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不骗别人(379)+番外
再没出来过。
“她一直在屋里待着?”
芙蕖点头,“奴婢靠近她屋外,听了会动静,起初在屋里转来转去,又是水盆里搅和的水声,又是拧干布巾的动静,而后就熄了灯歇下了。”
歇下了?
宁知越笑了笑,想起她住进施宅的第一晚。
**
翌日,想着虞循今日会回来,宁知越心里莫名生出些激动。
好像为即将施行的计划做了某种标记,达到一定程度就去做某件事,虽然心里知晓这与虞循将要带回来的消息无关,却成了她预备行动的充分理由。
她早早在芙蕖伺候下洗漱完毕,想着大约早课……不,还是再晚一些吧,虞循会像那日在大雄宝殿外等着,她一出来就能看到他。
然而,她的预想出了偏差,这一日的早课没有如期举行,寺内慌成一片,一大半僧众都往寺外聚拢,袁志用手下那帮将领也都有序聚集在一处,拦着情绪激动的僧人们,等候着袁志用的到来。
宁知越有些不悦,今日于她有些特殊,她不希望这个意外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
她带着芙蕖往寺外赶去,途中遇上了同样闻讯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赶去的袁志用。
袁志用面无表情,看起来有些许意兴阑珊,似是不满下属为了一点小事来请示他。
但能惊动他亲自出动,应当不算一件小事。
直到看见了她,他的嘴角微微扬起,似乎发掘出几分意趣,站在原地等了一会,待宁知越靠近,他狞笑地说了一句:“吴秋宗死了,听闻你昨夜见过他?”
宁知越直觉耳边嗡的一声响,说不出忧还是喜。
她毫不怀疑吴秋宗的死是人为,还是一场针对她的阴谋,凶手是谁她也没有任何疑虑。
按理说,她期待这一日许久了,曹襄肯出手,她就能顺势反击,扭转局势。
但一直以来,她都以为曹襄会直接朝她下手,正如他利用吴夫人刁难,或者离间李昌翰也针对她,借刀杀人,直击目标……
是她又一次低估了他的冷血奸恶,用吴夫人最在意、最恐惧的事,激发她对自己无可挽救的怨恨。
如今再想一想吴夫人那么早对她生出的敌意……
他还真是筹谋得够久。
**
吴秋宗是溺死的,就在慈安寺前林间的河道里。
寺里有井,但寺内用以辟火的缸里的用水多在这条河道里取,每日早课前灌满里外八口大缸。
今日寅时,三个僧人如往常去挑水,一人提灯,两人担水。
行到河边,便隐约瞧见水面有什么东西沉浮漂游着,待将灯笼凑过去,那物什显出个人形的轮廓,三人顿时慌了神,惊叫出声,引得寺外看守的兵士闻声而来。
兵士究竟是久经沙场,见惯了死尸的,面色沉稳的将人打捞上来。
吴秋宗近来算是寺里的“名人”,无需过问他们就确定了他的身份。
接下来僧人们禀报监寺、住持,兵士们层层上报,告知袁志用,天微亮时,消息已经在寺内传开。
住持已命人往县衙报案,也派人去通知吴家,但他已预料到吴夫人来后会是怎样的情形。
袁志用没那么多顾虑,甚至乐于探索吴秋宗的死因,他同样清楚,这是谁的手笔,又是在针对谁。
终于斗起来了,他的谋求也很快能见分晓了。
袁志用手下就有能验尸的医官,他来时也命人将那医官传唤来。
验尸过程很短,死因也很简单,溺死。
“死者死于昨夜子时,身上无明显外伤,河边出了三个僧人的脚印便只剩吴秋宗的,且没发现周围有异样痕迹,暂时看不出他杀的迹象。”
简而言之,吴秋宗是自尽。
这个答案很合理,他已经听属下回禀过昨日夜里发生的事。
巧合的很嘛,吴秋宗昨夜只与宁知越起过争执,又叫那几个僧人阴阳怪气嘲讽一番,读书人嘛,总有些自命清高的意气,一时羞愧想不开也是常有的事,连他手下的兵与他说了吴秋宗的死讯后都立刻联想到宁知越身上,其他人就能不好说了。
袁志用不怀好意地看向宁知越,哂笑道:“宁娘子,你如何看待此事啊?”
宁知越睨了他一眼,并不应声,视线落在那具面色已经发灰的尸身上,又转而往边上围着的僧人们一一扫去。
人群中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起吴秋宗的死因,昨夜拦着吴秋宗的两个僧人被单独孤立在一旁,面色惨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神思不安的模样。
偶然对上宁知越看过来的视线,有几分期许,又有几分慌乱。
昨夜的事已经传开了,除了他们俩,宁知越也是被议论的对象,而她昨夜的那一瓢水和一句反驳的话语,也已经变成吴秋宗自尽的关键。
尽管住持连声念诵几句阿弥陀佛,又勒令僧众不可妄语臆断,但这个念头已然产生,宁知越逃脱不了。
宁知越默默看着这一切,无动于衷,直到一声划破长空,哭天抢地的嘶号声奔驰而来,她掀动眼帘,心里暗道一声:终于来了。
第165章
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如宁知越预料、曹襄期许已久的局面一般。
还未见人先闻其声,吴夫人涕泪满面,马车尚未挺稳当,她推开车夫从车上跳了下来摔在地上,顾不上手腿被磨破,踉踉跄跄连爬带滚的朝着吴秋宗尸身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