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迫奉旨成婚后(20)

作者: 蔻尔 阅读记录

美人乌发垂肩,侧影在烛影里如山峦起伏有致,长藕似的玉臂从寝衣广袖里探出来一截,安静而温柔。

她太瘦了,所以显得有些单薄。但单薄之下又多了几分蒲柳一般的坚韧,导致她看起来格外醒目独立。

燕嘉允思维有些发散,忽而道:“若是你嫁去一个普通人家,应该能极得夫君宠爱,无忧无虑,琴瑟和鸣。”

乔蘅反应了一下才意识到他是在跟自己说话,抬头看去,见到他神态闲适懒散,便猜出他只是随口感慨,笑道:“妾身能嫁给燕世子,已是荣幸。”

反正结局改变不了,乔蘅不介意捡好听的话给他听。

燕嘉允顿时闭口不再言,瞥开视线,暗暗自我反思,方才脱口而出属实不妥,这女人好似对他更情深了一些。

乔蘅绞好头发,唤来榴月把她的巾帕收下去。

看到燕嘉允已经上了木榻,便熄了烛火,自己也躺进锦被里。

燕嘉允右臂枕在脑后,想着心事。

他自认不是一个自恋之人,但乔蘅的种种做法都超出他预想。若不验证一下,他恐怕要反复思量此事,属实浪费心神。

不如今晚先试探一番。

燕嘉允在昏暗中从木榻上坐起来,冷静地看向乔蘅,道:“夫人,我有些口渴,你去给我倒杯水吧。”

正在酝酿睡意的乔蘅微微一愣,下一秒想到白苏说的苏琬“耳听八方”的事情,立马猜到或许隔墙有耳,正好被燕嘉允察觉,喊她做戏。

乔蘅心念极快,配合的也很好,温柔道:“夫君稍等片刻,妾身去沏茶。”

当即翻身下床,踩着木屐去外间。

两人都没有让下人守夜的习惯,所以现在主院里喊不来下人。她燃了外间的烛火,煮好茶水端进屋里,就着外间的烛光弯身递给他。

“有些烫口,夫君慢些喝。”

燕嘉允缓缓伸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她。只见她眉眼温婉,语气柔和,丝毫没有不情愿。

他正要接过来,心念一动,两厢交接的功夫手腕微翻,茶盏掉到榻上,热水全洒了。

乔蘅一惊,方才昏暗看不清他的动作,根本没想到他会是故意的,忙问:“水很烫,你没事吧?”

燕嘉允神色有一瞬间的扭曲,险些从榻上弹起来。

怎么是这么烫的水,直接透过寝裤烫到他的大腿根,险些被乔蘅当场灭子绝孙!

听到乔蘅担忧的问话,他悄悄提了提裤子远离子孙根儿,咬着牙,故作平静道:

“无碍,我换一身寝衣。不想再喊下人了,你帮我换床被褥吧。”

乔蘅还以为是自己没拿稳,有些内疚,等他拿寝衣去了耳房,赶紧去木橱里抱了床被褥过来。

她从小也是被服侍惯了的,没做过这种伺候人的事情,换被褥颇为不熟练。也幸好这种事情没什么难度,换好被褥之后她额间已经流了点汗。

明早一定要早起沐浴,乔蘅心想。

燕嘉允换好寝衣回来,脸色好看了不少。

一番折腾下来,两个人都不困了,燕嘉允已经忘了他今晚折腾这些的初衷,干脆点了正房里屋的烛火,压着火气道:

“趁今日有空,我要写封信给老宅,你来给我研墨。”

乔蘅心里还有点残存的内疚,应了声好,跟着燕嘉允坐在案几边。

夜影绰绰,美人侧坐垂眸,寝衣袖口轻挽,露出一截雪白的手腕,好一副美人红袖添香图。

氛围莫名其妙变得好了,燕嘉允有些烦躁,眼下的场面隐隐超出他的预估,他加快写信的速度,把近些时日发生的事情略作总结写下来,检查一遍后递给乔蘅,说道:

“新婚之后我还没给老宅寄信汇报过。你有什么事情也能写,我爹娘和祖辈叔伯都会看。写完之后给戚叔,让他找时间派人送过去。”

这应该不是应付苏琬的做戏,是正事,乔蘅接过来,应道:“妾身知道了。”

燕嘉允去了外间一记掌风打灭烛光,回了里屋也同样动作,屋内重新陷入昏暗。他道:“行了,睡觉。”

第11章

一夜的折腾,乔蘅睡下时候的比往常要晚,次日便晚起了些。

等她起来时,小木榻上已经没有燕嘉允的人影了。

问过戚叔,燕嘉允已经去了衙门,乔蘅就没等他用膳。

苏琬来请安后,乔蘅与她东拉西扯聊了一会,很快苏琬告辞离去。

乔蘅看她依然在逛燕府,就没管她,悄悄出府去自己铺面的位置巡视了一圈。

她手头上位置比较好的铺面有七个,其中两个位置是相邻的,中间只有一墙之隔。这两个铺面乔蘅暂时不打算动用,另外五个已经想好了用处:

一作布匹店,专卖江南那边的特色布料,她亲自来画花样。

二作成衣店,也是专卖江南女子爱穿的衣裳样式,多为素雅温柔之风,她亲自画图纸,画完之后请绣娘来做衣裳。

三作首饰店,打造江南家乡新兴首饰,风格婉约别具一格,也是她来画款式。

四作点心铺,她打算请婶娘在家乡寻找点心师傅,来京替她培养学徒。专卖江南那边琳琅满目的特色糕点。

五暂不作生意,留在手中备用。

四间铺面若做起来,可以取一个“江南牌”的名号,代表一个新鲜的、不同于京都的牌名。

还有其他不少位置稍微差些的铺面,可以租出去,也可以作生意好的分店用,这个以后再做打算。

有了章程,事情就好办许多,乔蘅打算回去写写计划,然后交到李嬷嬷手里。

李嬷嬷是从前母亲亲自培养出来的大嬷嬷,会的本事很多,乔蘅打算把李嬷嬷放在燕府外面,专门替她管铺面。

上一篇: 东京秘闻录 下一篇: 明月曾照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