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怯弱小夫郎(94)

作者: 三两钱 阅读记录

陈望凑过来,亲了亲他的额头,又给他掖好被子。

云小幺看了他好一会,安心地闭上了眼,没多久就睡着了。

陈望无声吐口气,水。乳。交。融的余韵尚在,这时候的云小幺对他是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的,所以他只能做些其他事来分散注意力。

守着云小幺睡着,陈望有力无处使,他就拿着斧头去把后院那堆还没劈完的柴给劈了。

这让何玉莲一度怀疑他被云小幺传染了一开心就爱干活的毛病。

陈望打井的活向来不固定,是有一单才能做一单,他又没有别的事忙,因此不用打井的时候,他也闲在家。

好在周如海是成功留在了酒楼,只要顺利,估摸着干个三五个月,他就能攒够租房子的钱。

云小幺四人商议过后,决定把这七八亩旱地租下来,先种了再说。

但是这会已经过了播种冬小麦的时候,他们就只能等到明年开春,种花生和豆子。

陈望去跟里正商议,里正答应等开春再跟他签契约。

而马上就要入冬了,家里多了云富生一家三口,柴火烧的快,原先云小幺和方翠珍去砍的那些已经快烧没了,他们还得去砍一些,好囤够过冬的柴火。

陈望暂时没接到活,就跟云小幺和云富生一起去山上砍柴。

偶尔宋允闲着了,他就会托何玉莲两人照顾宋颂,跟着他们一块去。

是以十月下旬,陈望一直在家砍柴。

第59章

普通老百姓家的生活无非就是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一家人为之努力的也都是衣食住行四字。

他们都经历过旱灾的人,明白水和粮食的重要,不仅如此,连柴火都得是能塞满整个柴房才放心。

他们三人忙活一旬,往后院摞了好几堆的木柴和二十多把成捆的树杈,这些收拾收拾,足够他们过完冬天。

冬月初三,他们三人扛着成把的柴火,行在通往家门的田间小径上。

冬日的晚霞懒懒洋洋挂在天上,就好像这场阳光一样。

不炽热却温暖。

落日余晖拉长了他们背着柴火的身影,落在了地间那青绿葱翠的菜上。

回到家,三人把柴火堆放在后院,等时间再一起处理。

他们跺了跺脚又拍了拍身上,好把黏在身上的木屑和杂草去掉。

而一旦停下来,寒意就会顺着十指和脖颈往皮肉里钻。

陈望揽了云小幺一把,勾着他去厨房。

厨房被炉灶里旺盛的火烧的暖意融融,与外面折胶堕指的天仿佛是两个天地。

何玉莲正在做饭,看见他们回来,忙让他们过灶头这边来暖和暖和。

陈望搬来两张小凳子让云小幺和云富生坐下。

他火气旺,对寒冷的感知并不强烈。

云小幺坐在凳子上,抹了把因为劳动而溢出的汗水,对云富生道:“我问过允哥,他说宋家村不下雪,这倒要比清溪村好。”

清溪村虽然也是南边,但天气要比宋家村寒冷,数九寒天时就会下雪。

云富生闻弦音知雅意:“上半年雨水多,草木疯长,而且虫蛇复苏,要进山砍柴不容易,我看不如趁这段时间再多砍点。”

云小幺笑了笑:“我也这么想。”

他说着,一杯热茶分别递到了他和云富生面前。

云小幺抬头,是陈望,他接了过来,问他:“你也坐一会。”

陈望顺势用他被热茶烘热了的手摸了摸云小幺的脸,是温的:“你坐吧。”

他这些亲密的小动作从来不避着别人,云小幺让他碰习惯了,也不再在意云富生他们的眼光:“你去允哥家里把明儿带回来。”

陈望嗯了声就出去了。

他一走,云富生就对何玉莲笑道:“婶子,我看啊,你就快要做奶奶了。”

何玉莲也眯眯笑:“我倒是想呢。”

云小幺被她们说的脸红,连忙借喝茶的动作掩饰羞涩。

云富生两人见他这样,反而笑得更欢。

一会后,陈慧明从外面回来,一进门就往云富生身上扑:“娘。”

陈慧明在这养了一个多月,脸上的肉也越发像他舅舅靠拢,云富生轻轻捏着他的脸颊肉道:“出去玩要自己记得回来,别整天让大人去叫。”

“知道啦。”

晚些时候,浇菜和喂鸡鸭的方翠珍进屋,笑呵呵对他们道:“园子里的芥菜长大不少,等过几日我割了泡酸菜。”

几人纷纷应和。

日子大概就是这样,种一粒谷收万颗米,大家才对这样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又过了两日,之前还和煦的天却突然下起雨来。

砍柴计划被迫中断,得窝在家里避这场越下越寒的冬雨。

下雨了也有别的事可做,何玉莲方翠珍云富生三人,纳了鞋底要做鞋子。

宋家村虽然不下雪,可山里会,到时候天寒地冻,光是穿布鞋也难捱,最好是有皮料子,就可以做一双保暖轻便的绒鞋子。

而宋家村也没猎户,想买料子不容易,但好在有宋允这个富哥儿,于是云小幺便花钱,托宋允买一些。

宋允门多路子广,没几日就弄了好些回来,给每人都纳一双鞋后还能多些边角料,何玉莲与方翠珍就合计合计,把剩下的边角料凑一凑做两顶帽子,给陈望和周如海用。

他们两个要外出挣钱,若是受寒了可不好。

冬月中旬,久没有消息的胡师傅托人递了信给陈望,说隔壁县有户人家要打井,让他走一趟。

这估计是今年最后一个单子,在年末还有银钱进账,这让因为花了一两多买皮料子的云小幺欢喜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