聘的工作,拜托给了本教区的牧师奥斯汀先生,请他帮自己遴选。
这样既可以毫无痕迹地帮助奥斯汀牧师,又为欧文省下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他现在可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得办,就是把他凭空出现的“表妹”夏青黛的户籍办下来。
如果不去大城市,也不考虑以后社交的话,只在浮翠山庄的地盘上,倒也无需去麻烦政府。反正乡下之地,都是乡绅自治。
但是夏青黛还想着要买下理查德的地盘呢,这就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了。
理查德的继承人,根本没有实力把被“雷劈”过的古堡修复起来,遂决定直接把这一片山庄的地块卖掉。
这块土地因为是理查德经商赚钱后购买的,不存在土地限定继承,所以还是很方便买卖的。
第52章 落户买地
土地是没罪的,理查德虽然坏得掉渣,但是他的地盘却是一块山清水秀的好地盘。与欧文的浮翠山庄,一湖相隔。
机会难得,不说夏青黛,就是欧文也挺心动,只是他没有钱。
但是他的“神”想买,他很愿意跑腿并负责管理的。
十八世纪的英国,虽然并不严格限制人口流通,但是也有户籍制度,被称为定居制度。
从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到二十世纪前半叶止,这个定居制度,前后也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
针对的是大量出现在城市里的贫民。
英国因为羊毛好卖,是全欧洲的羊毛产地,由此曾出现过“圈地运动”,就是乡绅贵族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养羊。
没有了土地可以耕种的农民,没办法就只能向城市流动,以寻求打工挣钱的机会。
但是当时的社会也没那么多就业岗位呀,于是城里就诞生了好多流民。
流民变多了,社会治安自然也就下降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定居法应运而生。
它的内容不复杂,主要就是将在异地,尤其是大城市里居住的权利和财富联系起来。
比如你在伦敦租的房子,年租金如果低于十磅的话,当地就可以把你遣送回原籍。
十磅可不是一笔小钱!
一个女仆的平均年薪也就五磅,力气比较大的男仆多一些,差不多九磅。而普通的帮工,一年到头最多挣到五到六磅。
所以这个十磅,对普通人来说亚历山大的,基本上得不吃不喝才租得起呀!
好在如今已经是十八世纪末,进入了工业革命的时代。
虽然手工业在机器的影响下举步维艰,但是与此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就业岗位,以及其他新兴行业。
这就对劳动力的需求又增加了,于是定居法在近几年便又有了些新变化,但此处不做详述。
因为“财大气粗”的夏青黛,不必为此伤脑筋。
而且她也不是要跑伦敦城里去定居,她只是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搞定“原籍”,以便买下她看中的土地。
其实本来也可以不那么麻烦,直接让欧文当她在“人间”的代理人即可。
可欧文坚持要帮夏青黛办妥这件事,那后者自然也就随他去了,反正麻烦的事又不用她自己操心。
除了帮夏青黛办一个户籍身份之外,欧文还要为买理查德那片土地的事情忙碌。
虽然关于买卖的绝大部分事,都可以请律师去做,但处理夏青黛赐下的宝贝,还得他亲自跟人做交易。
夏青黛本来是打算倒卖粮食换钱的,毕竟现实里的一颗土豆,拿到古堡就跟人差不多大了,现在又是雪灾之年,粮食值钱得不得了。
她多拿点粮食过来,既可以帮助这些受灾的小人解决粮食危机,又可以换钱,一举两得。
可是后来仔细一分析,夏青黛又觉得不妥。
今年还是个高三学生的夏青黛,虽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但是她很喜欢读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许多蠢事都能避免。
资本家黑心着呢!夏青黛不想在高考的节骨眼上,给自己的英文老师欧文找麻烦。
雪灾是导致了缺粮,但只是底层老百姓缺呀,乡绅贵族和富商可不缺。
历来都是豪绅的钱如数归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她要是大量把粮食投入市场,势必动了其他豪绅富商的蛋糕,这就会引来麻烦。
马克思说过资本家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着上绞刑架的危险!
她现在首要的目标是学习,在高考上一鸣惊人。所以任何会引来大麻烦的事,都得往后推一推。
决定不卖粮食后,夏青黛在拼夕夕上,花了十块钱买了四面木头小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