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怯弱小夫郎(74)

作者:三两钱 阅读记录

到了七月中,陈望又接了一单,不过不是宋朗和梨县那位老爷介绍的,而是胡师傅招来的客人。

其中缘由陈望没细问,不过是胡师傅利用他的名声揽生意,总归是好事,不必过于苛责。

这一单忙活的久一些,那井不好挖,地下有大石头妨碍进度,这一单整整忙活了五天才搞定。

这一转眼就到了月底,该是陈望打出了名声,又让他接了一单,忙完之后就是八月了。

陈望与胡师傅说明,这两个月他不接单,家里有事,等他回来再做打算,胡师傅应下。

这个月总共接了三单,每单他都拿一千五百文,算起来就是四千五百文,四两多银子。

加上上次的三两,一共挣了七两多。

陈望留了五两银子给何玉莲,让她看着,适当给家里添些东西。

忙完这一切,就该准备出发了。

宋允知道他们要去找人,还让人准备了一辆马车。

这趟毕竟是远行,陈望就没拒绝。

八月初五,云小幺把收拾好的东西拿上马车,告别长辈和朋友,与陈望出发去找云富生。

第48章

清水郡、新乡地界。

一辆其貌不扬的马车行驶在丛林尽掩的道路上。

赶车的男子二十上下,相貌英俊、气质沉稳,一双锐眼目视着前方,那架势仿佛赶得不是一辆马车,而是带领着千军万马。

马车的轿帘垂着,将里边遮的严严实实,滴水不漏,马车又行驶了一段路,轿帘才被人从里挑起。

挑起轿帘的手修长似葱,指尖圆润,指甲盖泛着粉红,帘子后,是一张秀气白净的脸,两颊的肉微微凸起,是和年画娃娃一样让人喜欢的长相。

见他蹙起眉头,神情似有烦恼:“陈望,还要多久啊?”

没错,这两人就是云小幺和陈望。

他们从宋家村出发,赶着马车直奔清河县,回来的路程难免会和当时的重叠,所以这次他们也要在新乡落脚。

“再有一炷香就到了,累了?”

“嗯。”云小幺扶着马车挪到了他旁边坐着,“这一路上我们也去了别的地方,还是没有阿姐的消息。”

他们出发至今也有七八天了,走了好几个城镇,还是没找到云富生。

陈望扯着缰绳,安慰他:“不着急,慢慢找总会找到的。”

云小幺怅然道:“半年没见阿姐,也不知她过得怎样。”

“找到人就知道了。”

云小幺替自己抱不平:“你总说我讲废话,分明你自己才是。”

陈望扬起了唇。

被他这么一打岔,云小幺的伤春悲秋也没法进行下去,干脆沉默着陪他坐在外面。

此时已近黄昏,马车行出山林后,就看见远方山峦上挂着半轮太阳。

落日熔金,给大地的一切事物都披上一层金色光泽。

一炷香后,马车抵达曾经路过的村庄。

彼时尽是些劳作归来的汉子,挑担子的,扛锄头的,背着柴火,推着独轮车的,大家踩着一地夕阳往家里去。

陈望还记得去老李家的路,赶着马车一路过去,半刻钟后,马车在老李家门前停下。

这时,院子里也传来狗吠声。

陈望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抬起去叩门:“老李大哥,你在不在家?”

屋里的人听的院门声响,从里边走了出来:“谁啊?”

陈望听出是老李媳妇,自报家门道:“嫂子,我是陈望,几月前曾在你家借宿过一晚,不知可还记得?”

“陈望?”老李媳妇想了想,而后哎呦了声,“记得记得,你等会啊。”

她走过来打开院门,看见在院门外站着的两人,辨认了好一会:“你倒还好,没怎么变,小幺我就认不出来了。”

云小幺站在陈望身侧,闻言笑了笑:“托嫂子的福,我如今是养好了身子。”

“那就好,快进来坐。”

陈望道:“我们准备回清河县,正巧到这,就想着来看看你们,顺道借宿一晚,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没什么不方便的,进来吧,不过老李前两日进山打猎去了,还未回来。”看见他们牵了马车,老李媳妇又道,“你给解开,我让二小子牵到牛舍去,晚点一起喂。”

“多谢嫂子。”

陈望去解马车,而老李媳妇则把她那十三岁的小儿子叫出来,让他牵马去牛舍。

知道他们来,老李媳妇又多炒了两个菜,另外再蒸了一笼包子招待他们。

老李不在家,可家里还有小孩,除了小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二儿子在陈望他们后边回来,除了前头的大哥儿,这几人在前面那次借宿都见过。

老李媳妇知道他们要成亲了,是回来找家人,也替他们欢喜。

几人坐在一块叙旧,说了好一会话,未了老李媳妇把他们安排在了上次他们住过的那间屋子。

只是上次是铺竹席,这次是要垫被子,早已过去数月。

第二日一早,吃了早饭的云小幺和陈望告别李家几人,套上马车,继续向清河县前近。

老李媳妇目送他们走远,这时,去收拾房间的小女儿忽然冲了出来:“娘,云哥哥和陈大哥留了东西。”

“什么?”老李媳妇回身看去,就见她的小女儿手上捧着一个打开的包袱。

里边除了一个装有一百文左右的钱袋,还有一小包茶叶、晒干的山珍和两盒胭脂水粉。

“这两孩子”老李媳妇一时百感交集,“我们那点小恩哪值得这些回报啊。”

“娘”

老李媳妇抱着女儿,又笑又叹:“他们是好人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