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辱敌国将军(124)
周漪月闻言也是一惊,但她很快镇定下来,道:“好,我这就走,不给你们添麻烦。”
她回到屋内收拾行李,莫大娘则在一旁帮忙,将衣物、银两、干粮等一一打包。
周漪月看着那些碎银,推辞道:“莫大娘,你们救我已是大恩,我怎好意思再收下这些?”
莫大娘执意要塞给她:“姑娘切莫推辞,这些日子你帮了我们家不少忙,尽心尽力,老婆子都看在眼里,这些银两是你应得的。而且,路上用钱的地方多,你带着它们,我也能安心些。”
周漪月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颔首道:“将来若有机会,我定会报答。”
莫大娘眼眶泛红,想起什么,从柜子里翻出一盒草药膏,交到周漪月手里。
“姑娘生得这般好看,出门在外得多加小心,这草药膏有改变肤色的功效,你抹上一些,把脸涂黑些,这样也能减少些麻烦。”
周漪月点头,简单抹了草药膏,肤色顿时暗沉了几分,遮住了原来的花容月貌。
临走前,莫大娘拉住她的手,紧紧攥住。
“姑娘,还有几句话,大娘想跟你交代一下。”
“姑娘忘了过去,那便权当是上苍给了你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人呐,是福是祸,可都说不准。”
“姑娘,你将来定会有福气的。”
重新开始……
周漪月默念这两个字,空荡荡的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在点亮。
她深深一躬,转过头,看着面前满是泥泞的山路。
良久,女子迈步离开,积雪在脚下踩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第49章 狂喜
自周漪月落水后, 已过去将近一月。
搜救的船只与人马遍布了整条江河,除了找到的那只绣鞋和大氅,再无任何踪迹。
然而, 就在大军日以继夜搜索公主下落时,泸川的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
晋军以雷霆之势攻占梁夏十九城,安定西南局势,本应留下精兵强将镇守泸川后凯旋回朝,可不知为何,大军却迟迟未能踏上归途。
究其原因, 问题就出在魏溱和郑以丞两人身上。
魏将军讽刺郑大人贪功诿过, 想将士们的功劳据为己有,而郑大人则指责魏将军恃才傲物, 不遵圣命。
二人矛盾激化, 竟至剑拔弩张。
这一僵持,城内局势变得波诡云谲,泸川官员夹在中间提心吊胆, 生怕一个不慎触怒了哪一方。
如此, 归途之事便搁置了下来。
这日,泸川刺史府衙,闻祁自城外归来, 脚步沉重。
锦绣正在屋内收拾周漪月的东西,忽闻门扉轻响, 便见闻祁踏入屋内, 周身还裹挟着城外未散的寒意与一路奔波带来的尘土。
她心生讶异, 短短几日未见, 他竟消瘦得如此厉害。
衣物宽松挂在他的身上,空荡荡的, 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得摇摇欲坠。
锦绣知道他心中有多么煎熬,心中不禁生出一丝酸楚,连忙放下手中的物件,将他扶坐下,小心翼翼问:“大人,可找到什么线索?”
闻祁摇头,勉强挤出一丝苦笑。
“放心,虽然没找到公主,但同样也没找到她的尸首……或许不是最坏的结果吧。”
锦绣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他那句“放心”不是在安慰她,而是在安慰自己。
她劝慰道:“公主殿下福泽深厚,定能逢凶化吉,只要我们一直找下去,一定能找到公主的。”
“公子……您已经尽力了,还是要所保重自己,若您也倒下了,谁来继续寻找公主,为她撑腰做主呢?”
闻祁颔首,目光温和落在她身上,轻声道了声谢。
自从那次受重伤,他的声音不复往日的清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厚重的沙哑,却依旧能让人感到安心。
他问:“晋军这几日可有什么动静?”
锦绣道:“回公子,晋军还在找公主的下落,除了发现一些公主的衣物外,并无其他实质性进展。”
“还有……魏将军和郑大人对接管泸川城官员一事意见相左,两人气氛越发紧张,几乎到了水火不容。”
闻祁沉吟片刻,对锦绣吩咐道:“我知道了,你继续密切监视晋军动向,尤其是与公主失踪相关的任何线索,务必第一时间告知于我。”
“锦绣,你明面上仍是晋军的人,务必小心谨慎。在任何人面前,都要装作与我不相识。”
“是,锦绣明白,请公子放心。”
至夜,夜幕低垂,城楼上,几个身着铠甲的士兵挺立于城垛之间,手持长枪。
城楼另一角,几个士兵围坐在一堆熊熊燃烧的火堆旁,抱怨这行军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络腮胡大汉坐在最中间,忽地想起什么,转头向一清秀士兵笑道:“嘿,兄弟,你是不是私藏了一坛好酒,干脆今晚拿出来分享分享?”
清秀士兵闻言,不满瞪了络腮胡一眼:“咋了,又惦记我这点宝贝?这可是留着关键时刻庆祝用的。”
络腮胡连骂他小气,分明就是藏的有好东西,还在这里东扯西扯的。
两人正吵嚷间,这时,旁边一直沉默的瘦高士兵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思。
他问右手边的士兵:“老哥,如果我问你有没有藏酒,你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