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110)
荀子微道:“嗯。”
赵锦繁几不可察地松了口气,转过身正要走,荀子微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他斟酌着开口:“你……不想再问问别的吗?”
赵锦繁脚步一顿。
身后之人看见她袖摆间松握不定的手,原本想说什么的,但没说下去,改口道:“就比如问我,抚恤金那件事过后,沈谏如何了?”
赵锦繁紧绷的眉头一松,顺着他的话问道:“他如何了呢?”
荀子微道:“沈青天之名自然不在了。”
那些他曾经拼命想帮的百姓,没有一个
愿意替他正名,因为证明了沈谏是好心是对的,就代表着是他们错了。
一个人要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是需要勇气的。要一群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多数人都认同的事,错的也变成了对的。
赵锦繁道:“那然后呢?”
荀子微道:“然后他扔掉了那几件洗了又洗的旧衣,花光从前省吃俭用攒下的所有积蓄,换了身光鲜亮丽的着装,跑去找了冯文。”
他又一次向冯文低了头,屈膝朝冯文行了一个大礼。他说他不想再留在浮州,请求冯文调他回京。
冯文问他凭什么?
他说:“我能喂饱整池鱼,不择手段的。”
赵锦繁问:“那冯文同意了?”
荀子微摇头道:“不,他拒绝了。”
不过看在沈谏今日穿着比较顺眼的份上,他对沈谏说,他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无能的人身上,若沈谏能凭自己的本事回到京城,届时再来找他。
赵锦繁问:“他照冯文的话做了?”
“当然没有。”荀子微道,“没过几日,沈谏展现了一番他的‘不择手段’,让冯文亲自跑来找了他,把他请回了京城。”
“关于冯文与沈谏还有件有意思的事。”
赵锦繁道:“说来听听。”
荀子微道:“冯文辞任前,所有人都传会举荐温涟为后继人,谁也没想到,他最后举荐的人是沈谏。尽管永安侯世子坚决反对,但反对无效。诚然冯文相当讨厌沈谏,却不得不承认,他是最适合那个位置的人。”
赵锦繁扯了扯嘴角:“……厉害。”
荀子微道:“能从一贫如洗爬到位极人臣的人,必定了得。不过我认为,有一人远胜于他。”
赵锦繁问:“谁?”
荀子微道:“我。”
赵锦繁微愣:“您不觉得最近您的胜负欲愈发强烈了吗?”
荀子微应道:“是。”
大概是因为,她手上的那枚白玉吊坠,他在某个人那里,见过极为相似的。
*
丞相府水榭亭中。
沈谏靠在躺椅上,打着哈欠,看了眼棋盘上节节败退的黑子,对手执黑子与他对弈之人道:“再下几回都一样,愿赌服输,给钱。”
冯文将手中黑子丢进棋碗,没意思道:“难得来一回,也不知道让让老夫,有你这么尊老的吗?”
沈谏瞥他:“您当年欺负我的时候,难道知道爱幼吗?”
冯文朝他翻了个白眼,不经意间瞥见他挂在腰间的那枚白玉吊坠,道:“还戴着呢?也不知道换个新的。”
沈谏道:“好玉明志,岂可轻易换?”
冯文挑眉:“别是姑娘家送你的吧?”
沈谏笑着回道:“哪能呢?老师想多了,谏心中只有‘喂鱼’大业。”
冯文好奇道:“那么多年你就没个看得上的姑娘?”
沈谏玩笑道:“若是我看上了她,但她心里有别人呢?”
冯文看他一眼,一如当年在浮州时那般教训他的口吻道:“那就夺过来,不择手段的。”
*
夜色浓深,荀子微送赵锦繁出了长阳殿,临别前提了句:“此次去国寺祈福需离宫不少时日吧?”
赵锦繁道:“您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还问?
荀子微道:“没什么,随口一提。”
赵锦繁坐上了回紫宸殿的辇车,车轮轧过宫道咯吱作响,辇车渐离长阳殿远去,约是想到会有好一段日子不会再来此地了,她撩开车帘朝长阳殿回望了一眼。
荀子微一直站在殿门外,朝她的方向望着。
她偷偷回望的动作,远远地被他抓了个正着。
赵锦繁:“……”
*
次日清晨,皇城南面丹凤门前。
皇帝御驾前往玉苍山国寺祈福,赵锦繁在摄政王及百官相送下,带着礼部、太常寺一众负责祈福事宜的官员,以及禁军队列,浩浩荡荡出发。
大队人马自皇城门出,途径长街、官道,缓缓朝玉苍山行进。
楚昂负责此行护卫,一路与她随行,随他一同相护的还有禁军统领叶闵。
楚昂是自告奋勇要跟着她一道去的,他说这次无论如何都要过来,护她周全。
至于叶闵则是荀子微派来的。他看上去有些不苟言笑,不过相当可靠,对这一道的山路地形很熟悉。
一路上有楚昂陪她说话倒也不闷,叶闵偶尔也会插上几句。
车马行了约一个多时辰,临近玉苍山。
赵锦繁掀开车帘望去,见到的是成片成片的稻田,如今正是五月,连片的稻田绿油油地接往天际。
楚昂问:“我记得这地方以前不种稻谷。”
叶闵回道:“这稻子是近几年种起来的,每到入秋金灿灿的一片格外惹人眼,于是便有人给此景命名为黄金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