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魔尊你就这点出息?(500)

作者: 叨鹿 阅读记录

明明方才还斩完神佛。

可现在,她却不禁想,漫天神佛,哪一个都好,请显显灵吧。

她不愿再坠入无边的寒夜。

第222章

剑尖分开黑液。

雪亮的光照在青年的眼里, 他漆黑的眉梢轻轻一挑,摊开双手,熟练地认错:“我又做什么惹小仙姑生气啦?”

逢雪定定看着他, 片刻,猛地把头扭向另外一边。

叶蓬舟注意到她黑眸中一闪而过的晶莹, 凑上前仔细瞧, 忽而想到什么, 轻轻“啊”了声,“小仙姑不会是以为我死在苦海里了吧?”

逢雪把脸扭到另外一边。

青年稍低下头, 冰凉的唇抵在她的耳垂,气息麻麻痒痒拂过发丝, “小仙姑这样在乎我?说真的, 如果我死了, 小仙姑会舍得为我流一滴泪吗?”

逢雪忍无可忍,瞪着他,“我看你现在是找死!”

叶蓬舟被她骂一句,反而浑身舒坦, 笑着说:“我想是不会哭的。我们小仙姑是天上的仙子下凡嘛, 怎么会为凡人流泪呢?”

逢雪冷声道:“你是真不想活了。”

话音刚落。

地面隆隆颤动。琉璃吐出口血,跌坐在地上, 头顶血魔屏障霎时消失, 成千上万束血丝争前恐后钻入她的身体, 她发出声骇人的惨嚎,肌肤像干枯皲裂的地面裂开,从娇俏少女, 顿时变成一个面容可怖的老妪。

琉璃挥动双手,喊:“六哥, 六哥!”

行六撑起把伞,伞面泛黄,肌肤肌理尚在,伞柄亦是一截泛黄莹润的枯骨。一打开伞,四周阴风骤起,空气里响起哀哀鬼哭声。

他用伞盖住周身,发现苦海并未倾倒,才走向地上的少女。

琉璃朝他伸出手,“六哥,好疼,你给我弄点血来。”

行六环顾一圈,视线在监正逢雪叶蓬舟身上打了个转。圣女驱使血魔太久,急需一点人血来救命,可惜在座的几人,皆非易与之辈。

叶蓬舟对上他的目光,道:“不喂点自己的血给你的小情人?她都快等不及了。”

“六哥!”蠕动的血丝在琉璃的面皮上动来动去,她瞪大眼睛,叫得凄厉,拉住行六的衣摆,“疼!”

行六蹲下身,安抚道:“琉璃妹妹,你先在这儿待一会,我去外边找几个人来。”

逢雪转了转剑柄,冷嗤一声。

行六便改口:“找几个猴子过来。”

叶蓬舟:“想找猴子?”他扬眉笑道:“你这模样,能对付得了千年的山魈老妖?”

行六微微眯起眼,还未说话,面色忽然一变。

又一阵地动山摇,碎石滚动。

几个人被颠得晃来晃去,边闪避头顶落石,边往身后望去。

一道无头的巨影出现在他们身后。

“怎么还没死!”

头顶落石如雨,逢雪发现一块巨石凸起,下面恰好可以容身,便与叶蓬舟一起跑向那边。

“仙师。”行六喊道:“琉璃身体虚弱,动不了,能否帮我一起背着她过去躲避?”

逢雪没有搭理他。

行六声音可怜:“方才我们在苦海之中,可是并肩作战的伙伴。要不是为了保护大家,这么久驱动血魔,琉璃也不会被反噬。她只是个十六岁的小姑娘,仙师慈悲为怀……”

他闭上了嘴。

那两人依旧没有搭理他,径直跑到巨石下,靠坐着岩壁调息。

“六哥……”少女攥紧他的衣,“别丢下我……”

“别怕。”他弯下身子,眼神依旧怜惜,声音足够温柔,手摸进袖中,拔出一把匕首。

————

无头魔佛盘坐在地上,肚腹上面孔狰狞,嘴吐鲜血,一条条黑红的线从四面八方涌来,连在它的身上,似无数枷锁将它锁在了这儿。

仔细听,枷锁里传来许多人的声音。

“求求神保佑我啊……”

听来听去,这些向神祈愿的声音,化作一声声“请渡我”、“请渡我。”

金佛眼中流出血红的泪水。

监正道:“苦海无边,人们向千世佛求超度,但神佛难自渡。”他叹了口气,“这些愿望把它留在了这儿。”

“我们是不是该给它一个痛快?也算超度了吧?”

监正看她一眼,诧异问:“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力气,还能站起来?”

逢雪靠着岩壁,眼冒金星,“歇息一会就好了。”

监正低声道:“不怪你们能破云螭,除尸兵了。本是人杰,为何不为朝廷效力?”

“为朝廷效力?”逢雪顿了片刻,咀嚼着朝廷二字,不由低低笑了一下,此刻刚历尽生死,她也懒得再说什么,只道:“我没那么大追求。”

“没追求?”监正苦笑:“于是便屠龙斩魔吗?”

“若是世上没有吃人的妖魔鬼怪……”她眨了眨眼睛,干涸的血从眼前落下,手被旁边人不轻不重地牵着,剑随便搭在膝上,“我只要有方容身之所。”

譬如一叶小舟,人坐在舟上,泛舟湖海之间,从此不再靠岸。

若是舟上还有一只小猫,一个钓鱼郎,那就更好了。

监正擦着染红白须的血,眼神悠远,仿佛回到更早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意外觅得仙缘,拜在一位隐世的山人门下。山人闲云野鹤,座下收的几个弟子,都是附近的渔夫樵夫。大家砍柴捕鱼,偶尔在山间听法,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独独我的心中,另有一番志向。”

“我看人世艰辛,人间多少不平事,每每想起,总是意难平,想要于这乱世有一番作为,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于是辞别恩师,进了朝堂,宦海沉浮六十载,不知不觉,竟至如今,”他望着煞气缠绕的佛魔,心中竟有些向往当初未选择的那条路,道:“也不知当年那些隐居山间的同门如何?当年我若像他们一样留在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了此一生,或许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