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心后,我爹揭杆造反了(120)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诸王是丰庆帝下令害死的。
与他宁王无关。
他宁王也是苦主,他宁王是被丰庆帝逼的走投无路才会弑君造反。
他宁王能保证,还给这天下一个海青河晏,歌舞升平的世道。
他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的。
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都被宁王鼓动。
他们只想要安定的生活,不希望有战争。
宁王还派了人用孔明灯向京城外的军马那里传递信息,以图扰乱军心。
依然是攻心为上的策略,依然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伪善嘴脸。
那些信息里的内容都是类似于这种:
说着什么天下为公,当以百姓和社稷着想。
若是执意内斗,只会消耗王朝气运。令生灵涂炭,成为千古罪人。
说着诸王是死于丰庆帝之手,他宁王是拼死反抗才坐上王位云云……
京城之外,一位身着铠甲面容粗犷的大汉皱着眉头看完了手里的纸条。
然后团成一团,扔到一边大声骂道:
“娘西皮的,这个宁王他可真不要脸。把事情往二皇子那个头上一推。
自己倒是无辜了。
娘的,他一个既得利益者,自然可以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但我大哥可不能白死!这个仇老子一定要报!”
【
第135章 皇位之争(二)
“对,我们要报仇!”
“我们要报仇!”
手下的将士们齐声呼喊。
苏侯爷此时正在远方的一处山巅上看着这些军队。
他知道这些诸王的势力看似庞大。
但实则都是一盘散沙。
一个不够团结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
他也不着急出手。
正想看看这群诸王的势力会如何跟宁王周旋。
这次前来京城的诸王势力中。
还有一位王爷,那就是之前称病的梁王。
梁王托词自己身体不好,卧病在床。
便让自己的长子,梁王世子代他进京。
却没想到,儿子一去不回,竟然和儿媳全都惨死京中。
得知这个消息的梁王大怒,率领兵将前来讨伐宁王。
此时,他仗着自己身份最是尊贵,乃是皇家正统。
便派出说客去拉拢各个诸王的势力。
想要让他们全都听命于自己。
只不过大多数势力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因此并未有几家被梁王说动。
梁王见此,只是冷笑一声。
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他也能猜的清楚。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他索性暂时退居二线,命自己手下势力退行到队伍末尾。
先让那些叫的最欢的傻子先冲到前头去吧。
他在后边压阵,且看看情况再说。
宁王在京城内的一番操作,确实是暂时把握了一定的民心。
只是对于城外的军队有多少人影响,那就不得而知了。
宁王思忖一番,从大臣中选出来一名使者前去说和。
那人带着皇帝招安的旨意来到了城外。
诸王军队派出代表迎接了这名使臣。
听说是宁王想要对他们进行招降。
愿意投降的人。
宁王会给他们分发官职并委以重任。
有些人听了之后动心了。
毕竟他们给王爷效命,肯定不如给皇帝效命更有前途。
但有些人疑心甚重,害怕皇帝只是用的缓兵之计。
投降之后,会将他们卸磨杀驴。
这些将领们之间意见难以统一,吵吵嚷嚷。
使臣暗中将这些人中有意投降的将领记下来。
打算之后再派人暗中游说。
至于哪些势力坚决不肯投降,使臣也暗暗记下来。
好回去报与宁王知道。
其实这些前来京城的诸王势力,明着说是讨伐宁王。
不过还是想趁着宁王的皇位尚未稳固之时。
前来讨些好处罢了。
他们希望通过对宁王施压,能得到皇帝亲口许诺的一些保证。
只有少数的人是真心想要扳倒宁王。
甚至有着自己上位的想法。
总之这些人心思各异,且人心不齐。
使臣将这些看在眼里。
心里有了些数。
苏月溪这边。
她在关外苏家军驻地当起了大小姐。
但却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那种。
穆挽晴乃是出身武将之家。
对女儿没有那些繁文缛节的规矩。
因此闻人秋婵和苏月溪每天都能跑出去疯玩。
骑马追逐落日。
草原上烧烤羊肉。
加上有闻人秋婵处处照料。
苏月溪玩的那叫一个开心。
同时刚养白一些的皮肤也黑了一个度。
关外的民风相比于关内要开放一些。
这边的女子并不像关内那样处处受到限制。
闻人秋婵就如同她之前所说的那样,聚集了许多女孩子,整出来一个女子军。
苏月溪还担任了一个副统领的职位。
不过她又懒又爱玩。
基本上就是个挂名的甩手掌柜。
闻人秋婵给自己的女子军起了个名字,叫做赤骑军。
并给配备了整套的骑兵装备。
这一日,闻人秋婵正在草原上拉练赤骑军。
结果竟然发现了外族的斥候。
她们上前将人拦下,抓捕,竟然搜出来守关将领与外族勾结的信件。
同时,也知道了外族将要入侵的消息。
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闻人秋婵立即将消息告知了穆挽晴。
穆挽晴大怒。
守关将领竟然勾结外族。
这绝对不能轻饶。
穆挽晴立即修书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