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怯弱小夫郎(102)

作者: 三两钱 阅读记录

云小幺把竹册从他手里拿过来:“你去打井的时候,我闲着没事就做了,做这个不费事,一上午就能弄好。”他的指尖划过上面并不笔直的“一”字,“这是一?”

“嗯。”

云小幺兴致勃勃:“那这就是百了。”

“没错。”

然后是五和十,云小幺一个个摸过去,指尖缓缓,仿佛是要将这几个字刻在脑海里,最后他高举竹册,晃着双脚:“识字真好。”

陈天正在世的时候陈家家境不错,因此“陈望”得以启蒙,上了三年的学堂,后面陈天正去世,母子二人惨遭迫害,“陈望”这才没念书。

可字却是识得一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何玉莲没有怀疑他的原因。

如今看到云小幺脸上的渴望,陈望不由心动,一伸手又把人搂了过来:“你也去上学。”

“我?”云小幺脚也不晃了,一脸呆样。

陈望嗯了声:“宋允也识字,你既然跟他交好,还是要多像他学习。”

云小幺是很心动的:“可可我都这岁数了。”

陈望抬手捏住他的下巴,郑重道:“还记不记得我跟你说的话?不会的可以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当然记得,也正是有他的鼓励,云小幺才能勇往直前:“真的去?”

“嗯,正好明儿也到启蒙的年纪,你和他一块去。”

“但是钱”

“先用存着的那些。”

云小幺陷入沉思,他这岁数是一个问题,学堂的夫子并不一定乐意收他做弟子,再则束脩贵,又还要买笔墨纸砚。

不过他不是为了考功名,这些可以不追求。

“我问问娘和婶子。”现在家里种了菜,肯定是走不开的,而且去学堂一去就得大半天,他不能丢下地下的活,全让云富生一个人忙。

“嗯。”

陈望并不是一个独断的人,虽然他也会想办法让何玉莲两人同意 但出乎他们的意料,听说这事后,何玉莲他们都没反对,甚至支持云小幺。

何玉莲的意思是:“你看允哥儿,宋大人把家里那么多的产业全交给他管,可见哥儿读书有用,若不是没钱,我都要去念上一念。”

她这话把所有人都逗笑了。

方翠珍也道:“既然以后小望打算自己做生意,那你学会了也是帮他。”

周如海拍了拍儿子周慧明的背,笑道:“我也不想以后明儿还跟我一样,在刀刃上混生活。”

最后陈望拍板:“这事就这么决定了,剩下的交给我。”

身为当事人的云小幺,也不知这走向怎么就变成了自己要带着周慧明去上学堂。

万幸的是,宋家村有家塾,教书的夫子还是宋岳大人的启蒙老师。

这其中也有宋朗夫夫的事。

作为宋家村最有钱的人,他们往家塾捐了不少钱。

因此当陈望去找宋朗了解学塾并且得知这事时,他看了眼被宋允抱在怀里哄睡的宋颂:“你家这小子应该也到年纪了。”

宋允道:“我当年是四岁入的家塾,所以也不打算让宋颂太早去。”

“哦。”古代的教学陈望懂得不多,既然宋允这么说肯定也有他的道理。

谁知宋允话头一转:“不过既然小幺也去学堂,正好有人照看,我可以放心把宋颂送过去。”

“”感情是因为没人看着呢。

宋朗道:“只是小幺年纪到底大一些,你最好和夫子打声招呼,让他多照顾小幺。”

这倒是事实,云小幺的进度肯定会比小崽子们快,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一对一教学,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加之陈望穷,只能选择这个笨法子。

“明儿我去找里正聊聊。”

他也不能耽搁宋朗休息,毕竟这位大人明日一早还要上值,陈望告辞回家,见到云小幺就坐在床沿上,正等着他回来。

陈望甫一进门,他就迫不及待站起来:“怎么样?”

说到底,他的内心还是很期盼的。

陈望看着他,想着这个尚不足十九的少年。

若是换到末世前,他刚进入人生最热闹的一个阶段,迎接他的是鲜花璀璨的道路。

但不管是哪一个时代的云小幺,陈望觉得只要是他想,那都会活出精彩。

“问清楚了,不过你可能要多带个人。”

“嗯?”

“宋允说把宋颂也送过去。”

“小颂很听话的。”

确实,陈望一个不怎么喜欢幼崽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宋颂真的很乖。

他走过来,抱着云小幺,戏笑道:“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不如再添一个。”

云小幺一时间没懂他意思:“什么?”

陈望把手放在他的后腰位置,摩挲了下:“我们也生一个。”

“你王八蛋,你到底是要我去上学还是带孩子?”

陈望把他扑倒,压在床上:“正好连请胎教也省了。”

“什么胎教”

云小幺还没说完就被他堵住了嘴。

夜又开始漫长。

第64章

陈望一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第二日一早,等云小幺和云富生摘了菜回来,吃过早饭,他就带上云小幺和周慧明在宋允的陪同下去拜访夫子。

宋家村家塾里的夫子年过半百,半白的胡须与头发,他不仅是宋岳的恩师,还是宋允和宋朗的。

去家塾的路上,宋允神神秘秘道:“说起孟夫子那倒是有段故事,要听吗?”

云小幺走在他旁边,手里还牵着周慧明,闻言点点头:“要听的。”

宋允道:“这孟夫子并不是宋家村的人,他会留在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听说他先前原是位县官,但遭人陷害,一家老小都受了牵连,就剩他一个人了,后来不知怎的流落到了梨县,遇上了宋爷爷,宋爷爷听了他的遭遇,就邀请他留在宋家村教书育人,他为了感念宋爷爷的帮助就答应了,之后又遇上师娘,便在宋家村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