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半圆(61)
“海海能记住你是小林阿姨,所以更爱顺着叫‘小林姨夫’,这样他觉得方便。”
“搬家时不都说过,是‘小戴叔叔’了么?”
“我后来也说了啊,他不愿叫啊,那我就不再管了。我和我儿子更亲,我才不要为了你对象的一个称呼,坏了我的母子和谐。”
“他不是我对象!”林芳照声音都高了起来。
“哎呀好啊,他不是你对象,是你的‘男的朋友’,行了吧。”
林芳照被江宜芗这番话堵到头顶冒烟,她吐出一口浊气,“再不,你还是聊点儿有用的吧。我再安心跟燕飞姐学学怎么包饺子。真的,饶了我吧。”
一看林芳照这副样子,邵燕飞和江宜芗一同大笑了起来。
没过多久,几个人就包完了所有饺子,满满两大盖帘。林芳照和邵燕飞,负责去煮饺子,江宜芗则迅速拌了猪耳朵,切了肉皮冻,还撕了了满满一大盘沟帮子熏鸡,那是前不久,她的老上司赵亮去东北出差,回北京给她带的特产。
这个中午,两位马上 30 岁和一位奔着 40 岁去了的女士,聚到一起,畅谈只有女生间才会谈的话题。从婚恋到生育再到养育,畅所欲言,百无禁忌。仿佛那些紧紧贴在身上的压力,也因为这份难得的自由,而舒缓减轻了不少。
在这样一座挤满陌生人的巨型城市里,有几个好姐妹,能时不时聚一聚,真好。
第35章 “阿照,我给你看样东西。”
戴守峥周末出差,一连去了南方的几个城市呆了好几天,在几个重要的分公司,做 CRM 系统的使用培训和需求调研。
最后一站的分公司,离林芳照的母校 A 大,不太远。
回北京的航班是下午,他忙完上午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去机场,而是先去了趟 A 大校园。
十年过去了,当年校园里那些粗壮的老梧桐,好像还是之前的样子。三千多天,已经足够重塑一个人,但对这些老树来说,十个寒暑,可能只是在它们的树皮上挠了个痒,又徒增了几圈年轮罢了。
他凭记忆,又走到了当年的那个大斜坡。
环顾四周,巨树依旧遮天蔽日,但是周围建筑,还是有所不同的,好像起来了几座新楼。
他站在路边的树下,默默看着来往的路人。
这些人形形色色,不同的年龄样貌,不同的气质衣着。有的像学生,有的像老师,有的像校工……成群结队的,三三两两的,踽踽独行的。在他的眼前或快或慢地经过,之后就如散了的云烟,从他的生命里,消失得一干二净。
这样偶然的交叉和必然的分散,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寻常。
唯独那个家伙,以一种稀里糊涂的姿态,全然不知地重新闯回了他的人生。
想想,这就是生活有趣的地方吧。不止有庸常,还有意外之喜。
他急着赶下午的航班,没法在校园里久留。他拦住了个学生,问了最好吃的食堂在哪,就直奔他这次的目的地——A 大的食堂。
戴守峥在北京下飞机时,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了。他给林芳照发了微信,问她什么时候能忙完。林芳照很快就回复过来,大约七点就可以出公司大楼。于是他约在她的公司门口见面,林芳照回了个“好”。
出了机场,戴守峥打了车,直接到了万瑞健安所在大楼的门口。
他这才算仔细观察了这栋大楼,楼里应该是有多家公司,林芳照的公司,不知道在几楼。
戴守峥站在路边不远处的树旁,把背包也解了下来,放在行李箱上,然后一言不发地望着一楼的旋转门。
路人从他身边经过,有的会多看一眼他。但他恍若未见,无甚所谓。
等到了七点整,他才给林芳照发了微信,“我已经到你公司大楼门口了。”
几乎是秒回,“稍等五分钟,我马上下楼。”
然后没过五分钟,戴守峥就看到林芳照,手里拎着包,踩着高跟鞋,从楼里大步跑了出来。
算来,已经有十来天没见着面了。
林芳照从来也不在朋友圈发自己,他想她人了也见不着,而他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所以真不知这家伙再见着他,还能不能记住他的模样。
林芳照今天穿着一条齐脚踝的大长裙,她跑得快,裙摆一甩,就像一朵花在开。
但戴守峥顾不上欣赏这朵大花如何绽放,人还隔得远远的,他就喊了起来,“不用跑,我在这了。”
那么高的鞋跟,他真害怕她崴了脚。
林芳照朝树旁的他招了一下手,然后真就放慢了脚步,等快到近前了,她笑着问道,“你刚下飞机?”
“是啊,”戴守峥朝她走了两步,“刚下了飞机,就赶紧跑过来看你。”
林芳照没去理他的话茬,“你吃没吃饭?”
“没吃。”
“我请你吃饭吧。”
“好。”
“先把东西放我车里。”
“行。”
于是戴守峥拖着箱子跟在林芳照身后,进了大楼的停车场。
“你要不要跟叔叔阿姨说一声,晚上没及时回去,他们别不放心。”戴守峥帮忙提醒。
林芳照一边带着戴守峥找车,一边回头道,“上个礼拜天,我爸妈已经回老家去了。”
“啊?”戴守峥脚步一停,“我不知道这事儿啊。”
“嗯,我怕麻烦,谁也没告诉。”
戴守峥站在原地,“怎么这就回去了?”
“我妈想回家看看,她放心不下家里。”一听箱子没动静了,林芳照回头,见戴守峥站在那不动,她又朝他走回去一步,“她也不把北京当家,老家才是她的家,再说她不止我一个,留我弟自己在那边,她不放心。我爸尤其着急回去,毕竟已经到农忙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