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逃荒:团宠农家小福宝(87)

作者: 六点脂肪 阅读记录

武昭帝睨了他眼,“朕记得你是甲辰年甲子科的举人,可惜,进宫做了阉人。”

苏敬安好脾气的低头,“无论阉人还是举人,能为圣上效力的就是有用之人。”

第74章 接新活儿,办丧宴

苏青山从货车里混进皇宫,一路跟着千纸鹤来到祈年殿。

禁卫军时不时在这巡逻,他匆匆躲在柱子后面,寻找千纸鹤的身影。

“……上次救了瑞英公主一命,陪伴太后回京的苏家人就是从中原逃难来的,听说那家人的老太太还在四处打听一个叫‘苏仁礼’的书生,朕记得那是你的本名吧?”

武昭帝的话引起了苏青山的注意。

苏仁礼?这不是他大儿的名字嘛,难道他大儿科举成功,成了皇帝身边的大臣?

哈哈,他大儿真有出息!

苏青山眼睛一亮,连忙探出狗头想要偷看,一只大手忽然拎起他后脖颈。

禁卫军统领谢淑林疑惑的看着苏青山,“哪跑来的小脏狗?莫不是被祈年殿的祭品吸引来的?我可不能让你惊扰了圣上。”

一个侍卫馋的眼冒绿光,“统领,这狗儿真肥,咱们宰了炖狗肉吃吧?”

宫外的日子不好过,宫里也一样,侍卫们好多天没见荤腥了,这会儿见了肥嘟嘟的小狗,立马馋起了狗肉。

什么?狗肉?!

“嗷嗷嗷!”

苏青山吓得激烈挣扎。

见这小脏狗通人性,谢淑林来了兴趣,摸摸它狗头安抚道,“不杀不杀。”

随即抱着它,转头训斥那侍卫,“什么都馋,也不看看你有几条命敢在今天杀生?”

今儿圣上祭祀,皇宫里禁杀生,食荤腥。

那侍卫脸色一白,连忙捂住嘴巴点点头,不敢再馋。

谢淑林抱着小脏狗和侍卫换班,打算回去好好洗洗这狗,送给他娘养着解闷儿。

苏青山不想跟它走,奈何还有几个饿老鬼侍卫悄悄盯着它,明显还在打它的主意,怕留下来会变成狗肉进了这些人的肚子,苏青山只得改天再溜进宫来看儿子,乖乖趴在谢淑林怀里,被他带离皇宫。

长廊上,殿门口。

武昭帝话音刚落,苏敬安依旧低眉顺眼,弯腰道,“微臣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圣上赐名的敬安。”

武昭帝见他还是死气沉沉的样子,摇头拍拍他的肩,“行了,朕跟你说这个不是想叫你恪守本分,你帮朕清理的蛀虫也够多了,现在该归顺的世家望族都已归顺,不归顺的也都被你送去见阎王了。

今儿腊八,你进宫前既然有家室,那就回去看看你的家人吧。朕现在祭祀完,要去太后宫中陪公主和太子吃腊八粥了。”

“是,微臣谢圣上恩典,恭送圣上。”

苏敬安俯身一拜,恭送武昭帝离开。

身后年轻的小太监上前扶起他,“干爹,今年要回去跟您的家人团聚吗?”

苏敬安扫他一眼,仿佛他说了什么笑话。

是了,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他们这样的阉人。干爹从没提过他的爹娘妻儿,也从没往家里寄过钱粮家书,怕是早将他们忘了。

小太监头皮一紧,连忙自打嘴巴,赔笑着弯腰改口道,“对了干爹,贪污中原赈灾银的藩司抓住了,现关押在典刑局,但他死也不肯画押,没有口供,咱们没法缉拿替他销赃的族人。”

苏敬安听罢,双手交叠在袖子里,转身往典刑局去,“咱家记得他今年刚做祖父吧?”

小太监不明白他为何提起这件小事,跟在干爹身后点头笑道,“是,那孩子出生时圣上还派咱去赏过东西,长的白白胖胖,十分可爱,今年才刚满月。”

苏敬安道,“把那孩子抱来。王藩司不愿体面认罪,那咱家就帮他体面。”

小太监笑容一僵,连忙低头,“是,干爹。”

千纸鹤出现在苏敬安身后,扑打着翅膀想飞进他身体里,却被他身上穿的蟒服再次迸出一股金光弹开,啪的一声,虚弱的千纸鹤彻底碎成了光芒消散在空气中。

……

外城。

苏老五、李素梅从谢家出来后,到马棚取了驴车,和几个哥哥嫂嫂会和。

得知他们去拜访谢老夫人,还把小侄女儿留在谢家小住几天后,苏老二等人很不高兴。

在他们看来,谢家再富贵,对他们再好,那也不是小苏欢的亲祖母,亲哥哥,怎么能把天真可爱的小苏欢留在谢家呢?

刘莺莺没好气道,“看你们回去咋跟娘交代!”

苏老五、李素梅老老实实的挨了大家一顿批评,不敢还口。

一行人带着今天用零花钱采购的东西回家后,苏老二、苏老三、苏老四几夫妻带着晏齐、晏兴去马棚栓驴车,喂驴,就是不跟苏老五、李素梅一起进屋挨骂。

苏老太正在堂屋和江老秀才说话,见他们回来,江老秀才起身告辞,苏老太送他出院门后,回来笑着问,“我乖孙女儿呢?她这出去一阵,我倒想她的紧,快抱来我抱抱。”

“呃,娘,我们……”

李素梅不知如何开口。

苏老五打断道,“素梅,你去帮二嫂她们抱东西。”

李素梅松了口气,赶紧溜走。

苏老太一看气氛不对,立即皱眉追问,“是不是我孙女儿出事了?”

苏老五扶着她坐下,“娘,不是这样,对了,江老秀才来干什么?”

苏老太见他不着急,知道自己想岔了,应当不是小孙女儿出事,不然苏老五这个当爹的能这么淡定?苏老太于是镇定下来,坐回去笑道,“你江大爷有个老同窗去世了,那老同窗原是中原人,他儿子是大地主,孝顺,想按中原的丧仪给老爷子大办丧宴,初步定下来要办三十桌,工费预算原本是八两银子,但因临近过年,许多人嫌晦气,不想接,就把工费涨到了十五两银子,问咱能不能接这个活儿。顺便来咱家宣传宣传村长给清水村新定下的村规,什么‘孝顺父母,尊敬乡长,和睦乡里……’,总之说的还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