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136)
离娘掩唇笑道:“所以我才说,我不会讲故事嘛。来来来再转,可别再转到我了。”
酒坛继续转,这回转到了荀子微。
村里的婶子看看他,又看了看赵锦繁,笑问他道:“我们就想问,三郎你这快做爹了,心里是什么感觉?”
赵锦繁:“……”
荀子微淡定开口:“很高兴。”
又有人问他:“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荀子微道:“女孩。”
有人追问:“为什么?”
他直言道:“像我夫人,美。”
赵锦繁眼睫一颤,低头藏起通红的脸。
还有人问:“将来想和臻娘生几个娃娃?”
荀子微道:“问她。”
他就这么轻飘飘把问题抛给了赵锦繁。众人的目光都朝赵锦繁看去。
赵锦繁脸愈发红了,尴尬笑了几声,踢皮球似的,重新把问题抛给了荀子微道:“夫、夫君觉得呢?”
这次他没再躲,直接道:“一个就好。”
赵锦繁由衷地想,不愧干大事的人,这种话他都能面不改色说出来。
荀子微回答完问题,酒坛继续转。酒坛口好巧不巧又转到了离娘身上。
众人正想着要拿离娘作什么乐子,人群中一位穿着得体,相貌端正的男子站起身走到离娘跟前,道:“说说你自己的故事。”
赵锦繁觉得那男子眼熟,这人应该就是那位和离娘争锋相对却吻得难舍难分的小高县令。
离娘笑他道:“你不是知道吗?守了寡又无依无靠便辗转流落到了此地。”
小高县令道:“我不是问这个,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能种出那种生命力极强的稻子?”
这一点赵锦繁也很好奇。
第74章
“对啊离娘,说来听听,我们也都想知道。”篝火旁众人起哄道。
人群中立刻有几个婶子出声道:“那哪成!离娘从前过得不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旧事重提岂不是让她自揭伤疤?”
众人闻言立刻静了下来,小高县令低头,对离娘道了声:“对不起。”
离娘笑笑说:“不要紧。好好的酒会可别为我扫了兴,大家继续。”
酒坛继续转,接连指了几位婶子,那几位婶子被众人追问与自己夫君的情史,臊得面红耳赤。赵锦繁正跟着大伙一起笑,没想到下一个就轮到了自己。
“臻娘,你跟你家那位是怎么好上的呀?”众位婶子探究的目光落在赵锦繁身上,笑得意味深长。
赵锦繁一噎。没有的事,要她怎么说?
“她家那位”正看好戏似地望着她
。
赵锦繁脑中一片空白,手心紧抓着裙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我见他第一眼就很喜欢。”
想了想补充道:“家里门当户对,他刚好少个夫人,我们就成亲了。”
这世上没有比一见钟情更省时省力不费脑筋的爱情故事了。
她说完松了口气,抬头却瞥见荀子微怔在那里,用一种很微妙的眼神看她。
赵锦繁干巴巴笑了声:“前面那句话您不会当真吧?我编的。”
荀子微道:“不会。你乱说的话太多了。”
之后他们彼此都静默不语,直到酒会结束。
住在一起的最后一夜,他背对着她靠在榻上,很早就睡了。赵锦繁心里想着同他分开后,自己即将要去见的人,又期待又忐忑,辗转反侧。
半夜,她出门找水喝,听见离娘和那位小高县令坐在院中谈话。
那位小高县令似乎还在为之前酒会上的冒犯之言向离娘赔罪道不是。
离娘风轻云淡地笑了声:“倒不是不能告诉你,只不过我说了你也不爱听。”
小高县令忙道:“怎会?你说什么我都要听。”
离娘看了他一会儿,叹了口气道:“那我就当个故事,说给你听吧。”
她抬眼望向漆黑夜色道:“从前有位姑娘,幼时经历过饥荒,侥幸活了下来。她看见饿殍遍野,心想此生再也不要看见同样的场景。”
“她家乡的水不宜种稻,她就想能不能种出一稻,一种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结出成串穗子的稻。但这并不容易,她想找方法就得先识字,可惜父母不准她识字读书,家里也没闲钱供她,就算有也只会给她兄弟。”
小高县令问:“那后来呢?”
“后来她就偷跑去了学堂听讲,不过被那的先生赶出来了,去几次赶几次。不过她很幸运,有位学识很好的公子觉得她倔得有趣,答应得空就教她识字。那位公子教会她很多,她很感激他,也很……喜欢他。不过门第有别,她也没抱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后来那位公子和他兄长搬走了,她想她跟那位公子之间的交集到这就结束了。”
“多亏那位公子,她认得了许多字,借着去镇上书铺帮人抄书的机会翻遍了所有她能看到的书,终于在一册古籍上找到了一些关于改良水稻的记载,那些记载很模糊,她照着书一次又一次地试,终于在数不清错了多少次后,摸到一些门道。”
“再后来那位公子考取了功名,衣锦还乡,她又再次见到了他。那会儿他一心想在乡里做出功绩,天天跑来田里。知道她在种那种水稻就天天来找她,那时候让每个乡民都吃饱饭,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孤男寡女交集多了,一来二去也就生出了些不一样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