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许年年[校园](131)
她又特别会跟人聊天,什么话题她好像都能接上。只要她一开口,那些外国学生一准儿问她‘是不是在美国生活过’。这时张希蕊总会很优雅地解释,她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年两次假期,都会去美国参加summer/winter school或者overnight camp.
阮念钦羡不已,虽然她英语也好,但一听就是中国式英语,像这种聊天交谈,别人说快了或者俚语用多了,她就听不懂。她还是做试卷比较在行。
也就半个上午的工夫,张希蕊已经跟好多个外国选手互加了ins账号。也有人问阮念要,但她没有。她只有邮箱地址。最后她只能充当热心路人,帮张希蕊一波一波换着外国友人拍合照。
就这样过了无聊的一天。
第二天进行的Round 1是纯笔试,三人一张卷,比赛时间2小时40分。因为是选拔赛,试题难度很高,而且题目和提交的答案都要求用英语,就更增加了大家的工作量。
三人赛前制定好的分工,是阮念负责两道基础题,姜临渊从中等难度题开始做,同时阮念完成那两道基础题后,再过来为姜临渊提供计算和协助。而张希蕊负责原题的英译中和实验步骤的中译英。
几人拿到试卷没多久,张希蕊就开始找阮念,“torsion pendulum什么意思?”“bifurcation是分歧么?”
队长姜临渊正在一旁推思路,但他英语不太行,只能根据自己的粗略理解先去读题。同时等待张希蕊的精确翻译结果,于是不免有些着急,“你能翻译快点吗?”
张希蕊瞪了他一眼,说“知道了,也没闲着啊”。然后戳了戳阮念,鼓着嘴很委屈地说,“你知道吗?”
阮念有点不可置信地回答,“扭摆和分叉。”
她没想到一口美式英语说得那么溜的女学霸,居然不会这几个基本的物理学专业词汇。那她来国际物理创新大赛的意义是什么?还是以‘英语顶梁柱’的角色占的名额。
“啊!是分叉啊!我就说怎么跟分歧是一个词。”张希蕊念叨着,急急忙忙又去整她的。
阮念听姜临渊指派任务。没一会儿,张希蕊又来问,“monochromatic light是单色光没错吧?”
没等阮念回答,姜临渊在一旁‘啪’的一声,把笔扣在了桌面上。
“你们能别吵了吗?烦死了。思路全被打断了。”
张希蕊这下不惯着他了,不甘示弱地回击,“讨论一下怎么了?这本来就是团队合作,你有本事怎么不一个人参赛?”
“团队合作是自己独当一面,大家效绩加成。而不是自己那一块工作都不会,耽误整个进度!”姜临渊腾的一下站起来,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的。
阮念头大不已。
不过眼下也不是争这个高低的时候,比赛是有时间规定的,阮念只得东劝劝西劝劝,继续做题。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Round 1的结束时间越来越近。姜临渊和张希蕊两个人因为刚刚发生的不愉快,坚决不肯跟对方交流。
阮念没办法,只好两头跑,她协助姜临渊解了题,又跑去帮张希蕊提供专业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二人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讨论的,她还要传话。
2小时40分的比赛时间终于过去,几乎在截止前两分钟,这三人才将答案提交了上去。
阮念硬生生紧张出一脑门子汗。
到了晚上,所有参赛选手在大赛指定的酒店休息。八点钟的时候会准时公布Round 1的晋级队伍名单,这三人都聚集在省里指派的领队邱老师的房间里。
最先查到结果的是张希蕊,她原本坐在沙发上,一下跳起来,“进啦!进啦!”
说着,把手机屏幕拿给邱老师看。后者也是满脸喜色,连忙把这个好消息汇报给省队领导。全部六十几支队伍,晋了80%,也就是50支。N省代表队的得分并不靠前,大约在40左右,但好歹是晋了。
这五十支队伍明天将迎来Round 2实验赛,最后前6名的队伍将获得一、二、三等。
阮念看着张希蕊兴高采烈的模样,忽然觉得有点丧。
按今天的比赛状态,还有这两位大神的脾气,可以预见的就是明天一二三跟她们都无缘。数也数得清楚,6和40隔了多少!
三个人走出邱领队的房间,张希蕊先就朝阮念挥了挥手。
“你先回房间吧,我去楼下咖啡厅,约了人喝咖啡。”
阮念吃了一惊,未假思索就问了一句,“咱们不商量一下明天的安排吗?”
“啊呀,有什么好商量的,反正咱们有全国赛银牌的大神嘛!”张希蕊阴阳怪气地瞟了一眼姜临渊,“他一个人就搞定了。”
那物理大神一时大约也没想好怎么回嘴,一愣神的工夫,张希蕊俏皮地朝阮念比出一个V字形,“明天我们也加油哦!必胜!”
看着她欢快地消失在走廊暗红色花纹的地毯尽头,阮念目瞪口呆。
姜临渊爆了一句粗口。“全TM傻B。”
阮念很吃惊,脸立时冷了下来。
“你骂谁呢?”她横眉立目的。
今天下午比赛,这男的跟张希蕊掐架时,说的就是‘你们吵来吵去烦死了’,他用的复数人称,也就是说把她也算进去了。
当时她都没计较的,一直好言好语地劝着,这并不是她脾气有多好!而是因为那不是吵架的时候!必须要控制一切不利于比赛的情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