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梦同人)林家子的青云路[红楼](199)+番外

自那之后,上交的盐税一年比一年少,皇上看着空虚的国库,骂声一年比一年多,却无计可施。

少的盐税去哪了?

一部分是收不上来,一部分是被太上皇收走了,皇上能说父皇的不是?

他能做的,就是让人盯着这边的人,要是他们出错了,就弹劾,所以这几年,巡盐御史更替十分频繁,有的是犯错被降职,有的是出了意外病退,有的甚至在任上没了,再也没有如林如海当初那般一来就安稳坐了好几年的情况。

林烨在心里不止一次赞叹皇上的忍功了得。

也幸亏是他忍功了得。

所以现在这个好消息上报,一时半会是不会论功行赏的,林烨觉得只要太上皇还没出事,物美价廉的海盐就不会大量上市。

“你做的很好,现在一切不变,继续煮盐,煮好了放到库房,等我消息。”

楼重魏被夸了,只是一句话,夸的他满面红光,声音都变得激昂了起来:“是,大人!”

林烨又回到了铁矿山,然后在大家的注视下回到了县衙,然后他就得到消息,另外五个县都静悄悄开展了整顿工作,一时之间,另外五个县的狗都不敢大声叫嚷了。

林烨:“……”

他们既然都做好准备了,他不去岂不是要让他们失望?

不过这回出门之前说好了几天就回去,那就等过一段时间再去另外五个县巡视一番好了。

林烨愉快的下了决定。

虽然这些县令都很乖巧,不敢做些出格的事,但时不时也要给他们一些危机感,太放松了可不好。

这些县令都没有什么好的出身,小贪的有,品性太差的没有,这就可以了,想要属下全都是品性高洁如圣人一般,他就没有一个能用的人了。

换了别人,还不一定有他们本分,况且林烨并不想给别人安插人进来的机会。

所以在其他五个县令的密切关注下,林烨回了府城。

这就结束了?

他们纷纷派了人拜访楼重魏,都婉转的问了他同一个问题:知府大人来邬海县做什么?

楼重魏熟练的打哈哈:来看我们这里的铁矿啊,我们的铁矿可是好东西!你们辖下也有铁矿的话,知府大人肯定也会去看的。

虽然铁矿专管,但是残渣是能自己处理的,这些残渣可是好东西,比如水泥,就少不了它。

其他五个县令:“……”

这个确实无法反驳,因为水泥,铁矿残渣很受欢迎,或许是水泥要大量生产了,知府大人要去看看铁矿残渣的产量?

至于为什么需要大量的水泥……这个可能太多了,要用到的地方数不过来,现在最可能的就是隔壁的三江府,最近上游下雨过多,河流水位暴涨,有些地方都出现了小范围的灾害,但雨还在下,隔壁府因为地形,每次闹灾都有它的身影,肯定想要水泥用来修筑河堤。

因为这个猜测,他们都去巡视了他们辖下的水脉。

霖海府自然也有大大小小的河流,但都是支脉,除了霖海府和两个富县境内河流可以通船运货,其他的支脉水运价值不高。

巡视后,有的安心了,他们这边水位也涨了,但距离危险线还有一段距离,只有跟三江府紧邻的茂田县、黄目县比较紧张,要是三江府真的闹灾了,他们这边肯定也会被波及,不行,要早做准备!

等林烨回到霖海府的时候,也下了一场绵绵细雨,雨势不大,但风很急,林烨下马车后走了一小段路,撑伞跟没撑差不多,除了头,都被打湿了。

“三江府那边怎么说?”

“上游停了两天没下雨,现在看还好,要是后面不连下大雨,就没事。”

但三江府也不想干等着听天由命,他们的知府派了人去加固河堤,所以跟他们讨要水泥的数量增大了不少。

林烨:“那个数量,给他们。”

当然,这个给,不是白送。

白送是不可能的。

贾敏多少也听了点消息,有些担心:“我听说最近雨多,情况不太好,是要闹灾了吗?”

林烨:“今年雨是多了些,有这个可能。”

他没有一味的说好话:“母亲不用太担心,霖海府地势比较高,就算闹灾,一般不会太严重。”

三江府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是个小盆地,有一个大湖泊,上游要是雨势太大,江流汇聚,地势低洼的田地村庄就容易被淹,然后向周围扩散。

贾敏听了,心情并没有轻松多少:“隔壁要是受灾了,这边肯定会被波及,我打听过了,三江府受灾严重,这边有两个县也会严重,还会涌入大量流离失所的灾民,一个处理不好,还会有瘟疫。”说到这里,贾敏有些变色。

瘟疫这东西,太可怕了。

她让人详细问过了,三江府几乎隔个十几二十年就会大涝一次,偏偏那边交通便利,水土肥沃,物产丰富,只能一次次的抗灾,不可能放弃那块地方。

而现在距离上一次闹灾,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林烨当然知道,所以他一直派人密切关注着雨势,现在还没到一年中雨最多的季节,上游的雨已经比往年同期多了,因为这个预兆,林烨让人看着粮食和药材等物品,做好水灾真的来临的各种准备。

贾敏也问过了霖海府境内的河流,都是这几年修补过的,今年应当不会出问题,但上面要是出了问题,霖海府也只能被动应对。

现在看儿子对这事也是放在心上的,贾敏就不再多问了,换了个话题:“我准备回京了。”

林烨:“这么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