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156)
譬如,“当归四逆汤”加减法用,用桂枝、细辛等,可以减体内寒气,对于四肢寒冷者有疗效,也能减轻胸痹心痛症。
但这大夫后面新开的药方里,引经药不对,主攻气血虚,却没有补阳。
此外,其他大夫开的药方里,皆是多多少少有些对症不对药。
许黟沉默地看完,没有多说什么,取出药箱里自带的笔墨纸砚,开始研墨。
他给方乔慈开的是保元汤,这药汤出自明朝魏直所著的《博爱心鉴》。
此药汤主治元气不足,少气畏寒,阳虚顶陷等,对于心气不足导致的胸痹之症的疗效不错。
因为它药性甘温,许黟觉得先用它来调理一下慈哥儿的身体,再合适不过了。
“这药方,人参一钱,黄芪一钱五分,甘草五分,肉桂三分,加当归一钱,丹参五分。水煎服,煎药时要多加一片生姜。”[注3]
保元汤加减,多用两味当归和丹参,一味补气和血,一味益肺宁心,都对心脏有好处。
许黟写完,将药方递给方楚良,对他说,“我今日带来的药物里,正好有这四味药,方教谕若是同意在下的方子,可先煎服一碗,让令郎服下。”
“好,好。”
方楚良拿过药方一看,这药方里所用的药物,皆是熟悉,可与以往大夫开的方子,又不同。
他没再犹豫,让管家把药拿去灶房处,亲自监督着把药汤煎服出来。
齐秀娘出自大家闺秀,在闺中时,是有女夫子教授过《诗》《孝经》等书籍,她识得字,在看到药方后,心里却是想,这么简单的方子,真的能治好慈哥儿的病?
她捏着方子,询问许黟。
“此药汤,真能医得好慈哥儿的顽疾?”
许黟摇头:“令郎的病是先天的,在胎儿时就已有,先喝这保元汤,是为了补养心气,振运心阳。待令郎气血亏虚补回,还需要改其他药方调理。”
中医脉诊中,也是有一诊、二诊、三诊或者四诊等,每次诊脉不同,服用的药汤也要有所保留、加减。
每个大夫会对于接待的病患,所用什么药物都有自己的见解。许黟想先从心气不足、胸阳不振中入手,那开的药方,就要与别人不同了。
“麻烦许大夫了。”齐秀娘的态度缓和不少。
煎药的时间不短,等待的期间,齐秀娘闲来无事,就问许黟:“那陈氏消食丸是你炮制的,那为何不是叫‘许氏消食丸’呢?”
许黟道:“虽是我炮制,但这消食丸的药方并非出自我手,我只是借用药方,不敢改换名头。”
齐秀娘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不免多瞧了他两眼。
“许大夫师出何处?”
“在下并未拜师,只是以前偶遇一云游四方的老大夫……”
要说学医无师自通,那说出去就太大口气了,还不如编一个不存在的“老大夫”,这样可以给许黟带来很多方便。
果然,他讲了自己是得了老大夫指点,又被赠予几本医书后,齐秀娘对他的感官有了良好的改善,不至于像最开始那样,满脸不信任。
在他们聊到消食丸如今只有他才卖之后,方管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药汤进来了。
齐秀娘心急地起来,让方管家把药汤给她,她亲自喂慈哥儿服下。
那药汤闻着味道又酸又苦,方乔慈皱着眉头,待齐秀娘吹得温了,一口接着一口地喝进肚子里。
喝完了,方乔慈撒娇地道:“阿娘,我嘴巴好苦。”
“来张嘴,阿娘带糖豆了,你含一块。”齐秀娘早有准备,从袖袋里拿出来一个包着的手帕,里面装了几块糖豆。
方乔慈含着糖豆,嘴角上扬地说:“阿娘做的糖豆最好吃了。”
“贫嘴。”这话对齐秀娘来说很受用。
方乔慈每次喝完药汤嫌弃苦,不好喝,吃的糖豆都是她亲手所做。
……
这药汤喝完不久,方乔慈就喊着说热。
“我手心都出汗了。”
他掏出手,对着他娘他爹说。
齐秀娘一摸他的手心,热乎乎的,不像以前摸着冰凉。
她惊喜:“慈哥儿热出好了。”
“我瞧到了!”方楚良亦是高兴不已,他解下儿子戴着的围脖,毛绒绒的雪白兔毛做的围脖,暖和得很,可以往,慈哥儿戴着却没有多大区别。
这会,围脖下面的脖子,也热出汗。
许黟松开一口气,这是药效发挥了,看来他开的药方没有问题,能对症下药。
“许大夫,你这药汤真有效,你看慈哥儿这出热汗,可是好事?”方楚良一面激动,一面又担心这出汗不对,还是问一遍才安心。
许黟点头:“此出汗非彼出汗,确实是对症下药。”
方楚良和齐秀娘脸上的愁绪瞬间散开了不少,要是真的能把慈哥儿的病给治好,他们一定重金酬谢许黟。
许黟表示以后再说。
这会看他们一家三口亲亲热热的模样,场面着实温馨,许黟便觉得,他该回去了。
方楚良听到许黟要离开了,立马喊方管家去拿钱。
他道:“这是在下一片心意,许大夫且收下。”
许黟看着面前成色不错的银饼,他没有任何负担的收下:“那在下先告辞,一旬之后,方教谕可让管家再去南街寻我。”
“明白。”方楚良颔首,让管家送许黟回去。
方管家领命后,小声提醒说:“郎君,许大夫不喜坐轿。”
方楚良哪里听不懂其中意思,立马道:“备车。”
这回许黟离开庄子,就不是步行回去,而是坐驴车了。