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66)
这几位美娇娘身姿渐渐靠拢,堵在两人身前,赵锦繁后退几步,摆着手道:“多谢几位美人盛情相邀,不是我不喜欢你们,只不过……”
“不过什么呀?”那几位美娇娘笑问。
赵锦繁看破红尘似般,叹了口气:“我那方面不太行。”
大约是没见过说自己
不行的男人,那几位美娇娘张着嘴僵在原地。
荀子微忽而轻笑了声。
那几位美娇娘撇下赵锦繁,又朝荀子微抛去眉眼,道:“小公子不行,那这位大公子总行了吧。”
荀子微看向赵锦繁。
赵锦繁:“……”看她做什么?
那几位美娇娘顺着荀子微的目光也朝赵锦繁看去。
赵锦繁被这几人盯得一阵发窘,瞥了荀子微一眼,干笑了几声:“我叔父他……”也不行。
“也不行”三个字卡在喉咙,仔细想想这三个字对于真男人来说侮辱性极强,赵锦繁换了个极为体面的说法。
“他太行了,怕你们受不了。”
一瞬,周遭皆静。趁那几位美娇娘呆站着,赵锦繁扯起荀子微的衣袖,绕开几座人墙匆匆逃离。
身后几位美娇娘缓过神来,目光朝她走远的方向追去。
“不对啊,你又没试过,怎么就知道他很行?”
赵锦繁:“……”
赵锦繁闷头快步朝前走,不知走了多久,到了一处人少之地,停下脚步喘了口气,低头看见自己的手还紧拽着荀子微的袖摆,对方就这么任她东拉西扯的,一直默不作声紧跟在她身后。
她蓦地松手:“您不挣扎一下吗?”
“不。”荀子微道,“你说的,我今晚是你的。”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
赵锦繁一阵手足无措,僵硬地侧过身背对着他,走到近旁一处摊位前,随手拿起摆在摊前叫卖的东西,装作要买东西的样子。
这处摊位的小贩在此处蹲了半天也没来一笔生意正愁着,眼见有人上门,立刻摆出笑脸迎了上去:“贵客这是打算买来送佳人?”
送什么佳人?
赵锦繁回神,低头朝自己手上望去,看清手上拿的是什么,懵在当场。
荀子微自她身后上前,问道:“你要买花钗?”
赵锦繁:“……”
荀子微走到她身旁,看了眼那摊子上摆着卖的花钗,指了指左上方摆着的那几支,对她道:“这几个是时新样式。”
赵锦繁一愣:“您还知道这些?”
荀子微应道:“知道。”
小贩连声夸道:“贵客好眼力,很少有男客懂行的,可是家中夫人喜欢?”
荀子微道:“我妻她不常用这些。”
“但我想,如果她戴上定会很美。”
第36章
赵锦繁看向他:“你妻?”
荀子微对她道:“对,我妻。”
真是出门在外身份背景全靠编,不过倒也是,他这个年纪,没有妻子反倒比较奇怪,赵锦繁想。
那位小贩指了指赵锦繁握在手上那支钗道:“这位公子手中这支紫金镶玉鸾凤钗做工精美,寓意又好,送给妻子或是心仪的佳人都合适。”
赵锦繁垂眸去看手中的花钗,她其实不太懂珠钗首饰这类的东西,平常也用不到,不过这钗子确实很美,她稍稍多看了两眼。
小贩眼尖见见这钗颇合她心意,连忙趁热打铁道:“要不我给您包起来?”
“不必不必,我只是看看。”赵锦繁放下钗子,尴尬笑了几声。扯着荀子微,在那位小贩莫名其妙的眼神下离开了卖花钗摊位。
两人继续往前走,这条长街的前半段多是些声色犬马,供人寻欢作乐的地方,中间的是些贩卖奇珍异宝和夜食茶饮的店铺和摊贩。
到了后半段,出来摆摊的都是些赴京赶考的考生,靠贩卖字画和一些不知真假的野闻小册子赚点盘缠。
赵锦繁随意走到一家摊位前瞧了瞧,果然看见了不少老熟人相关的野闻趣事,什么《谏之生财道》《太傅家有母虫》《怀真战腐尸》啊之类的。
《谏之生财道》无疑说的是沈谏如何从一贫如洗变得富甲一方的故事。这本册子里的沈谏奸诈狡猾,黑心黑肝,脸皮比城墙还厚,字里行间能看出笔者对他既嗤之以鼻,又忍不住敬佩的矛盾心思,写得还算有几分真。
旁边这本《太傅家有母虫》就纯属杜撰了,薛太傅的夫人黄氏是京城出了名温柔贤良的女子。夫妻二人鹣鲽情深,成亲数十年,太傅未曾纳妾。
明明是一段琴瑟和鸣的佳话,到了民间流传的小册子里,莫名就带了讽义。仿佛在世人眼中,一个男人不愿纳妾,定是家有恶妻。就好像亡国之君身边必有红颜祸水,落榜书生心中必定有位看不上他的贵家小姐。
至于《怀真战腐尸》则说的是,言怀真曾经为了破获一桩悬案面不改色徒手剖验恶臭腐尸之事。
同为刑官,言怀真擅长验尸之道,而如今身在刑部的荀理则对各类案件中的细节痕迹有独到见解。
当然这些摊位上最多见的还是定国公他老人家的小册子,一眼扫见的就有《骁生与名妓》《楚将军夜探陆娘子窗》《公主的国公》等等。
定国公楚骁长了一张惹女郎爱怜的好皮囊,多情又风流,红颜知己无数。尽管他驰骋沙场多年,战功赫赫,但比起他的辉煌战绩,大家还是更乐于谈论他私下那些错综复杂的风流往事。越是难以启齿的,越是引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