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147)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哦?”

庞博弈听后,略有兴趣地坐直起身,笑笑地问,“这陈氏消食丸可有什么妙用?”

庞叔说:“我问过了,说这陈氏消食丸对治积食,腹胀脘痛,养胃,去嗳气都有效,比在寻常医馆里开的消食散,消食汤药效好,还价钱便宜,五丸只要二十文,一次只需服一丸即可。”

庞博弈忽而皱起眉宇:“我阅书无数,怎么从未听过有这等药丸?”

“是呀。”庞叔摇摇头,“民间里多有挂着神医的名头卖那些神药的,我本以为这消食丸也是如此,可我看他们那神色,不似作假。”

庞博弈道:“庞叔,你可能买到这陈氏消食丸?”

“大郎,我去问问。”庞叔不敢打包票。

庞博弈是知晓他谨慎的,眉梢微微一动,嘴角带着笑意道:“这盐亭县看起来,比我想的有趣。”

友人在这里当县尉,应是比他知晓更多。

他思到这里,让庞叔写一封帖子送往潘家,就说请潘文济前来府里喝杯热茶。

这么有趣的事,还需有个人一块听。

……

许家。

这会的许黟忙得不亦乐乎,制好的药丸还要分装,就他和阿旭两兄妹,一人裁纸,两人包装,忙到天黑终是把消食丸分装好。

他歇息着喝了半杯水润喉,对阿旭阿锦道:“明日晨练后不用识字,我们去集市里摆摊卖消食丸。”

听到要去集市摆摊,兄妹俩的眼睛都亮了亮。

准备了这么多天,他们总算是要去挣钱了,这两日里,他们在市井里也听到不少话,还有南街的街坊们来询问许黟,知晓还能从他这里买到消食丸才安心。

这回摆摊,许黟不想按往日那般来。他想带上一把桌子,再挂幌子,让集市上的人知晓,他在卖陈氏消食丸。

当夜,许黟就裁出一张长方形的棉布,头尾卷着木条系紧,再穿一个孔,用麻绳连着幌子,挂在三脚木架的顶部。

他试着晃动木架,见没有倒,就把幌子取下来铺开,写上五个大字——

陈氏消食丸。

龙飞凤舞,大气磅礴。

一笔落成收势,许黟看着亲手做的幌子,满意地去睡觉。

翌日清晨,刘伯提前来到许家门外。

几个人坐上牛车,出发前往皇城庙的集市。路上,许黟听到商贩们在讨论有人去济世堂讨说法,结果济世堂不承认药效不行,还把那些人请出了医馆。

刘伯听得哈哈笑起来:“这济世堂是捅到马蜂窝了。”

许黟:“……”

如今的济世堂没有严大夫坐镇,新来的大夫还未熟悉业务就遭此重击,早慌了神,哪里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这边刚书信去往府城询问主家,另一边,又有一波人来医馆里讨说法。

这次来的人不仅是那些寻常百姓,还是穿着绸缎,一身富贵气的大户人家的管家。面对这些人,新来的大夫自是不敢怠慢,只好又是退钱又是赔礼道歉……

这些许黟还未知晓,他们乘坐着牛车已经来到城隍庙外的集市。

刘伯将牛车一停,帮着他们搬东西下车,阿旭阿锦大包小包,许黟则是搬着桌子,很快就找到满意的位置。

一路上两个小的都很兴奋,这会把摊子支起来,听到许黟要放手让他们自己来卖,两人更高兴了。抬头望着人来人往的热闹集市,脸蛋红扑扑的开口吆喝。

“消食丸。”

“陈氏消食丸。”

“先到先得的陈氏消食丸,一包只要二十文。”

几句吆喝声响起,路过的的行人听到看过去,先是看到写着消食丸名字的幌子,而后看到是两个小孩,不由地诧异。

“你这卖的是真的陈氏消食丸?”

“济世堂都没有,你们会是真的吗?”

有人开口询问了,阿旭阿锦满口回答:“自然,这消食丸是我家郎君制的,保证童叟无欺。”

阿锦拆开一包,放在手心伸直手给他们看:“不信你们可闻闻,是和以前买的一样?”

那些人见状,就半信半疑地拿着在鼻尖稍闻,果真闻到熟悉的药香味。

“是真的。”他惊喜的喊出声。

随着这一声,其余几个人都凑过来闻个明白,发现真的是陈氏消食丸的味道,纷纷开口要买。

许黟没有掺和。

他坐在旁边的小凳子,撑着下巴看着阿旭阿锦高高兴兴地卖消食丸,乐得眉梢弯了弯。

第64章

在这里, 许黟不得不提一下什么是营销手段的重要性了。

要是开始的时候,只有许黟摆摊卖消食丸,那消食丸不会全县人人知晓。

他当初愿意卖给济世堂, 是因为它在县城医馆里的地位与知名度,分出一半的利挂靠到济世堂,是双赢的局面。而定售价,一是药价不能太高, 那他制消食丸的意义就有失初心, 二是为了以防有一天对方过河拆桥。

显然,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严大夫是个好大夫, 他背后的主家却早已经从医者世家转化成经商世家, 重心偏颇, 那么对严大夫和他的理念自然产生分歧。

决裂是必然的,但许黟不一定会输。

今天摆摊有这么多人围着买消食丸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来人往,听到是卖陈氏消食丸的, 都会停下来看看问问。

有的是家里的小厮, 得了消息跑去主家问情况的,回来还会带着一串钱来买消食丸。

没多久,就有一个穿着富贵的中年男过来。他不是来买消食丸的,开口就是询问阿旭,制消食丸的大夫是谁。

阿旭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下意识地就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看热闹的许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