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一个大星球(193)
农作物数量管够,但都在地里,采收的人手不够。
“让那边送点收割机过来呢”
会议室里,大家又围坐在一起,商讨着该如何解决人手问题,一个专家把主意打到了自动收割机上。
沙县及外围沙中城里现在共有三万余人,除去每天建造沙中城的,驻守沙县的,周围巡逻的,外出采矿的,足不出户搞研究的……真正能投入采收农作物的人数少得可怜。
雪*上加霜的是,虽然因为时星的极端天气,绝大多数农作物栽培期非常短,从种下,到发芽、开花、结果,只需要短短一两个小时,但同样因为极端天气,战士们采收时间也非常短。
他们必须赶在高温或者低温毁灭已经长成的农作物之前尽可能抢收。
刘一夫说道:“上次赵群回去,我已经通知顾清许让他多准备些自动收割机,明天就能带过来了。”
高老摇摇头:“机器虽然能代替一部分人力,但效率还是不够,一台普通材质制作的自动收割机在这儿顶多每天能工作到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才能收割多少亩地更何况我们的农作物都是混合生长,这让收割机怎么工作”
刘一夫叹了口气:“那怎么办我们不仅要供给封闭医院那边,极星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老头疼地揉了揉额角,难,太难了。
就在众人沉默低头,减少自己存在感时,丁斯扬突然举起一只手:“我有一个主意。”
第94章 第94章
“我们可以叫刺花螳螂一族去帮着收割啊!”
丁斯扬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忽略这些人类在时星最好的伙伴们。
刺花螳螂性格温顺,好说话,只要说一声,它们肯定愿意倾巢出动帮着一起收割农作物。
而且丁斯扬在种子记忆中看过刺花螳螂捕食。
一只刺花螳螂在掠过另一只鸟时,胸前那两个比镰刀还锋利的前肢简单划了几下,比螳螂体型大数倍的鸟当场就断成了几截。
如果让它们来收割农作物,那不是手起瓜落,容易得很
想法很好,但是,陈琴开口:“如果我没记错,刺花螳螂一组退化比较严重,思考者并不具备和我们交流的能力。”
时星生物退化的程度并不一致,像树人这种只要扎在土里,吸收吸收养分就能活下去的,躲避光照比较方便,所以思考者没有退化很多,来到沙中城这段时间还学会了不少卡蓝话。
但像刺花螳螂这种需要出去捕食才能存活的物种,不得不接受光照,退化的就比较明显,思考者仅保持在不被生物本能操控的水平。
跟它们求合作,别说交流了,意会都会不了。
丁斯扬挠了挠头:“我可以会刺花螳螂的语言啊。”
哈其他人满脑袋的问好。
“什么叫你可以会刺花螳螂的语言”王静媛直接问出了口,“到底是会还是不会”
“我没告诉你们吗”丁斯扬有些记不清自己说还是没说了。
王静媛傻愣愣地摇头:“你说什么了”
行吧,丁斯扬拍了拍脑门,她脑袋里现在塞满了信息,完全无从整理,只有被问到时,才能从乱麻中找出跟引线,顺着获取更多内容。
她努力从记忆海中找到重点的信息:“种子或者说祭台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时星生物们的学校。”
在祭台没有失效前,它事无巨细,储存了周边范围内所有生物的言行举止,每年到一定时候,附近所有种族的思考者们就会带着过去一年里降生的幼崽们跋山涉水来到祭台。
然后在‘启思日’那天,不同种族的生物们就会排成队,依次将幼崽送到祭台前的平台上,随着仪式的进行,与祭台融为一体的大树会用枝桠拂过每个幼崽的脑门,幼崽从此便会拥有它们一族所有的传承记忆。
王静媛羡慕地咂了咂嘴:“这学校听上去效率比我们人类的高多了啊。”
时星生物幼崽只要磕个头就能学会所有知识,而人类学一辈子都学不完!
记忆的直接传承,这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学习方式。
丁斯扬却叹了口气:“也许对于时星生物来说,记忆灌输是便捷高效的方式,但对我们人类来说却不合理。”
王静媛一怔:“为什么”
“因为信息没有筛选。”高老瞬间意识到了这种传承方式的缺陷。
“没错!”丁斯扬点了点头,不愧是专家,一下子就能抓到重点。
这种记忆的传承效率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高,因为它不管有用没用,把所有东西全部打包强行塞给生物们。
随着时间流逝,打包的内容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了生物的负担。
不过这也是时星骤然变化的生存模式导向的结果,毕竟时星生物可不像极星的人类那样,拥有漫长的万年时间去慢慢进化。
人类的逐步学习其实是一个信息筛选加再创造的过程。
创造是人类最厉害的武器。
丁斯扬惨就惨在,她不是被大树摸的脑袋,而是吃下了种子,那棵负责传承记忆的大树结出来种子!
于是所有信息,不论生物种类,全塞进了她小小的脑袋里。
所以她才是‘可以会’。
她需要时间从记忆海中筛选出有关刺花螳螂的部分,然后再从里面找到它们种族间是如何交流的信息。
高老皱眉沉思,半晌突然问道:“这里的生物间交流方式和极星上的相通吗”
丁斯扬傻傻地眨巴了几下眼睛:“通吗也许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