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江山遍地修罗场(3)

作者:锦葵紫 阅读记录

往年琼林宴尚衣局都会为进士们量身定制进士服,恰巧今年尚衣局走水,缝制好的一批进士服被意外焚毁,再赶工缝制一批也赶不上琼林宴,故而诸位进士参加宴会穿的都是私服。

其他进士身上堆着簇新的绫罗绸缎,只有沈谏穿着一身素白旧缎裁成的外袍,内搭的里衣看得出被清洗过很多次,布料有些发硬,但打理得十分整齐干净,凑近些还能闻见皂角的清香。

彼时父皇身体康健,皇子们之间表面兄友弟恭,背地却暗潮汹涌。

琼林宴自是他们结交朝中新势力的好机会。

因此诸位皇兄都出席了宴席。赵锦繁也被她母妃督促着一道跟着去了。

宴上,众人酒过三巡,情绪高涨。

大皇子谈及如今大周所面临的难题,邀各位进士开诚布公,各抒己见。

在场诸位进士闻言跃跃欲试,纷纷开口。

“北狄侵扰我大周多年,虽多年前与我大周议和,约定百年不战,然近些日子又在边境频频作乱,意欲试探我大周底线。北狄不除,我大周永无宁日。微臣以为应当厉兵秣马,迎战北狄,方可扬我大周国威。”

“黄河水患频发,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汇聚,常有决溢。微臣则以为,应大兴水利,修缮堤坝,建设桥梁,改善漕运。如此一来,大周必可兴盛。”

诸人你一言我一语,正是热火朝天之时,却有人道了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众人说话声倏然间停了下来,满苑为之一静。

的确国家若有危难,最苦的是百姓。哪怕天下安定,大兴土木,伤的绝对不会是坐在这高谈阔论的王宫贵族。

只不过在这种场合说这种话,未免有些不讨喜。

说话之人,正是沈谏。

赵锦繁顺着话音望去,恰巧对上他一双眼睛,那双眼睛盈满莹白月光,澄澈透亮。

席间有人问起他。

薛太傅似有深意地道:“今科二甲十四名,今科最好的文章《富民论》便出自他之手。”

既然他的文章最好,那为何只位列二甲十四名?

“此子有远大抱负,品行高洁,只可惜家世略显寒微了些……”

待众位进士发表完各自言论,在坐的皇子大臣们纷纷向欣赏的士子赠礼。

名为赠礼,实为拉拢。

永安侯世子自然是得到赠礼最多的那一位。

四皇兄送出的礼物最为贵重,他将自己的佩剑赠予了方才论及北狄士子。

其他皇兄都有各自看上的人,赵锦繁从不与他们争抢。

她趴在紫檀木矮桌上眯了半天,醒来看见只有沈谏的桌上空无一物,便随手取下腰间的白玉吊坠,赠予他为礼。

当时送他玉佩时,她怎么说来着?

哦,想起来了。

“君子如玉,白壁无暇,愿君赤子之心永存。”

赵锦繁从回忆里醒过神来,她怎么就想起了这段陈年往事,大概是因为方才福贵在向失忆的她简单介绍朝中诸人时,重点提及了沈谏。

福贵用了两个字形容此刻站在她跟前的沈谏——

“巨贪。”

赵锦繁朝沈谏看去。

“……”看脸不像啊!

沈谏注意到赵锦繁投来的视线,执笏上前一步:“臣等闻陛下有碍,寝食难安,如今见陛下一切都好,方才安下心来。陛下康泰,不仅是臣等的心愿,更是社稷之福。”

场面话说得真漂亮。

赵锦繁回道:“有劳诸位爱卿挂心了,朕有你们这样的臣子,亦是朕之福。”

谁还不会说了。

既然新帝没什么大碍,礼部提前备下的诏书也就暂时用不着了。君臣互相说些客套话,此次会晤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临走前,沈谏提了句:“摄政王前些日子因公务离京,朝中之事暂且全由臣代掌。”

赵锦繁头部受创,一时间想不起关于摄政王有关的事,包括他的模样。不过该说的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仲父他老人家为我大周劳心劳力,朕深受感动。”

沈谏唇角微微扯了扯。

老人家?

*

送走了那群来“视疾”的大臣,赵锦繁回了紫宸殿后堂休息。

如意替赵锦繁卸下沉重的冕服,解开紧绑在胸前的束带。

松懈下来,赵锦繁长舒了一口气。

铜制的雕花全身镜上映着她玲珑有致的身形,乌黑的发丝垂落至腰际,肌肤光洁如瓷,锁骨纤长分明。

如意瞥见赵锦繁肩膀和右臂上,因摔下马而留下的淤痕,拧着眉头:“陛下,您真的不要紧吗?”

“那是自然。”赵锦繁微一扬眉,“御医不也说朕暂无大碍么?只是些小伤,擦些药过几天便好了。”

如意依旧皱着眉。

江御医的确是这么说的。

可江御医还说了,她的脉象有些说不上来的古怪。

第3章

入夜后,天色昏暗如泼墨,皇城错落的殿阁楼宇间亮起点点灯火。

春寒料峭,细雨绵长,夜风夹杂着湿气自门窗罅隙渗入紫宸殿内。

如意在内堂生了个暖炉,暖炉下边摆着烧红的银丝炭,炭火之上架了张铁丝网。又听赵锦繁的,在烧热的铁丝网上摆一壶加了上好白茶叶和陈皮的茶水,再在壶旁放几个黄澄澄的橘子。没一会儿,茶水咕嘟冒起热气,果皮烤的焦黑,茶香和果香弥漫满室,驱散一室寒意。

赵锦繁靠在不远处的贵妃榻上,捧着热茶,听福贵给她恶补现今朝堂的形势。

“自您登基以来,朝堂大体分成三股势力,其中势头最强劲的要数以丞相沈谏为首的权臣派。权臣派说白了就是信王的人。”

上一篇: 探花郎过份宠妻 下一篇: 圣女请动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