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164)
原本去往沃城应往西行,但他们在绿洲那向当地人探听到,这几日西边刮大风,沙尘漫天不好行路,不得已只好往东边绕行。
行至荒漠深处,人烟稀少,劲风卷着黄沙袭面而来。前路艰险,他们连行几日,干粮殆尽,水囊不分彼此。至第五日的黄昏,太阳落山,落日余晖洒在一望无际的金黄沙地,天际浑然一色,壮丽辽阔。
沃城坐落在天际线上,似落日下璀璨生辉的明珠。
夕阳下,荀子微骑在马上,望向身旁人侧脸,想到她临行前那么坚定要跟他同行,又想到这些日子以来,每日晨起她都不忘替他清点行装的样子,唇畔不自觉上扬。
赵锦繁望着近在眼前的沃城,忽唤了荀子微一声:“仲父。”
荀子微道:“在。”
赵锦繁对他道:“您还记得我先前同你说过,我在这附近弄丢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想要找回来吗?”
荀子微低头笑道:“记得。”
赵锦繁道:“现在那件重要的东西近在眼前。”
荀子微道:“嗯。我……知道。”
“就在那。”赵锦繁笑着指向沃城所在的方向。
荀子微上扬的唇角微僵,沉默良久,叹了口气,其实他早该料到会是如此。赵锦繁又怎会因为他想的那个理由而来?
“你要找的东西在沃城?”他问她。
赵锦繁道:“不。”
“沃城就是我要找的东西。”她顿了顿道,“它是我亲手送出去的。”
*
玉泉山庄,芙蓉池畔。荀子微从短暂的回忆里醒过神来。
回想及一年多前,赵锦繁站在沃城前同他说的那句话,荀子微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是把怀里的人拥得更紧了些。
被他圈在怀里的人,闷声道:“仲父,够了。我想起许多了。好像有人来了!”
可他不想就这样放开。夜很寂静,生人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荀子微带着怀里的人,退后几步,闪进假山后。
沈谏与楚昂朝
池畔走来。
“奇怪,方才明明听见这儿有人说话的?”楚昂疑惑的声音传来。
假山后,赵锦繁心一紧,揪紧了荀子微的前襟。
沈谏道:“也许是你听错了。”
楚昂哼了声,一抬眼看见沈谏腰间那块眼熟的白玉。一晚上了,这块白玉吊坠随着沈谏腰间佩饰叮咚作响,吵得他心烦。如果他听错,那也是沈谏害的。他不屑地朝沈谏道:“不就是一块白玉吗?”
沈谏笑道:“不就是一块白玉吗?少将军你怎么没有?”
假山后,荀子微低头在赵锦繁耳边轻声控诉:“我也没有。”
“但不要紧。”荀子微心道,我有你就足够了。
楚昂破天荒没搭理沈谏的挑衅,抬头望向浑圆的月,心道他与赵锦繁之间的羁绊,可不是一块小小的白玉能比的。
*
十四年前,也是这样的圆月日。
陆夫人在瀛洲牺牲后,有段日子,楚昂一直跟他老爹楚骁在军营过日子。
那一年是大周最不堪的一年。大周与北狄对战连连败退,被迫与北狄人议和,议和没谈成议和金先失窃了。北狄人要求大周重新给出有诚意的议和条件,否则决不罢休。这显然是要让大周在议和条件上加码。
他们要求大周割让沃城。沃城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塞,商贸繁盛,每岁上供的赋税非常可观。加之从沃城通向西域,能更方便求得珍贵的战马,北狄人对沃城势在必得。几番讨价还价过后,大周同意将沃城借给北狄十年。
北狄人心里打着有借无还的主意,便也同意了,但他们同时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请大周陛下让太子亲自送议和书过来。
明眼人都知道,北狄人打着扣留太子为质的主意。那阵子赵庸的几位爱妃正为太子之位争得头破血流,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几位爱妃突然一改常态,开始彼此谦让起来,互相夸奖对方的儿子德行出众堪为太子。谁都知道,这一去也许就回不来了。
争论来争论去,太子之位迟迟未定下来。北狄人也很贴心,说大周既然没有太子,那就请大周陛下,让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亲自送议和书过来。
这下没理由推脱了,为了国家兴亡,赵庸再不舍,也只能割爱。听说他仅犹豫了一炷香时间,就选出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臣子百姓都为皇帝的大义而感动。
定国公楚骁接了护送皇子前去议和的圣旨。他在皇城门前,等来了皇子的马车,向马车内的皇子行礼。马车内的皇子正熟睡,听见动静醒了过来,粘乎乎地问了句:“父皇呢?兔子呢?”
楚昂听见这声音愣了愣,从他老爹身边跃起,跳上马车车板,撩开车帘,看见马车里坐着的人,惊道:“怎么是你?”
楚骁深深皱眉:“不是六皇子吗?怎么是九……”
谁都知道赵庸最心爱的皇子是六子锦瑜,哪怕不是六皇子也该是二皇子,怎么也不会是如今车里坐着的九皇子。
站在车前的宫人,笑得违和,悄声对楚骁道:“这是陛下的意思,您就把他当成是六皇子便是了。”
楚骁听见这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母妃不管吗?”
“不管,早不管了。”
楚昂看着马车里迷迷糊糊的赵锦繁,觉得她很可怜。她身边一位亲近的宫人骗她说,西域又进贡了不少灵种兔,赵庸看她平日乖巧懂事,请她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去挑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