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臣好看,但想换个老板(243)
但白兆丰孤注一掷走出这一步,并不是毫无猜测,这一刻,他仿佛明白自己是光渡计划中的一环。
但棋子入局,看不清执棋之人,也看不到全局之貌。
能有这样的军容与实力,除了那位隐于细玉群党与皇帝争端之后的边境主帅,白兆丰再不做第二人想。
只是光渡大人未免太过深藏不露。
他白兆丰左右已没了退路,不如义无反顾。
此刻,他手持皇帝圣旨与兵符,该前往白兆睿掌管的左金吾卫、北司军了。
那他就替光渡大人,走好这一步。
白兆丰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都啰耶重新守住司马门。
这里陆陆续续有人前往,有皇宫禁卫认出他们来历诡异,就被他们当场灭口了。今夜皇宫大乱,很难说人因为什么而死,生死有命,不过是各为其主。
他们西风军入城一千五百精锐,分为三队。
李懋带走了一千人,不曾进入皇宫。光渡的安排里李懋另有要务,所以如今司马门只有这五百人。
却也够了。
守住关隘要讲究方法,只拼人多是不行的,都啰耶虽在司马门,却按照光渡吩咐,时刻着人留意着千秋门那边的情况。
千秋门那边,细玉氏已经初见颓势,如今已是独木难支,细玉的私兵在等城外的军队。
前提是要顺利叛变,由细玉党派的人掌控军权……今夜白兆睿娶亲酒宴是个好兆头,各军主帅皆在城中赴宴,军中无珠江,全看哪个副帅谁更有本事。
皇帝禁卫军毕竟不凡,正如皇帝敢分出兵力去重新抢夺西门一样,皇帝不知为何对司马门尽在掌中一事毫不怀疑,而他们这支奇兵趁虚而入,悄没声的做了个大的。
狗皇帝自以为稳如泰山的司马门,如今落到了这场宫变中暂时还无人注意的……第三方手里。
都啰耶心想,如果二老大的计划一切顺利,这扇门,他们就只用守一个方向。
若是两边都来人打他们,这个皇城大门,他们肯定是守不住的。都啰耶说不清道理,但他直觉这就是光渡今夜非要冒险进宫的原因,二老大对他兄长以及昔日同僚之死耿耿于怀,不想让西风军入城的兄弟们死伤惨重,所以他宁可自己去冒这种风险。
那么都啰耶更不能给他拖后腿。
“都啰二,现在该做什么!”
都啰耶大声喊道:“留在这里,忽悠他们,能骗一个是一个,别让人看出咱们是谁的人!如果真的看出来,咱们就打!”
“最好能拖久一点……拖到天亮!”
……
“今夜皇宫大乱,皇帝已被逆贼劫持,我等拼死护出皇后懿旨,随太子殿下进入宫中!清缴逆贼!”
城外驻军的三军主将赴宴未归,而细玉党派的副将,则趁此军中空虚的机会,向全体军士高呼:“将士们,拿出黑布扎上手臂,宫中逆贼难以分辨,但皇后、太子之人,皆以此为号,如此便可分辨敌友!”
“凡膀臂上不见裹缠黑布之人,当场格杀!”
副将一番慷慨陈词,其心腹立刻响应,而底下兵士们则是面面相觑,满目茫然。
皇宫出事了?现在什么情况?
他们的主将呢?要他们现在干什么?
有主将的心腹不服,挺身而出道:“按我朝律令,皇后懿旨不可调兵,需要请皇上圣旨和兵符,才能……啊!你无耻偷袭!”
他的话没说完,副将已经亲自拔刀,砍向了此人,“逆贼,妖言惑众,乱我军心,竟敢对皇后娘娘不敬!”
不服者,斩立决。
在亲眼目睹清除了几波人头落地后,士兵们连忙在手臂上绑上了黑色的布带,他们只是兵,他们不想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
副将先立威,再利诱,“事成之后,活下来的人,每个人赏一年俸银!”
这次响应的声音明显真情实感了许多。
“走,随我驰援皇宫!”副将拔军而起。
……
驻军的异动,终于传到了太极宫。
“军中哗变……陛下,军中哗变!副将叛变,拥戴太子自立,正在向皇宫千秋门进发!”
皇帝暴怒道:“白兆丰呢?白兆丰那里怎么样了?他带着左金吾卫和北司两军,怎么到现在都没个动静?”
没人能答出这个问题。
白兆丰拿着皇帝两片合二为一的兵符,宣布接手左金吾卫和北司军营后,带着两军军司走了,然后……然后就没了消息。
这说出去根本不会有人相信,但就这样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两军军司不知所踪,千秋门失守,叛军长驱直入,司马门的援军久侯不止……
而据守太极宫的皇帝,已经听到外面的打杀声。
叛变的军司浴血奋战,与忠于皇帝的禁军奋勇厮杀,直到冲破千秋门,一路来到了太极宫前。
暗卫跪在太极殿中向皇帝禀报,“陛下,情形不妙,太极宫失守在即,还请从司马门撤退,与城外驻军汇合!”
皇帝不知道,不过才一夜过去,一个区区文臣造反,为什么他就被逼到了这个地步?
他面上带着茫然,也隐隐显出惊惧,“走……出城去!就算是白兆丰反了,他手下军司,也是效忠于孤的!”
光渡知道皇帝所言不假,白兆睿带的军司有白家两代经营,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让白兆丰带兵进宫。
只要左金吾卫北司两军看到这个皇上还活着,还有继续当皇帝的可能,他们大半都会就地反水。
即使是现在……相比白兆丰也控制得十分艰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