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不骗别人(277)+番外
从来只有宁知越和姚琡做姚珂的主,姚珂何曾能奈何过他们俩的?这一去人指定是带不回来。
芙蕖劝了好几遍,甚至还打算告诉王妃,让王妃管住姚珂,但姚珂先预料到她会去告状,先问了她一句话:你这么多年没见敏敏和玄素,你就不想去见见她们吗?她们现在有危险,你不想去救人吗?
想,怎么不想呢?
她与玄素跟在宁知越身边两年,当时年纪还小,但那段日子里,宁知越带着她和玄素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还能因宁三郎的便利,去城里大街小巷看各种精彩绝伦的把戏,吃各式各样的零嘴,除了有个主仆的名分,她们比姚琡、姚珂、宁四郎都过得快活,那段日子她如今还记得清楚。
虽然如今她是跟着姚珂,又多年没见宁知越和玄素,但也是十分挂念两人的。
姚珂的问话触动了她,她也就由着姚珂去了,只是姚珂不善于掩饰,尤其是有了当年的事,在武安侯夫人面前总是心虚胆寒,稍微藏点秘密就更加明显了。
那几日正是姚珂安排她们三人准备离家的计划。她们原先议定就四个人一同往汜州来,也免得留了谁在府里受罚,又准备了换洗衣物、马匹银两,终于商定了离开的日程。
临行前两天,王妃忽然将她叫过去,她想当是她们四个都没出过远门,这几日为准备行囊,表现得有些明显,但这点小事她还是能瞒得过王妃的。
等到了王妃屋里,武安侯夫人竟然也在,等她行过礼,武安侯夫人开门见山地问了她们是否准备偷偷摸摸溜出府,往汜州找宁知越去。
芙蕖怔住,不是说要瞒着武安侯夫人吗?怎么就在王妃这里说开了?她去看王妃,王妃也无奈,叫她实话实说,不必有隐瞒,她也只好如实相告了。
武安侯夫人并没有想象中的愁苦、愤怒,思索了片刻,便与王妃说:这样不行,只她们四个过去您肯定是不放心的,但派得人多了那孩子又会起疑。
她想了一会又说:这样,带两个婢女,另选四个功夫上乘的侍卫跟着,但不要告诉阿珂,仍旧由她们闹去。
芙蕖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不仅放任她们去汜州,还帮她们出谋划策准备妥当?
王妃沉默了一阵,也点头:只能如此,最好是即刻到了汜州就能将人带回来……
武安侯夫人打断王妃的话:不可能的,敏敏铁了心打定主意要查个明白,没到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她肯定不愿意回来。
王妃惆怅不安,武安侯夫人安慰她:也不必如此担心,不是还有虞家那孩子?那是个沉稳能扛事的,几个孩子都在一处,有他看着我是放心的。
王妃也点点头,只说剩下的交由武安侯夫人去打点。
之后武安侯夫人让芙蕖去劝谏姚珂换上跟着的随从,又格外嘱咐她怎么应对宁知越的猜疑,还有,一定要照看好她。
宁知越默了半晌,“我还以为阿姐知道我来了汜州,也会要将我带回去,所以最初不曾怀疑你们几个,但她……”
这话武安侯夫人也说过。当年娘子去了西域,平南王府、宁家、武安侯府就都收到了那头传来陈玉和青予亡故的噩耗,她犹豫了许久,终是不敢告诉娘子。
她说当年娘子好不容易聚拢了活下去的念头,那个叫青予的婢女因她的离开而死,她若知晓了,只怕又得回到从前,从此一蹶不振甚而生出不好的念头。只能先瞒着她,等娘子心境转好,再小心与她说这件事。
而当夫人知晓娘子如何从西域偷回中原,这一路又如何防着所有人孤身犯险,她又觉得自己大概是错了,瞒得太过,以至于娘子想岔了,所以谁都不信了。
芙蕖关切地看着宁知越,温声道:“夫人料想过您大概会发现奴婢有异,所以叫奴婢与您说,您想做什么只管去做,不必管朝堂里的那一套,有短缺、难处,只管往家里去信,万事万难,夫人都向着您。”
第121章
到了张家,门外还围着一群好事看热闹的百姓,隔着衙门差役外围窃窃私语。
而那座前几日还来看过的恢弘宽阔的宅子,从院墙外开始倒塌了大半,里面狼藉的情状更是叫人一览无余。
被大火席卷之处尽是漆黑,张家几个仆人在废墟间来来回回,清理打扫着残余被烧焦的木材、灰烬。
宁知越与芙蕖就在马车上,往张家宅子四围探查了一遍,并没有见到可疑之人。
想来也是,城中人已发现陈小川出现,便是不为他在张家失火之际出现在张家宅子周围,衙门也还在为那两死三伤的伤人通缉他,他心里有数,自不会再在人前露面。
只是他这番用意……任她如何想,都摸不着头脑,指使他的人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张绍金与杜元钦死了,任凭杜昆如何解释圆谎,张家与杜家的关系已经破裂,张世恒去了汜州勾结韩阳平,待他回来知道此事,两家才算是彻底完了。
算算张世恒消失的时日在三日前,与韩阳平谋划需要如此之久?虞循也为何迟迟不归?
正想着,街巷之间传过一阵“得得”得马蹄声,由远及近,似是往张家这头来的。
宁知越正疑惑就是谁,掀起车帘望去,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竟是虞循和阿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