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弃子逆袭路(70)
乡集上的铺子不像县城那么容易买卖,乡集上的铺面都是经营十几年或是几代人,轻易都不动,一旦卖了就难再买回来。
俞慎微点点头,俞纶的考虑也是必要的,谁都不能保证去县城开裁缝铺只赚不赔,若是赔了,还有条退路。家中本就没有多少田地,就指望铺子糊口。她没再说什么。
俞慎言宽慰大姐道:“那吴掌柜也琢磨着想自己改行
做别的生意,不见得就出租。他铺子后院大,对于咱们做裁缝,倒是有些浪费了。”
俞慎微再次点头,即便不租吴掌柜的铺子,她也考虑在别处租个铺子,最好是买下一家铺子。
这是她早就有的打算,只是如今手头拮据,她没将此事说给长辈知道。
就在俞慎微将要暂时掐灭这个念头时,施长生和崔大春二人传话来说,去年那个行商又来找昌隆布庄的少东家,还是收绣品的事,少东家让他们再联系去年熟悉的人,这次行商要多收些。
机会来了,俞慎微自是不会放过。
因为有本钱,有信誉,又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抢先下手,收得比去年多,半个月赚个二三十两。
回乡的途中,俞慎微便琢磨,以后不如就收绣品转手卖,只要能够找到几个固定的行商,一年到头能赚不少。
她想到这事请宗承良帮忙是最好的,只是单氏上次已经提醒,她不能硬凑上去,如此生意不成还得罪宗家。
想了片刻,觉得这事有些难,还需要大本钱,她将目光重新转回裁缝铺上。
裁缝铺是爹娘和小叔最在意的。他们是祖传的手艺,还是希望靠手艺吃饭。因为他们姐弟三人不学裁缝,还有意将这个手艺传给小叔未来的孩子。
俞慎微私下希望小叔的孩子将来也读书,若是觉得手艺无人传承,可以收几个弟子教习传授。
这事她只能提一句,长辈的事她做不了主。
回到家她便和俞纶夫妇商议,今后若是到县城去开铺子,乡集上的铺子肯定没人手经营,不卖掉可以把铺子租掉,今后想回来还能够回来。
俞纶夫妇思量后,没有反对。
得到长辈的支持,俞慎微便和俞纶进城先去看店面。吴掌柜的铺子虽然是她最初想租下的,保不齐还有更好的,毕竟这是大事,不能太草率。
俞慎微那边准备开铺子事情定下,只待选铺面。俞慎言这边却听到消息一个新消息,今年科试大有可能安排在五六月份。
以往宁州府的科试和岁试都是在八-九月,今年特殊,因为本省曾学政被临时任命兼任两省,时间不得不调整。南原省各州府全都提在了暑日前。有的州府,月底已经开始考试。
俞慎言想参加明年的乡试,但参加乡试就必须先参加岁试。岁试成绩分为六等,只有考入一二等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否则要再等三年。
三年太久,于他而言,他等不起。
依据大盛科举条例,能够参加科试者,一类是岁试时考入一二等的生员;一类是所在府、州、县学中考入一二等的生员;三类则是各大书院考入一二等的生员。
所有参加的考生都是拔尖的,想要在拔尖的考生中再拔尖考入一二等,何其难。
远的不说,他的两位同窗,钟熠和宗承文与他都师承苏夫子,原本学问就在他之上。他耽搁三年,而他们却入府学读书三年,去岁院试前与他们讨论文章,便已能察觉差距。
认识的人中就有两个远超他的,放眼整个宁州府,不知几何。
俞慎言心中没太大把握,有些担忧焦虑。
他去接幼弟散学时,请教苏夫子,希望苏夫子能指点。苏夫子沉着脸沉默许久,开口言语也无平日对他的温和,严肃道:“做学问需要沉得下心,最是急不得。急功近利,汲汲功名最是要不得,而你如今便是功利有余,如何读书?”苏夫子没再说下去。
俞慎言惭愧地垂首,他不想成为高明进那样汲汲于功名的人,如今却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可他只有尽快考得举人功名,才能更好地护着大姐和幼弟,护着家人。
他起身朝苏夫子作揖,“学生让夫子失望了。”他真的不想再等三年。
第32章
俞慎言兄弟走后,苏夫子在学堂中坐了许久,面前的书还翻在刚刚一页,一字未看进去。
老仆几次从堂前经过,见到苏夫子一动不动发呆,最后端着茶水进去,轻轻唤了声,苏夫子这才回过神来。抬头朝外看,已快日落。
老仆劝道:“老爷也莫太责怪言少爷。若是搁以前,言少爷岂会不愿跟着老爷多做几年文章。只是今非昔比,言少爷家中父病母弱,姐姐已出嫁年纪,弟弟尚年幼,他若不早点求取功名,今后日子只会更艰难。”
他了解自家老爷,这些道理他都能够明白,老爷自然更懂得。只因言少爷与穆少爷的那几分相像,让老爷对他与旁人不同,爱护多几分,期待也高几分。
苏夫子没有言语,起身朝外去。
-
回去路上,俞慎言一字不说,沉着眸,拧着眉头,满脸愁色。俞慎思心中也闷闷的。
苏夫子所言没有错,俞慎言被耽搁几年,学问的确不够扎实,即便科试能过,明年乡试又能有几分把握?若是乡试落榜,这个打击对俞慎言来说比不去考更大。苏夫子必然是有此考虑,才会对俞慎言的心急不高兴,说那番重话。苏夫子是希望他能沉淀几年,然后一口气将乡试、会试、殿试都考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