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首辅(重生)(26)
终究是头胎孩子,陆母哪肯狠心把小小的婴孩扔到山野间喂野兽。
村民之所以说陆隽是瘟神,便是听了那婆子的言语。
爹娘去世后,这间草房如鬼屋让人不敢接近,隔壁的李婶吵闹着要搬迁,不日便随大儿子去慈溪镇住。
等那时,这间孤零零的草房倒真有几分鬼屋的模样了。
“隽哥,咱们吃饭吧。”吴阿牛忙活着布菜摆碗筷,他扭头看门外刺眼的日头,寻思道:“不晓得虞公子这会子办完事没。”
“不用管他。”虞雪怜接过碗筷,说道,“我弟弟不爱动弹,他是找借口在客栈偷懒呢。”
吴阿牛点点头,难怪虞公子话少,原来是性子使然。
盼夏拍了拍脑门,说道:“我去灶房舀鸡汤。”
虞雪怜欲起身和盼夏一起,她虽是客,但让小姑娘给她盛饭舀汤,总不大好。
“虞姐姐,我一个人能行,这鸡汤烫得很。”
“是了是了,盼夏说得对,若烫伤虞姑娘可不成。盼夏,你坐着陪虞姑娘说话,我皮糙肉厚,不怕烫,让我去舀。”
话罢,吴阿牛移步至灶房。
陆隽久久不开口说话,他下颌瘦得像木匠精心雕刻了一般,削得不见一点肉。
虞雪怜差点忘了,陆隽不悦在狼狈的时刻有人旁观。其实不只是他,谁也不愿让自己落魄受伤的样子让人瞧了去。
“陆公子看过《千字文》吗”虞雪怜主动说道,“我在书斋买了两本书,字是认得,意思却都琢磨不透,我想这书对陆公子有用处,所以今日把它带来了。”
盼夏双手捧脸,静静地听虞姑娘说她买了什么文什么言书,陆隽哥哥的脸庞有了一点变化。
他在纠结,就像她平常纠结该不该背着爹娘偷偷玩。
她纳闷陆隽哥哥是不是在纠结收下虞姑娘的书。
“鸡汤舀好咯!”吴阿牛兴高采烈地在灶房进进出出。
小小的木桌布满饭菜,颇有过年的派头。
虞雪怜觉得陆隽在躲避她。她说要送他书,他既不说好,也不拒绝。
陆隽不是扭扭捏捏的人,是生病的缘故吗
虞雪怜思前想后,越发感觉陆隽不对劲,难道是她表现得过于殷勤,引起陆隽的反感吗
有了这个猜测,虞雪怜惴惴不安,是她低估了陆隽的机敏,她竟傻乎乎地认为她与陆隽熟络了。
她应该要设想站在陆隽的立场,倘有人无端地给她送衣物、送书送药,她必得查清楚对方的底细。
完了,虞雪怜垂头丧气地捏着筷子,她要功亏一篑了吗
“虞姐姐,你中暑了吗”盼夏的位置正对着虞雪怜,清晰可见她没吃一口饭菜,额头冒汗,脸色忽红又煞白。
虞雪怜摇头道:“可能是走累了,我喝些水就好了,不要紧。”
她的碗中突然多了一节玉米,虞雪怜微微愣了一下,去看这双筷子的主人——
是陆隽。
第17章 照顾
这节玉米又难倒了虞雪怜,方才陆隽对她爱搭不理的,现在怎么会给她夹菜
虞雪怜百思不得其解,按兵书上讲的,陆隽便是难以捉摸,不好控制的那类人。
若为友是顶好的事情,若为敌则是顶倒霉的。
她捋了一番思绪,她的来路是神秘奇怪了点,可她的目的是帮扶他,陆隽不至于要将她视为敌人。
兵法有云: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总之,她不能轻易放弃陆隽。
虞雪怜本是没胃口的,草房的木门开着,西边的毒日头就照在她的后背上,加上心思杂乱,头晕目眩的。
然陆隽只是给她夹了一节玉米,却缓解了她大半的不安。
“玉米解暑,吃了能好受些。”陆隽说。
虞雪怜夹起碗中的玉米,低声道:“谢过陆公子。”
陆隽知他的行为不妥当,他业已劝告自己,要和虞穗减少接触,去除那点不该有的贪念妄念。
青禹湖岸一见,他与她差别甚大。当他有了如此的感觉,他也困惑,为何要这么想
他们原就无关系,因何要失落他们相差甚远。
虞穗来花坞村看他,他不应对她置之不理。
他的年纪是可以做她兄长的岁数了,且读了诸多仁义道德的书,怎偏偏执拗在这处陆隽想通了这一点,便彻底豁然,恢复了往日的冷静。
给小辈夹菜,是他的分内之事,没有什么可纠结的。是以陆隽很自然地给虞雪怜的碗里添了一节玉米。
他做事向来要找个理由,于他而言是好是坏,再去决定做与不做。
虞穗来他家中做客,中了暑气,他照顾她亦是合乎道理,天经地义的。
在乡间的桌上吃饭,互相夹菜不值得大惊小怪。
盼夏把素菜的盘子往虞雪怜那边推,笑道:“虞姐姐,中暑了吃点胡萝卜、白菜,这都是解暑气的。还有这个莲藕排骨汤,我爹娘下田就带着莲藕,他们说莲藕清热,对了,我去给姐姐弄一碗盐水喝,降降火。”
“盼夏,我好多了,不用麻烦。”虞雪怜过意不去让小姑娘给她忙前忙后,木桌不大,她的胳膊略往前伸,筷子刚好能给盼夏夹菜。
盼夏看着米饭上的小酥肉,月牙眼弯弯,她腼腆地说道:“虞姐姐只管吃,你是花坞村的客人,即使这不是陆隽哥哥的家,盼夏也要招待好姐姐的。”
吴阿牛在旁附和道:“虞姑娘千万别跟我们见外,而且等日落前虞姑娘要回家,不吃饱饭没力气走路。你甭管盼夏这丫头,她想吃啥让她自个儿夹,嘿,她要是假客气,饿的是她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