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126)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许黟听后,才知道原来主家在过节时,也要赏东西给下面的人的。

陶清皓叹气:“我家里茶叶多,都不赏茶叶给下面的人了,都是直接赏的银钱。”

“这多好,还省了花心思。”邢岳森说。

陶清皓给了他一个“你不懂”的眼神。

赏茶饼,二十个钱就了事。赏银钱的话,管事以上的没有一吊钱拿不出手,底下的小厮婆子女使,也要几十个钱。陶家赁的下人多,一年下来,光是赏钱就要花掉几十贯。

许黟和邢岳森买茶饼都是有用途,只鑫盛沅买了二十块茶饼,还不知怎么处理。

大家也不笑话他,纯当他是积德行善,说说笑笑又回到桌前饮茶。

过了些时候,茶楼的小二上来问话,说楼下有两个小孩是来寻人的,问他们中可有小郎君识得。

许黟一听,就知道是阿旭阿锦找过来了。

便让店小二将人带上楼。

跟着阿旭阿锦上来的,是两个穿着短褐的青壮,瞧着都是三十多岁,神色怯懦,眼神不敢直视前方。

阿旭进来后,先是对着许黟行揖,又朝着邢岳森等人行揖。

接着,他就说他和阿锦在集市里找到两处卖柴火的摊主,价格都谈好了,都是比较合理的价钱。

这两个青壮带来卖的柴火不少,其中一个有两百斤,一个有一百六十斤。

许黟闻言,先付了钱,再问他们可还有柴火卖。

得到肯定答复后,许黟说道:“日后还来县城里卖柴,可去南街石井巷的许家,只要柴是好的,我都会收。”

青壮惊喜,连连道:“多谢小郎君,多谢小郎君。”

……

至次日,南街石井巷的许家,早早就有人来关顾,阿旭去开门,原是昨日见到的那两个青壮,两人正巧碰到一块,都挑着两捆柴过来。

阿旭见那柴都是好的,就跑去屋里找许黟。

许黟隔着灶房的窗户,看到那两青壮,叮嘱阿旭拿钱给他们,将柴买下来。

两人顺利将柴卖出去,喜出望外地笑着揣着钱离开。

晚些时候,许黟喊阿旭两人进屋,让他们收拾出来一些短了的衣裳,说要将这些衣裳送出去。

说起来,阿旭和阿锦在家里两个月,就长高好几公分,最先买回来穿的衣服,穿着时都露出脚踝了。

眼见着天气逐渐转寒,再穿露脚踝的衣服就不合适了。待到次年,阿旭和阿锦又要长身体,这衣服就更加不合适。

上回去百里村,许黟看张村长家的孙子孙女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比家里两个穿的衣服还破旧,便想着将将这些衣服送过去。

阿旭和阿锦两人,在知道这些衣服是要送给那些同龄人,虽有些舍不得,却听话地回屋将衣服收拾好。

郎君待他们极好,这些衣服送出去了,他们还会有新的衣服。

这么想着,就没有那般舍不得了。

这边阿旭他们在收拾衣服,另一边,车把式刘伯架着牛车悠悠地进来石井巷。

许黟每次出城,坐得最多的牛车便是车把式刘伯的车子,后来他想,不如雇下刘伯的牛车,这样他就能随时随地的出城。

刘伯在听到许黟有这个意思后,当即就同意了。

素日里驾车,他每日最多挣十几个钱,且要跑好几趟车才能挣到这么多。可是车子要养护,牛要护理都需要花钱,一个月下来,挣的不过两三百钱。

许黟大方,雇下他的价钱,一个月就给五百钱。

这比他累死累活接散客好太多了,不同意那就是傻子。

今日他过来,特意将后头的板车修整一番,补上坏的地方,将两边的靠栏加固,甚至粗鄙如他,还贴心的铺上一层稻草,虽不够软乎,却是比以前好了些。

刘伯自觉满意,见到许家屋子,乐得裂开嘴角。

第57章

刘伯驾着车靠近院门停下, 便从车里下来敲门。出来开门的照例是阿旭,他喊了一声“刘伯”,就走在前面带路。

“许大夫可都准备妥当了?”刘伯跟在后面问。

这不是他头一次来到许家院子里了, 依然被院子里长得很好的菊花吸引。

这次过来,菊花都开了不少,白的,黄的, 交错地盛开在一块, 瞧着颇为娇艳。

阿旭回答:“好了嘞,在屋里等着你呢, 刘伯你在这歇一下脚, 我去取衣服出来就能出发了。”

“什么衣服?”刘伯问。

阿旭道:“是郎君要我们带去百里村的旧衣服, 等会送给张村长家。”

说完此话,他转身朝着屋里的阿锦喊道:

“妹妹,好了没有?”

话音刚落, 又跑去屋里喊许黟, 说刘伯来了。

许黟在做最后的准备,他把要带去张村长家的药材用黄麻纸分开包好,装到药箱里,挎到肩上便可出门。

阿旭和阿锦两人动作快速地把装有几套衣服的包裹抱到车上。

许黟走出来,就看到木板车发生大变化,一摸上面铺着的稻草和席子, 有些小惊讶。

“怎么改成这般了?”许黟轻笑地问。

刘伯老脸也堆上笑容,说道:“许大夫赁下我的牛车, 老夫也就是在许大夫你手下做活了, 做活和接散客不同,哪能那么随意。”

这般好的租客, 百年不见得有一个,他活这么大把岁数,这个理还是懂的。

“刘伯有心了。”许黟神色自若,这次没坐到后方,而是坐到板车的前头。

与刘伯算是肩并肩。

刘伯这时才发现,许黟这趟去百里村,没有穿宽袖袍衫,而是窄袖紧腿的布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