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升官指南(76)+番外
看今日这情形,书院的事没跑了。只待将这次小测的试卷批阅一下,再搞个颁奖表扬什么的,到时候生源估计要再涨一截,书院这事就算定下了。
待时逢君处理完这一切回来时,安蕴秀已经将答卷批阅得差不多了。他耸耸肩:“好吧,怪不得都说你是拼命三郎,果然是我比不了的。”
安蕴秀笑道:“咱俩在这儿互夸可没什么用。”
她挑出几张过得去的答卷给时逢君看:“这几个答得不错,据说以往在旁的县求学过,看来没有荒废。我准备拿出些物质奖励正向激励,你觉得一斗米够不够,还是三斤肉?”
时逢君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翻起了自己的钱袋。
“……喂,你搁这儿讲哪门子客气。”
他将钱袋放到安蕴秀面前,轻笑道:“既然叫我一声先生,我哪能什么都不做呢?”
“不用这么看着我,我远没有你付出的多。”
时逢君伸手去接答卷,边看边道:“其实远行这一趟,也令我长了许多见识。旁的不说,我在京中可没资格当书院先生,来到这儿却成了奉山书院的院长,实在惭愧。可若说起少时读书的光景,用功程度怕是还不如这几个去旁县求学的奉山学子。”
“无非是在皇城脚下长大,占了诸多便利罢了。”
安蕴秀挑了挑眉,这些想法,倒是跟自己决意来奉山时想的一样。
在京中绕来绕去,却怎么都逃不脱权臣的五指山,这才猛然惊觉自己的缺陷短处。京城之外是更广阔的天地,同样,京城之外也有更优秀的人,或是种田,或是经商,总有自己远不能及的长处。
所以在她心里,这趟远行不能说是贬谪,而是互相成全。
只是时逢君做到了参悟明理提升境界,自己却从一开始就怀着私心。
“其实梅成跟我说过,奉山县现在不大适合办教育。”
安蕴秀看着他,斟酌道:“我把这么个活儿丢给你,不觉得我是在沽名钓誉吗?”
“你当初那么决绝地离开,想再回去自然难如登天。”
时逢君早已不是当初玩世不恭的公子哥,自然知道她想回去需要达成什么条件,掰着手指一件件道:“你要回京,就得辖区繁荣昌盛,子民安居乐业,百姓崇敬拥戴。如果能再培养出个进士门生,名动朝堂仕林,那可太妙了。”
安兄离开得早,自己倒是围观了那场声势浩大的打马游街。时逢君笑笑,继续道:“进士可不好培养,书院当然要办。我乐得在这儿扎根,如果能顺带帮到你,自然更好。”
“我也万分期待你名动朝野的那一天。”
安蕴秀长叹一声:“好吧,怪不得人是群居动物呢。”
有帮手是好,更好的是这个帮手还很懂自己的心意。安蕴秀与旁人相识多多少少都带了点谋算意味,唯独时逢君,初见时还是敌对阵营都能搭上线,如今更是不得了,不用多说就能猜到对方心中所想,说一句心有灵犀也不为过。
“那就有劳时兄与我齐头并进了。”她笑着应答,语调轻松。来了大半年了,难得听到这番推心置腹的话,于增强信念而言无疑是一记强劲助力。
她也很期待自己夙愿达成的那一天。
第48章 苦尽
没过几日, 安蕴秀就又踩着新铺的石子路上门表扬去了。
京城中建有只容许仪仗通过的御道,因其特殊用途而备受尊崇。如今奉山县的这条石子路,也会成为众人心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这是奉山县生活越来越好的第一步, 从前那些朝不保夕的日子, 终是一去不复返了。
奉山民众好奇地打量着穿戴整齐的安知县,见他走在最前方, 身后浩浩荡荡地跟着两列壮汉,抬着绑着红绸的猪肉米粮,还一路敲锣打鼓, 说是要给前几日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学子的奖励。
众人目光中有惊奇,也有艳羡, 到最后不自觉地跟在队伍后头, 一股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好像自从知县规划了这条路, 就有很多好事从这里传扬。
知县从当街高调走过, 众学子自然知道是要去干什么,早早便打开家门候着了。等来知县亲临的人家眉开眼笑激动不已, 不单是为荤腥奖励, 更因为这事绝对是光耀门楣的大喜事!看来从前的付出没有白费,自家哥儿绝对是读书的好苗子!
没等来的人家则是满脸羡慕, 伸长了脖子巴巴地望着。小虎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地看热闹,忽然被人提着后领拎起来, 抬头就看见自家老爹怒目圆睁:“臭小子, 下回去书院给我仔细听着!”
……
托这次颁奖的福, 代言效果显然很不错。来书院求学的人逐渐多了,参与铺路的工匠也偶有邀约, 多是些砌墙修屋的活计,流民有了衣食来源, 渐渐也有发展为匠人的趋势。
只要能解决流民问题,往后就容易多了,是以安蕴秀趁热打铁,鼓励发展多种匠种,极力促成流民的转化。
书院那边,时逢君也在为学生们基础不一等问题忙得焦头烂额,安蕴秀留心着这些事,每日都要与他商讨备课,每隔七日还要去书院代次课。
梅成则勤勤恳恳地进行着后勤保障,除了县里的治安问题,还得留意着摇钱树荒山茶。有时他随商队回来时已经是半夜,可知县书房的烛火还亮着,看得梅成心热,直接冲进去大喊:“娘的老子看你们忙活得好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